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教多学”

2019-03-15 02:00张博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少教多学新课改

张博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理念正在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传统教育模式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时,新的教学改革刚刚开始,新的教学理念又未发展成熟,暂时显示不出在教学中的优越性,也无法很快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新课改;传统教学;课堂讲解

如何让教育改革顺利有效地进行;如何让自己在改革中尽快实现转型;如何把新理念、新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如何有效利用新课改并进行有效教学,这些都是处在教育转型期的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此时“少教多学”的提出正是当前教育的大胆尝试。在教育模式多样化的今天,“少教多学”正焕发出新型教育的风采,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也必将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少教多学”,应当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少教多学”。

一、教师层面如何欣然接受“少教多学”

1.思想上接受“少教多学”

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根深蒂固,要想从教学中的“说”到“少说”,这样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问题、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课堂可以按照自我导演的方式按部就班,根本不用考虑出现任何自己计划之外的“突发”问题,可以用惯有的方式讲解,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有若干年一样的理解方式,教师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只是被动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就成为教师接受与实验其他教育观念的障碍。

如何让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地将自己的舞台让出去,将自己的主角身份換成配角,这就是少教多学的关键。思维的转变才是问题的根本。“少教多学”的提出,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受教育者的肯定。教学工作的转型期要求教师不得不转变教育理念。“少教多学”就是要从根本上扭转教师的课堂角色,这一点需要教师们拿出勇气从思想上接受自己的角色转变,认真地参与教改的大潮中,用教学实践来证明“少教多学”的优越性。

2.行动上操作“少教多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成为“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实践者,要不断了解新形势下的课改方向,了解“少教多学”的要领,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可以在课堂上自如地运用“少教多学”。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少设计问题,设计高效问题。孙绍振在《名作细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在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这就是问题的高效性表现。“少教”不是“不教”,而是高效教。那么高效教学需要做到什么呢?

首先,课前准备的精准性。课前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度,要值得一问,要切中要害,不在学生可以感知到的问题上浪费精力和时间。

其次,对知识的占有程度。问题抛出去之后,当学生有了多元化解答的时候,能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来解答突发问题,在学生自我探究之后教师给出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高效运转。教师做以取舍,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正轨上前行。

最后,对自己的表演要有控制性。遇到自己熟悉的问题,讲得出彩的地方,就不自觉地开始表演,不自觉地忘记了自己在“少教多学”中的配角身份,造成课堂自我表演的“失控”,使高效变无效。

二、学生层面如何接受“少教多学”

1.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为了少教会略去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课堂上不再是什么问题都去讲解。所以学生要在课前解决好比较容易的问题,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全面了解,该思考的要及时深入地思考,要自我探究并且存疑,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当老师抛出问题时就能尽快理解,这样的学习才有效。

2.要有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

学生要从以前的等答案变为现在的寻答案。“少教多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师不再拉着学生的手,学生要自己学会走路。学生要具备自我探究能力和大胆的质疑精神才可以在“少教多学”中受益。多学不是盲目的自学,多学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学,是带着问题去学。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要求理解全面,思维严密,要探究问题实质。用现在的“多学”来补充教师的“少教”。“少教”是教师用引导、启发式地教,“多学”是学生探究、质疑式地学。只有两者有机配合才可以完成高效精彩的课堂。

教师具有三境界:第一境界,把问题讲清楚;第二境界,把问题讲生动;第三境界,在讲解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看到,教师的最高境界是启迪学生,让学生具有思想。“少教”的目的就是用少的语言来启迪学生,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无形轨道上自由地思考,获得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满足感。教师也会在一群有思想的学生中获得自身价值的体现。“少教多学”是大教育环境下的一次尝试,一次创新,一次飞跃。希望这样的教学走进更多的课堂,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苗蔚林.减负,是真正意义上课改的重要特征[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12):63.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少教多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