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文化的引领

2019-03-15 02:00杨芃林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体育文化体育教学

杨芃林

摘 要:审视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现重形式、轻内容,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准确定位教学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文化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引领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体育文化;体育教学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切体育现象、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呈现方式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等的物質呈现是有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的隐形呈现是无形的。

中小学是体育文化传承发扬、创新发展的主要阵地。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校园体育文化的培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服务,着力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宗旨下开展多元化、多样态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注重形式、轻视内容,注重技能、轻视文化的现象。从本质上讲,学校体育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一样,其根本目的在于培育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而体育育人则离不开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文化的支持和引领。因此,在当前不断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应该融入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与时俱进,把教学的任务定位在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培养必要的体育技能,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上,而且还要将各项体育教学工作统一于体育文化的大旗之下,使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一个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整体,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文化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引领就显得尤其重要,非常必要。

一、体育文化能引领学生增强体育技能的传习意识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往往简单停留在传习体育技术的层面上,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不全面的。学校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更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实践证明,只有融入了体育文化的“道”,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术”才能得到更好地传习,体育教学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学。体育文化汇聚了古今中外体育实践中的人文精华,高品位的文化一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二是可以弥补和修复学生人文学科课堂教育的不足和缺陷;三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自身人文素养的形式和途径。忽视了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教学只能是浅层次表象化的体育教学,更谈不上构建体育文化所产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了。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在传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应努力凸显运动技术中包蕴的丰富体育文化,转化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二、体育文化能引导学生加深体育教学的情感体验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每当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大型国际赛事举办的时候,往往会掀起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热潮,而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以其鲜明的追求新奇事物的特点往往成为这种热潮中的主流人群,他们以特有的活跃、迅速、热情向周围人群释放的能量是任何其他群体都无法比拟的。随着重大赛事的引导与习染,他们欣赏体育,进而参与体育运动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强,而且参与的人数和次数不断增加,体育文化对他们的熏陶就日益增强,逐渐地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投身体育运动实践,并从中体验到强烈的运动愉悦和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主动并乐于参与的体育课堂,其教学质量自然要比被动课堂高。

虽然,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属于不同的运动体系,但二者协调统一的体育文化是共通的。学校体育属于竞技体育的初级阶段,竞技体育对体育文化传播与吸收的强大牵引力,必然延伸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中小学生往往会通过竞技体育开始认识体育、欣赏体育、发现体育的魅力,并热爱和投身体育,最大可能地参与体育运动,这种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富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体育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

体育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体育往往是群体性很强的活动,需要相互间的协作配合才能完成,这种群体性运动特性能够促进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培养。其次,体育运动又具有竞争性特点,每一个体育项目只有在充满公平、竞争、友好的和谐氛围中,遵循竞赛的规则公平竞争,才能体现体育文化的精神品位。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切身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接受教育,就能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从体育运动“优胜劣汰”的竞赛氛围中挑战自我,培养竞争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艰苦的运动训练,能使学生得到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体育运动的美感展示能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之,体育文化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习染和引导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参考文献:

[1]陈志军,俞喧一.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1998.

[2]刘铮,滕炜莹.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史,2001(4).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体育文化体育教学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