农村人居环境分村分类持续改善研究

2019-03-15 10:34张云华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整治村庄绿化

张云华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0 引言

河南省(以下简称“我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十年来我省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乡镇之间、村落之间基本实现路路通,绝大部分村的通村道路和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100%村实现了通电和电话,几乎所有村有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和卫生室。大约1/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图书馆、文化站和体育健身广场。99.8%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50%的农户用煤气、天然气或电做饭,饮用净化的自来水,9.5%的使用水冲厕所。但省内不同区域的农村发展并不平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研究不是一挥而就的,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完善提高。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农村人居环境

广义来说,农村人居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侧重于狭义层面上农村的道路交通、给排水、通信及能源供给、文教医疗、绿化建设等物质空间的经济性基础、社会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整治。

1.2 农村经济性基础设施

广义讲,农村经济性基础设施是为保证农民生产、生活所提供的一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侧重于狭义层面的农村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等。

1.3 农村社会性公共服务设施

农村社会性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性、服务性的社会服务设施,主要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便民服务、商业金融等设施。

1.4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农村生态环境是指在乡村区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人工改造和天然因素的总体,是构建农民宜居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侧重于农村绿化、坑塘、水渠以及农村院落、住房形式等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

2 当前村庄分类

村指村民委员会和涉农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本文根据村庄当前的现状、地域特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同区域的村庄划分为城郊城镇化型、拆迁提高型、特色传承型、改造完善型四种类型。

1)城郊城镇化型是指位于城市郊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混合空间,人口构成复杂,但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将来会随城市的扩展进入城镇规划建设区内,实现城镇化。这类村庄可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的延伸[1],集中配置供水、供热、客运站、公交等综合配套设施。

2)迁建提高型是指村民受各种环境或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得不拆迁的村庄。这类村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相对较高,可通过新村建设,优化空间布局,集中提高基础设施的配置,如供水供气、供暖、通信网络、公交等设施。

3)特色传承型是指在文化、历史、产业、建筑等方面富有特色,具有传承价值的村庄,包括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美丽宜居乡村等。这类村庄应深入挖掘文化底蕴,重点结合村庄的特色要素,尊重村庄原有的空间机理,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停车场、公厕、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4)改造完善型是位于城市限制建设区内,与城市集中建设区毗邻,存在着违章搭建,环境污染等现象,未来可能受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带动,需要整治改造、完善服务功能的村庄。这类村庄应重点集中治理环境,设置公厕、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站,完善供水供气、供暖、通信网络、公交等设施。

3 持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总体规划

3.1 规划先行,科学实施

村庄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村庄现有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及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把村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区域生态系统[2],统筹安排,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3.2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

规划的编制应在相关法规政策、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掘本村的资源特色,从目标定位、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特色传承等方面进行方案编制,合理安排好道路交通、能源供给、文体教育等基础设施,统筹邻近各村或镇区的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做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共享,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3.3 综合治理,保护环境

规划还应因地制宜,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编制村庄绿化规划,推进乡土绿化景观。村庄绿化应充分利用村庄的闲置土地如荒坡山沟、坑塘水渠等整治疏浚后植树造林、湿地恢复,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环境整治应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强化各项举措,综合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

3.4 以人为本,建管结合

村庄规划的编制应通过问卷调查、方案展示、意见征询等途径,以人为本,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和实施当中,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4]。村庄规划建设应依靠当地政府,与村庄管理制度结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管建结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开展县、乡(镇)环境质量考核,建立健全的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4]。

4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分村分类研究

4.1 加强农村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

4.1.1 农村道路交通运输设施

农村道路交通运输设施,指人与车随着农村活动产生的交通需要,同时道路要考虑交通工具的行与停。这里主要包括村庄各级道路规划,设置乡村客运站、公交站、停车场等。

4.1.2 农村给排水设施

农村给排水设施,指分散或集中式给水排水工程,包括饮用水安全等。

4.1.3 农村能源供给

农村能源供给,指供电、供气、供热等以及风能、太阳能和小水电、地源热等能源体系的开发利用[4]。

4.1.4 农村通信系统

农村通信系统供给,指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物流设施等。

4.1.5 建设策略

不同类型的村庄其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也是不同的。

1)城郊城镇化型村庄。①完善农村各级道路结构,强化通村公路与已有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路网点规划协调统筹,设计公交站点和停车场。并在合适的位置规划好乡村客运站,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②加快农村集中式给排水工程建设。③完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设施,综合开发利用农村风能、太阳能和小水电等清洁能源体系[4]。④加强农村通信现代化工程建设,包括通信网络、物流设施等,配置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

2)迁建提高型村庄。①加快农村道路硬化,完善乡村各级道路结构,推进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建设,设计公交站点和停车场。②加快建设农村集中给排水工程建设,加强管网工程建设。③提高农村集中供气供热配套设施,综合开发利用农村的太阳能和沼气等能源体系。④实施农村通信现代化建设,包括有线电视、电话、通信网络、物流设施等工程,设置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和应用,促进信息兴农。

3)特色传承型村庄。①沿袭原村庄交通机理,完善乡村各级道路结构,打通内部路网,硬化保养主要道路,推进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建设,设计公交站点和停车场,加强整个村庄与外围环境的沟通。②完善农村分散式给水排水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加快集中式给水工程和管网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水源保护。③完善农村能源供给,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及供热管网等,集约节约发展。④实施农村通信现代化工程,包括有线电视、电话、通信网络、物流设施等,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建设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有序引导村庄特色化发展。

4)改造完善型村庄。①完善乡村各级道路结构,打通内部路网,硬化保养主要道路,推进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建设,设计公交站点和停车场。②完善农村分散式给水排水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加快集中式给水水源工程和管网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水源保护。③完善农村能源供给,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及供热管网等。④实施农村通信工程,包括有线电视、通信网络、电子商务配送等。

4.2 加强农村社会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4.2.1 文体设施

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由文化科技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组成,文化科技设施包括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展览室、文化活动室、广播站等,体育健身设施包括体育场馆、健身广场等。

4.2.2 公共教育设施。

农村公共教育设施包括学前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设施。

4.2.3 医疗卫生设施和社会福利。

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主要有人口计生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农村社会福利设施涉及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

4.2.4 商业金融。

农村商业金融涉及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设施。2016年末,我省乡镇多数有商品交易市场,49.8%的有以粮油、蔬菜、水果为主的专业市场,个别有以畜禽、水产为主的专业市场。我省农村66.8%的有综合超市,少数有营业执照的餐馆,极个别开展旅游接待服务[5]。

可见,我省的农村社会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无论是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乡镇大大好于村。因此,各村的社会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都非常薄弱,需要重点建设完善。

4.2.5 改善措施

不同类型的村庄其社会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策略不同。

1)城郊城镇化村庄。①完善村图书室、村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村保安室等村部建设。建设体育健身娱乐广场,合理种植花草树木,配套必要的健身设施。②积极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室、农村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③科学规划邮政和储蓄、超市和网吧、农贸集市、浴池和理发等配套服务设施,做到布局合理。

2)迁建提高型村庄。①完善村图书室、村广播室、村治安室等村部建设,设置体育健身广场。②积极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室、农村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等。③积极建设邮政、储蓄、农贸集市、网吧、理发等配套服务设施。

3)特色传承型村庄。①完善村图书室、村特色档案展览室、村广播室和保安室等村部建设。②积极建设村医疗卫生室、农村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等。③合理布局旅游景点、邮政和储蓄、超市和网吧、理发和浴池等配套服务设施,做到环境优美。

4)改造完善型村庄。①完善村图书室、村广播室、村治安室等村部建设。②积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托儿所幼儿园等。③积极建设农贸集市、邮政、储蓄、理发等配套服务设施。

4.3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

4.3.1 公共环境整治

主要是村庄绿化、水体整治。农村坑塘、水渠整治修复是快速改善农村生态面貌的有效举措,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应当把村庄绿化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来抓[6]。

绿色村庄的基本要求:

1)村庄四周、荒坡山沟等可以整治清理后种植树木,在村庄周围建成环村林带。村庄河沟的整治应尽量恢复自然形态的驳岸,两岸采用立体式种植方式美化沿河景观,形成滨河绿色生态走廊。村内池塘整治要清淤泥垃圾,合理配置植被,塑造坑塘生态景观。村庄内部公共场所普遍绿化,增加农村公共绿地、文化广场或娱乐休闲健身广场。

2)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应充分利用路旁农田景观和当地的树种,考虑四季的色彩搭配,将乔灌花草科学配置形成丰富立体的道路绿化景观,并设置娱乐、休闲设施,为村民提供休憩场所[7]。

3)开展农户宅前屋后和庭院的植树绿化,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并且,最好用树篱和木桩作为路面与农田或其他的隔断,有条件的打造淳朴的乡村景观。

4)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建立有效的种绿、护绿的长效管护机制[6],加强对村庄绿化的调度和督查。建立村规民约、专人专户包干、有偿服务制度,明确管护内容、标准和措施,将村庄绿化效果与项目资金投入和政府政绩挂钩,保障各村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6]。

4.3.2 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

推进城郊城镇化农民新居建设,在建筑形式上保留原有的空间秩序,整体规划建筑外立面,体现乡村地域文化风貌。加强特色传承型村落建设,保存并整修遗留古民居,突出历史文化名村、民俗名村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加强对原有住房的改造,以保持当地民居建筑风格为前提,对大部分民居保留墙体适当修缮或部分拆迁建新。对主体结构有残缺、外观破损严重的住宅,鼓励农民采用节能新型环保材料进行修复。同时应结合院落环境的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和废弃的棚架、圈舍和仓房等,清理墙壁乱涂乱画,在院内点缀景石、石凳等,或石磨、石碾、水井等乡村小品景观,突出乡土特色和庭院空间的亲和感,富有乡村家庭生活气息[8]。门墙的整治注意建筑形式整体上的美观与协调。

4.3.3 人畜分离工程建设

根据住宅的分布,调整家畜圈舍布局,减少家庭养殖对居住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景观面貌、气味等),做到生产和生活互不干扰。并结合每个养殖场实际,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可与种植业相结合,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实现沼气、沼渣、沼液等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4]。

4.3.4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

提倡农村户厕改造,室内厕所与住房统一改造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应进行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理。按照资源化、分类化、减量化的要求,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方式[4],村民每户设置2~3个垃圾桶以便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在村组社区偏僻的位置建垃圾回收站,以便村民把生活垃圾集中到统一的地方,最后由镇环卫部门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强建制镇和户用污水设施建设,完成污水无害化管网,规划明沟生活污水处理。有基础较好的、规模较大的建制镇和村庄要集中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城郊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4]。比较分散的村应建设分散式、低成本的户用污水处理设施[4],也可与邻村庄一起,联合修建小型的污水处理厂。

4.3.5 完善策略

不同类型的村庄其生态环境整治研究策略不同。

1)城郊城镇化村庄。①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村庄旁河流、沟渠的整治,岸上开辟步行绿道,形成滨河绿色生态走廊。村庄内部公共场所普遍绿化,增加农村公共绿地或娱乐休闲的健身广场。开展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②整体规划农房、院落形式,农户宅前屋后和庭院的植树绿化。③调整家畜圈舍布局,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沼气工程。④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理。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修建污水处理厂。

2)迁建提高型村庄。①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在村庄周围建成环村林带。村庄内部公共场所普遍绿化,增加农村公共绿地或娱乐休闲的健身广场。开展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②局部或整体规划住房、院落,农户宅前屋后和庭院的植树绿化。③调整家畜圈舍布局,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④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建立集中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

3)特色传承型村庄。①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村庄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及村庄内部坑池等进行清理整治。村庄内部公共场所普遍绿化,增加农村公共绿地、文化广场。开展实现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和保护。②住宅院落以保持当地民居建筑风格为前提,适当修缮改造,农户宅前屋后和庭院的植树绿化。③调整家畜圈舍布局,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④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建立分散污水处理设施。

4)改造完善型村庄。①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村庄内部池塘整治。开展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②农房及院落风貌适当修缮或部分拆迁建新。改善宅院卫生状况,农户宅前屋后和庭院的植树绿化。③调整家畜圈舍布局,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④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建立集中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

5 结论

本文运用低碳生态规划理念,探索持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问题的总体规划,研究应对不同类型村庄其人居环境问题的建设策略。目前我省不同区域的农村发展并不平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完善提高。

猜你喜欢
整治村庄绿化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