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探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2019-03-15 02:00田伟才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田伟才

摘 要:近期,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依据考察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探索出主题生成、活动指导、交流评价三种课型,把考察探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考察探究;核心素养;实践活动

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把考察探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主题生成、实践活动和交流评价三种课型,初步掌握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与路径。

一、主题生成:在生成中挖素养

问题即课题,考察探究活动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现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如高一12班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下列问题:

(1)济源市大商、华联超市的倒闭;(2)学生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多;(3)在分科、高考报志愿时,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4)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多,大家都不认识……

我让学生分析思考,共同商讨,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透过一次性筷子看森林保护》《高中生生涯规划的研究》和《校园植被的研究》等。课题确定后,由学生商议推荐课题负责人,负责人招募成员,组成研究小组,提出研究目标,选择方法,制定方案,进行论证。梳理主题会涉及的学科知识、方法和能力,可能会培养的核心素养,建立活动主题、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三维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这些课题不是封闭的课堂所能提供的,是基于学生的兴趣,源于现实的生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像做课题研究一样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这些训练不是其他学科所能提供的。

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育素养

考察探究的重心是实践,实践是素养之母。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和证据,从中提炼出观点,不断地交流改进,修正完善,最终形成理想的研究成果,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挑战自我,不断地去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难题。

在操作中我们发现,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学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他们不会编写,要么是上网下载,要么是随意编写,没有调研价值。为此,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引导学生思考:问卷是否能紧扣课题目标;指向是否明确,让被调研者知道朝哪个方面回答;选项是否科学,是否能涵盖想调研的内容;是否给被调研者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等。

在实地考察中,去什么地方调研,调研哪些人员,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是需要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如“透过一次性筷子看森林保护”课题组,在调研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时,由于选择的地点、时间不对,一开始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外卖、小饭店、夜市摊等使用的多,大饭店、大酒店使用得少。他们重新确定调研地点和调研人群,才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提炼观点,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影响济源市城区超市营业因素课题组,在汇报时,材料多,数据多,但分析不到位。后来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从经济发展、商品价格和消费心理等角度进行梳理;运用地理学科知识,从交通、人口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归类;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多学科视野的融合,让学生提高了信息的评估、鉴别和使用能力,让研究具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如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知识得以活化和重建,内化为能力素养;能力得以提升,如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情感得以升华,如价值认同、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等。

三、交流评价:在评价中提素养

考察探究活动的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目标的达成、素养的提升。但它不同于常规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名与分数,而是交流与分享、展示和提升。我们应当遵循发现、赏识和多元的原则,坚持个人、同伴和教师三方评价,坚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的重心是交流,我们组织了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素养。如《济源传统美食研究》课题组,在第一次交流汇报时,就遇到一个难题,学生认为他们汇报的是济源市场上的美食,哪些是本地的,哪些是外地的;哪些能被认可,哪些不被认可;如何界定与区分等。这些质疑让课题组认清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梳理思路,重新调研,最终让自己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评价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注重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事实材料和思维方法等。如航模制作课题组,在设计制作航模的过程中,学生杨奥迪学习了模型飞机空气动力学、电子技术等物理学知识,从网上邮购零部件,组装和试飞,由于操作不当,第一架航模飞机在试飞中坠毁。结题时,第二架航模飛机刚刚成型,还不能试飞,但他崇尚真知、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

评价的重点是体验,是心得体会,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虚的东西,仍需要真实性的评价作支撑。在评价中,我们要观察学生做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许多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爱好,发现了特长,明确了方向,这是活动背后最有价值的收获,也是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参考文献:

[1]杨宗斌,王善讨.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7).

[2]顾静娴.以核心概念为重要载体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探索分数意义教学新路径[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2).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

161818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