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花卉产业创新发展与展望

2019-03-17 06:30周锦业卜朝阳崔学强张自斌孙明艳
广西农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花花卉广西

周锦业 卜朝阳 崔学强 张自斌 孙明艳

(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南宁 530007)

广义的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植物的统称,主要包括园林绿化苗木、鲜切花、盆栽、食药用花卉及草坪植物等。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花卉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具有代表性的先进花卉生产国。 中国花卉产业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才由政府正式提出发展花卉产业,随后发展迅猛[1]。 2006 年起中国己成为世界上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 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3]。 发展花卉产业对于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人均收入翻番,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均具有重要作用[4]。 《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对花卉产业进行了详细规划,华南花卉产业区重点围绕亚热带特色花卉研发产业化技术[4]。 而广西作为华南地区主要省份之一,地处亚热带地区,区内野生花卉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具有发展亚热带特色花卉产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5]。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广西已逐渐形成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产业链。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经验、剖析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广西花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广西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广西花卉产业重点发展的花卉类型

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和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等,全国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和青藏高原7 个花卉产业发展区。 广西与福建、广东、海南一起归属华南花卉产业区,《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支持该产业区重点发展天南星科、竹芋科、龙舌兰科等观叶植物,国兰等高档盆花,棕榈科等热带亚热带绿化观赏苗木,小叶榕、异叶南洋杉、苏铁等出口盆景;鼓励发展热带兰花,散尾葵、富贵竹等切叶切枝;因地制宜发展水仙花和观赏蕨类植物[6]。

1.2 广西花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农业部数据统计显示,2016 年全国花卉生产总面积133.04 万hm2,销售额1389.70 亿元,出口额6.17 亿美元[7]。 就广西地区而言,2015 年度全区花卉产业总产值110 亿元,种植面积约5.33 万hm2,分别约占全国的8.4%和4.1%;全区已有花卉企业3000 多家,花卉市场122 个,从业人员45 万多人,花农10 万多户,人均年增收入超过1000 元。 花卉产业对于促进广西地区农民增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3 广西花卉产业生产区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广西各级部门逐渐开始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在新时期国家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指导下,依托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等优厚的政策优势,立足面向东盟地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十一五期间广西初步形成了兰花、茉莉花、金花茶等9 大花卉生产区。 随后,广西林业厅制定《广西花卉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全区花卉生产的区域布局进行了优化配置,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四个花卉产业片区(桂东外向型创汇花卉产业片区、桂南滨海热带花卉产业片区、桂西特色名优花卉产业片区、桂北休闲旅游花卉产业片区)、八大花卉特色园区(桂花、兰花、茉莉花、罗汉松、金茶花、茶花、特色盆景以及特色花木园区)”发展格局[6]。

1.4 广西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对资源地位而言,广西花卉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云南、广东、福建等花卉大省,产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起步较晚,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花卉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监督机构缺乏;三是科研平台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少、技术缺乏,目前广西市场花卉品种主要以外来品种为主,自主研发品种所占比例很少;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花卉产业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五是自身消费能力弱、周边省份冲击明显,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靠后,而花卉消费能力与地方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因此花卉自我消费能力有限。 而周边省份如云南省在鲜切花领域、广东省在盆花领域、湖南省在花卉苗木领域发展水平优势明显,对广西地区限制较为显著。

2 广西目前花卉技术创新及产业支撑

2.1 根据资源优势提升花卉产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广西地处南疆,西南接东南亚,西北接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野生花卉植物丰富,约有区系维管束植物8400 余种,仅次于云南、四川名列全国第三,主要野生观赏花卉类植物有135科326 属744 种。 花卉种质资源珍贵,野生花卉资源中约有50 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包括《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规定的34 种。 同时广西野生花卉资源中山茶科、杜鹃科、兰科、木兰科、百合科和苦苣苔科6 个类群整体占有重要优势[8]。

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为广西开展亚热带特色优势花卉研究及产业的打造提供重要的材料和资源基础,尤其是兰花、茉莉花、金花茶、桂花、茶花、紫薇、三角梅、木棉、洋紫荆、多色杜鹃等已成为广西独具优势的花卉品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野生花卉资源流失仍然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在保护野生花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是提升广西花卉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

2.2 花卉新品种选育

我国花卉产业长期存在缺乏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和新类型,市场主导品种主要依赖进口[9],由于品种选育周期较长,而广西花卉产业起步晚,上述问题更为突出。 近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市金花茶公园等研究单位在兰科植物、茉莉花、苦苣苔、金花茶等花卉品种选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已获得花卉品种保护(登录、审定)的目前仅有国际登陆兜兰品种2 个(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石斛兰1 个(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兔耳兰1 个(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新品种金花茶2 个(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品种审定茉莉花1 个(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由于育种周期问题,大部分研究仍处于观测期。 目前由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的《观赏植物品种审定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正在制定,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将对促进广西自主产权花卉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3 花卉技术创新与产业支撑

近年来,广西各级科研单位在亚热带特色花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见表1),主要涉及蝴蝶兰、桂花、金花茶、苦苣苔、樟树、野生兰花、九里香及其他特色花卉等,包括资源收集、品种选育、种苗繁育、高效栽培等研究。 另外由于自治区专利倍增计划等相关政策指引,全区科研机构积极申请国家专利100 余项,方向极为多元化,涉及兰科植物、金花茶、茉莉花、桂花、苦苣苔等几十种花卉,专利内容包括园艺用品、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种苗繁育技术、系列产品研发等诸多方面。除此之外,近些年,一大批广西地方标准的陆续颁布也为花卉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

表1 2007~2017 年花卉相关研究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续上表)

2.3.1 兰花产业 兰科植物是广西地区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之一,广西雅长兰科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兰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兰科植物保育领域享誉世界,已经举办多次国际级兰花研讨会[5]。 科研方面,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均长期开展兰花资源收集、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设有广西兰花良种培育中心,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 项,选育兰花新品种4 个,集成一批涉及野生兰科植物保育、蝴蝶兰工厂化育苗、蝴蝶兰高山及平地催花、石斛类高效栽培等技术成果,为广西兰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化领域,已经形成以南宁、柳州为产业中心,辐射百色、河池、玉林等地市的产业区,在蝴蝶兰、国兰、石斛兰产业领域尤为突出,建设兰花生产基地、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植物资源库、新品种选育基地、兰花合作交流中心和兰花交易中心等。

2.3.2 茉莉花产业 广西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和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茉莉之乡”,种植面积达6.67 千hm2,花农超过33 万人,鲜花年产量超过8 万t,拥有花茶加工企业180 多家,年产值近40 亿元[10],茉莉花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横县乃至广西的标志性产业名片。 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长期开展茉莉花资源收集、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选育出多个加工型和观赏型茉莉花优良品种,其中“香妃1 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单瓣茉莉品种;此外,茉莉花设施扦插繁育技术、老龄化低产田改造、白绢病等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促进茉莉花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横县作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地之一,正在建设茉莉花品种园、茉莉花标准化种植区、花茶生产加工区、产品展示区、花文化展示区及销售商贸区等,拥有广西茉莉花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茉莉花窨茶、产品深加工等研究,研制出茉莉花绿茶、红茶等茶叶制品,肥皂、洗发水等洗护用品,鲜花饼、糕点等食品及精油、纯露、香薰等,极大丰富茉莉花系列产品,对于提升茉莉花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意义,但目前大部分产品仍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尚未进行市场推广,因此研制具有市场推广潜力的茉莉花产品并进行时尚推广为当务之急。

2.3.3 金花茶产业 野生金花茶资源绝大部分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作为极具广西特色的花卉资源之一,金花茶是世界珍稀的观赏植物和种质资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频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植物。 目前金花茶产业以“中国金花茶之乡”防城港市为发展中心产区,已被该市列入《防城港市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点专题[4]。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内唯一一家金花茶保护区,而广西金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专项从事金花茶产品研发,目前已开发出一批以金花茶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饮料、酒类等产品。 此外,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南宁市金花茶公园等均长期开展金花茶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微扦插、组培快繁、林下栽培等方面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尤其是金花茶一叶一芽扦插育苗技术和林下栽培技术保障了金花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并有效带动林农脱贫致富。 由南宁市金花茶公园选育的金花茶新品种“金背丹心”和“冬月”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花茶新品种[11],为发展金花茶产业提供基础保障。 同时近年来防城港市注重龙头企业培育,已经涌现出广西桂人堂金花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港高科国宝金花茶公司等一批具有强大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生产企业。

2.3.4 桂花产业 桂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广西传统优势花卉,主要包括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品种,桂林市黑山植物园、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先后开展系统的桂花品种筛选、选育、种苗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尤其桂花定向培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桂花主产区位于桂北地区,形成以桂林为中心,辐射柳州、河池等市的桂花产业园区。 已经建设完成桂花种质资源圃、苗木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及主题旅游基地等,产业方面以桂花绿化苗木和盆景生产为主,同期开展桂花代用茶、食品、酒类等系列产品加工研发。

2.3.5 罗汉松产业 北海为全国罗汉松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已建成“中国罗汉松北海培育基地”“中国珍贵树种及罗汉松繁育基地”“罗汉松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等产业化基地,主要生产中叶罗汉松、贵妃罗汉松及珍珠罗汉松等品种,同时建立罗汉松资源圃,开展野生资源保育研究,形成集科研、生产、旅游为一体的北海罗汉松产业区[5]。

2.3.6 茶花、盆景及其他特色花卉产业 广西亚热带气候特征决定了多元化的花卉产业格局,除上述花卉产业之外,区内各高校和科研单位陆续开展苦苣苔、九里香、樟树、茶花、盆景、三角梅、紫薇等研究,相关成果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 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 项,为在广西地区发展特色花卉产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已在南宁、桂林、贺州等地形成较集中的特色花卉产业区。 尤其是苦苣苔科植物作为广西分布最丰富的植物资源之一,以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在苦苣苔科植物种植创新领域成果丰富。 除此之外,近年来广西逐渐涌现出以十里花卉长廊为代表的花卉苗木综合生产和销售示范区,表明广西在花卉苗木、室内花卉、小型盆栽方面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但调查发现,示范区内大部分花卉来源于福建、广东等省份,因此广西在推进花卉特色园区建设的同时,还需加强在相关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3 广西花卉创新发展与展望

广西花卉产业虽然存在起步晚、缺乏自主品牌、设备设施落后、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但近年来,政府逐步重视、创新驱动战略稳步实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未来广西将在建设面向东盟地区的亚热带特色花卉生产区的战略定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发展潜力较大,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明确政府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监督机构

花卉学科分类上隶属于林学,其主管机构为原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和省级花卉协会也均属于林业部门主管,但林业部门发展重点在于用材林、经济林等木本植物,因此全国范围内花卉苗木类发展迅速,而大部分花卉属于草本植物,其特点更接近传统农作物,致使此部分花卉产业发展呈现“三不管”状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018 年国家正式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整合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有望解决草本花卉发展遭忽视的现象。

就广西而言,目前花卉产业归林业厅产业处代为管理,因此建议政府:一是发挥职能优势,建立专门花卉产业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二是鼓励和督促各地建立花卉专业合作社、产销联盟等合作机构,提升花卉产业整体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三是重点培育花卉龙头企业、大型花卉交易流通市场、重点花卉产业园等,构建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学研为一体发展产业链。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条例,及时制定发展规划

云南省作为全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省份之一,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花卉产业发展,早在1997年就已成立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专门承担政府扶持和引导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职责。 2002 年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2003 年编制《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2003~2020),2009 年颁布国内首个花卉产业发展地方法规《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12-13]。尤其是《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的组织保障、发展规划、科技与开发、引导与扶持、新品种保护、服务与保障六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是云南省花卉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议广西可参考云南省先进做法,结合地区特点制定《广西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广西花卉品种审(认)定管理办法》等法规或条例,保障广西花卉产业有序发展;另外起草制定花卉发展规划。

3.3 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提升花卉产业创新力

花卉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科技成果是保障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形成由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协作,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全方位、纵深一体的研发创新机制。 整合全区花卉科研力量,成立统一的花卉专业科研院所,加大花卉科研投入,构建花卉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就广西花卉产业的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攻关,努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社会效益好的花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全面提升花卉产业创新力。 除此之外,建议将花卉产业列入广西发展的重点产业,在广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增加岗位科学家、功能专家、试验站站长等;建设花卉创新团队;增加花卉类广西农业特色试验站(目前全区仅1 个花卉类试验站)。

3.4 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地区花卉产业

广西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目前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全区构建了四个花卉产业片区和八大花卉特色园区,广西花卉产业逐渐形成了茉莉花、兰花、金花茶等主导产业,而罗汉松、杜鹃花、巢蕨、桫椤、叉叶苏铁、德保苏铁、锈毛苏铁等具有岭南特色的盆景也具有较高知名度。 山茶科、杜鹃科、兰科、木兰科、百合科和苦苣苔科6 个类群不仅是广西优势野生花卉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同类野生资源分布上也占有重要比例,未来应立足区域资源和环境优势,以地区野生花卉资源作为科研创新主体,发挥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加大地区特色花卉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3.5 紧抓东南亚地区市场,构建面向东盟区域平台

2004 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14 届,同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是中国境内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之一。 广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的窗口,因此应以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与交流,共建花卉科研、产业化和推广平台,共同提升热带亚热带花卉产业水平;另外紧抓东南亚地区消费市场,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相比花卉消费能力更高、消费需求更强,市场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出口花卉的研发与生产,争取在东南亚国家花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扩宽市场营销模式,完善物流运输、仓储保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

3.6 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落实产业扶贫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14]。 各省(市)陆续将开展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放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任务中,建议以广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为导向,开展具有观赏价值高、景观效果好、花期易调控、管理粗放等特点花卉的筛选、定向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

精准扶贫工作是新时期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战略,产业扶贫是完成扶贫攻坚目标的重要手段,花卉产业发展应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建立以科研服务企业、企业联合合作社、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花卉产业经营模式,实现产学研联合,帮助企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模式。

猜你喜欢
金花花卉广西
广西贵港
故乡的金花茶
《广西戏曲》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金花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五朵金花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