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翻译理论“化境”说探究

2019-03-15 06:30黄冬玲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化境骆驼祥子英译本

黄冬玲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钱钟书的翻译理论“化境说”并以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浅析“化境说”在译本中的体现。“化境说”在译本中的体现分为:引“诱”论;避“讹”论和求“化”论。

关键词:钱钟书;化境说;《骆驼祥子》英译本

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以“信达雅说”(严复),“神似说”(傅雷),“化境說”(钱钟书)为主流。在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中,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尤为引人注目,翻译界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也特别耐人寻味。本文利用《骆驼祥子》葛浩文英译本作为文本分析,以此具体探究钱钟书翻译理论“化境说”。

一、钱钟书和“化境说”翻译思想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和教授。主要作品有《写在人生边上》和《围城》等。钱钟书比较完整的翻译只有海涅的《精印本<堂,吉柯德>序言》希罗多德《史记》的一章和邦戴罗《短篇小说集》的一篇等。然而,关于翻译理论的著作,只有《林纾的翻译》,《管锥编》中有提及。这些为之不多的论述,形成了“化境说”的思想。

在钱钟书的著作中,钱先生提出了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他认为,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引‘诱、避‘讹、求‘化”的过程。“诱、讹、化”形成了“化境说”。首先,一个“诱”字形象地道出了翻译的性质、功能、作用和目的,即引诱读者去阅读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爱上外国文学作品。其次,要避“讹”。避免译文跟原作品失真和走样。最后是求“化”。钱钟书的“化”,指的是翻译“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对于“化”,钱钟书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入于“化境”。钱钟书又说:“译文对原作应该忠实以致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王秉钦,2004)因此可以看出钱钟书认为“化”应该包含以下涵义:“化”同时包含改变形式和保留内容或思想和风格;翻译应该“达”,应该和译入语语法规则保持一致;翻译应该在内容思想风格上忠于原作。在形式转变过程中,译者不得“从心所欲,不逾矩”;“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因此,“化”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作为最高理想和境界的“化境”也超越了现实世界,进入原作者所描绘的精神世界,透过语言之表,体会象外之象,韵外之旨,而译者与原作融为一体,达到“游心化境”。

二、钱钟书“化境说”翻译思想在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本中的体现

(一)引“诱”论

在作品的第一章,老舍先生介绍车夫祥子的出场,交代了祥子的背景和祥子的思想根源,他的梦想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奋斗走向生命的成功。祥子善良,淳朴;尽管沉默木讷,却不失为一个可爱的人。

例1: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俐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愛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有着落,但也不在乎。

The city of Beiping has several classes of rickshaw men:first are those who are young,energetic,and fleet-footed;they rent handsome rickshaws,put in a whole day,and are free to come and go as they please.They stake out a spot at a rickshaw stand or by a manor gate and wait for people who are looking for speed.If luck is with them,they can land a fare right off,earning as much as a silver dollar or two.But if luck passes them by,and they dont make enough to pay for that days rental,well,so what?

例1中,老舍介绍了北平第一派别的洋车夫和车的特点。简洁而细致的描写体现了第一个派别的洋车夫拥有其他派别没有的优势,为后面介绍祥子的详细情况做了铺垫,让读者对祥子的情况和为什么祥子想去拉车产生好奇。老舍在这里并没有指出这是第一派别,但是凭借葛浩文对全文的把握,在这里添加了first class是正确的,明确把这些洋车夫分为第一派别,能让读者有更清晰的了解first class 的特点。同时,这里的翻译基本忠实于原文,而且行文流畅,用词符合原文简洁的特点,与作者的意图大致相符。原文多用动词如“拉”,“等”,“弄”表明这类车夫的自由和收入颇丰。译文这里的翻译也是多用动词,多用and连接,与原文一致。

例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是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After watching the top runners in action,he decided to tighten his belt as fas as it would go to show off his hard chest muscles and powerful,straight back.He looked down at his shoulders,broad and impressive.After fixing his belt,hed put on a pair of baggy white trousers and tie them at the ankles with a band made of chiken intestines,to call attention to his large feet.Yes,he was going to be the finest richshaw man in town.The thought nearly made him laugh out loud.

例2中,祥子想成为第一派别的车夫,努力想学他们一样,穿着和动作也学那些车夫。老舍这里含有暗讽的内涵,讽刺祥子想成为一流洋车夫却太表面化的虚荣心。“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语言风趣幽默。另外译文用decided翻译计划更确切,表明祥子决意要模仿高等洋车夫的装扮。

(二)避“讹”论

例3: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

Interested only in long hauls,these men disdain the short,penny-ante business.

例3中三五个铜子表明零座价格低,是一种比喻,用penny-ante business表示小金额交易,这既不拘泥于原文的用词逐字翻译,又能避免和原文相差太大,这个用词十分准确。

例4: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

But even they are no match for their long-distance brethren in the Legacy Quarter,who take passengers from the diplomatic sector all the way to the Jade Fountain,the Summer Palace,and the Western Hills.

例4中,“洋买卖”指从前外国驻华使馆都在东交民巷。译者葛浩文用the Legacy Quarter,表示著名遗产地区,表明这个地区十分有名,弱化原文信息,这样的译法与原文信息有差距,但不至于失去原文的味道,因为还在后面补充了这些地区有东交民巷,玉泉山,颐和园等。

例5: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

When a British or French soldier says he wants to go to the Summer Palace,or the Yonghe Monastery or the Eight Alleys red-light district,they understand.And they will not pass this skill on to their rivals.

例5中,“八大胡同”指代老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一带街巷的妓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灯区”。在翻译过程中,用the Eight Alleys red-light district表示,把“八大胡同”和“红灯区”都翻译出来,避免用the Eight Alleys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造成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误区。

(三)求“化”

例6: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邊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All in all,he had run-of-the-mill features;the look on his face is what set him apart.He had a smallish head,big,round eyes,a fleshy nose,and short,bushy eyebrows.His shaved head glistened.There was no excess flab in his cheeks,and his neck was nearly the same thickness as his head.His face was ruddy always,highlighted by a large red scar that ran from his cheekbone to his right ear-hed been bitten by a donkey while napping under a tree as a youngster.

例6是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这段文字表明初出茅庐的祥子是可爱,淳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翻译过程中,译文就像是真正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自然流畅。原文的风格得以保留,简单具体的描写让译文接近原文又有一定的特点。

例7:“这么着吧,伙计,我给三十五块钱吧;我要说这不是个便宜,我是小狗子,我要是能再多拿一块,也是个小狗子!我六十多了;哼,还教我说什么好呢!”

“How about this,young man-Ill give you thirty-five yuan.Id be a lair if I said I wasnt getting them cheap,but Id also be a liar if I said I could give you even one yuan more.Im over sixty.I dont know what else I can say.”

例7描述养骆驼的老者与祥子就骆驼的价格讨价还价。老者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和坦率,两次把自己比喻成“小狗子”。在中国的文化中,“狗”一般是带有贬义的多,比如“偷鸡摸狗”,“人模狗样”等。但是西方对狗的看法则没有这层意思,比如“lucky dog”,“watchdog”等。鉴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接近于读者的思想,把它翻译成“lair”更为贴切。

在所提及的章节中,老舍先生语言风趣幽默,白话文通俗易懂,在葛浩文译文中用词用句也是简单明了,叙述性强,字里行间可以体现译者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同时,努力在原作品和读者之间平衡,努力表达作者通过这些文字所要表达的真意。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同时也翻译出了自己的特色,与钱钟书的“化境说”不谋而合。

三、结语

钱钟书综贯百家,提出了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化境”,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指明了具体道路。本文对翻译思想“化境说”进行了探究,对葛浩文《骆驼祥子》译本进行了翻译批评。同时文学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很高,一方面需要译者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另一方面需要译者对作品的文化背景有准确的了解,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的同时也要表达原作者本来的用意。“化境说”对文学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葛浩文的译文有自己的翻译风格,为西方读者大量阅读中国文学提供了材料。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为世界所接受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陈韦.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骆驼祥子》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D].太远理工大学,2014.

[2]付真真.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侯羽,朱虹.葛浩文为读者负责的翻译思想探究—以《骆驼祥子》英译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6).

[4]平萍.浅析钱钟书的“化境说”[J].文学评论,2011 (10).

[5]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

猜你喜欢
化境骆驼祥子英译本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化境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视觉万象 化境心源——学术性与思考型意象油画家任传文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化境(外一则)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一种具有最优收敛速度的正则化境面下降算法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