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证明“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

2019-03-15 02:00张开玲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类比数学教学

张开玲

摘 要:研究数学教学实践中用类比法证明“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主要目的是在数学实际教学中通过类比法得到“等边对等角”的多种证明方法,再由这多种证明方法类比出“等角对等边”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多种证明方法,通过类比法贯穿教科书整小节的基本内容,充分展示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关键词:类比;数学教学;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新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本,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教学.而类比法就是数学实际教学中促成这一模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应用这一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证明“等边对等角”

实际教学中,在证明“等边对等角”时,教科书给出的证明方法是通过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具体如下:

已知:如图1,△ABC中,AB=AC.

求证:∠B=∠C.

证明:取BC的重点D,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AD=AD,(公共边) ∴△ABD≌△ACD.(SSS)BD=CD,(已作)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得到“等边对等角”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三线合一”,而是直接提问:你们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并提示:三角形中有中线还有高、角平分线,引导学生作中线可以证明“等边对等角”.那作其他辅助线是否也可以呢?要求学生2分钟的独立思考,然后2分钟的交流时间,接着将每一种证明方法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学生1分析:通过作底边的高.

证明1:过点A作AD⊥BC,垂足为点D,证明:略.

学生2分析:通过作顶角的平分线.

证明2: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证明:略.

在得出这三种证明方法之后,再来探究“三线合一”,教师会顺其自然的得出“三线合一”.当然证明“等边对等角”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详细介绍,只作简单说明.

通过对这3种证明方法的展示、讨论,学生对这三种证明方法,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也充分展示了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证明“等角对等边”

一天之后,在证明“等角对等边”时,在讲解完教科书上给出的证明方法(如图2,通过作底边上的高)之后,我依然直接提问:你们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依然要求他们2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2分钟的交流时间,并将其他证明方法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起初认为还有两种证明方法的学生还是有很多的,不过在仔细深入思考之后,部分学生有了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失败的.到这里,我发现证明“等边对等角”的方法、思路被学生运用到了证明“等角对等边”,进一步展示了类比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1分析:通过作∠BAC的平分线.证明:略.

之所以起初学生认为还有两种证明方法是因为类比“等边对等角”的证明方法得出的,这种类比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应给予肯定.这里不妨让学生分析另一方法失败的原因.

学生2分析:取BC的中点D.

则△ABD和△ACD满足条件:AD=AD,BD=CD,∠B=∠C,满足的条件是SSA,是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据的,所以这种方法是失败的.

三、这3种证明方法的延伸应用

在得到“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之后,紧接着会学习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讲解完教科书给出的具体证明方法之后,师进一步提问:“那通过我们之前刚刚学过的“等边对等角”及“等角对等边”的证明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明方法吗?”依然要求他们2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2分钟的交流时间,并将其他证明方法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学生1分析:通过做辅助线使AC成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学生2分析:用折叠的方法.将△ABC沿AC折叠即可证明.

这里学生通过类比“等边对等角”及“等角对等边”的证明方法,添加不同的輔助线使得AC的角色不断变换(中线、角平分线、对称轴等),从而类比出多种证明方法.

参考文献:

[1]卢玉琪.关于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2012.

[2]张立新.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法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

猜你喜欢
类比数学教学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问题的处理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