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2019-03-17 09:19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资源内容

张 莉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 300191)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一种基于移动技术,利用微型媒体呈现信息资源、实现人们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即移动微学习应运而生。该模式为学习者构建了一种融互动体验与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移动学习环境,学习者可借助移动终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随时随地学习,并能在互动体验中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进一步深化知识运用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一、移动微学习的内涵

移动微学习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网络远程学习,它能够利用移动终端传播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实用性强的片段化知识内容,并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非正式学习的需求[1]。其特点是学习需求的明确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学习环境的自由化、学习方式的移动化以及学习者的终身化。

移动微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微课程的构建与传播。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San Juan)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Penrose认为,微课程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总结归纳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的知识挖掘(Knowledge Excavation)框架平台,该平台在相应的作业、测评以及交流互动的支持下,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能够与传统面授教学达到相似的学习效果,并能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2]。我国较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如重、难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或主题实验)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网络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在线视频课程[3]。因此,微课程不仅包括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学习资源,还包括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学习互动环节,以及相应的测评与反馈评价系统[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移动终端逐步被应用于移动微学习中。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 NMC)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指出,移动技术已发展成为教育领域极具潜力和应用空间的重要技术,将对教育过程中的教与学产生积极的影响。[5]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微学习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因为智能手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它能处理和传输各类视频、音频、图文格式文件等,并能通过QQ、微博、微信等客户终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在线学习[6]。

二、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现状

为客观地了解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现状,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1000名学生,涉及6个专业,即英语、法律、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计算机和土木工程。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移动微学习的态度、对移动微学习内容的需求、使用移动微学习资源的现状及使用移动终端学习的时长等,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对移动微学习的态度基本上是认可的。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曾经有过移动微学习的经历,其中30%的学生经常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65%的学生偶尔会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并且有10%的学生认为移动微学习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并将成为提升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对移动微学习持观望或否定态度,他们仍偏爱面对面的课堂学习。

2.学生对移动微学习内容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移动微学习内容的需求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类资源,包括课程讲解、作业布置及考试信息等;二是外语学习资源;三是通识类资源,比如科技动态、时政要闻、百科知识等;四是各类证书的考试信息及就业信息等。另外,学生提出希望能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展开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以便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3.移动微学习资源仍存在“建多用少”的现象。由于视频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备受学习资源建设的青睐。目前,我校为学生们提供的移动学习资源除了文本资源和音频资源外,视频资源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网络核心课、名师经典课、泛在微课堂、国外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等多专业、综合性的学习资源。但经常使用这些资源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据调查,有67%的学生听说过这些学习资源,有33%的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学习资源的存在;并且只有27.8%的学生曾经使用过这些资源,而72.2%的学生从来没用过。这些数据与我们的预期目标是有差距的,建设学习资源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但目前来看,资源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4.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较长,但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学生经常使用的电子终端设备有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调查显示,目前有48%的学生拥有笔记本,有15.6%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有99.8%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由于智能手机体积小、携带方便,并具备学习、游戏、社交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多于4小时的学生占56%,有90%的学生在睡前和早晨醒来都有看手机的习惯,但每天用手机学习的时间平均只有0.6小时。

三、影响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因素

针对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现状,笔者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内容、交互形式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因素。

1.学习能力

移动微学习的实现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是否具备学习能力成为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关键因素。在学生群体中,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并能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不会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2.学习内容

移动微学习的显著特点是“碎片化”,是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及碎片化媒体进行的非正式学习[7]。因此,学生在选择学习资源时,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碎片化学习内容将成为他们的首选;而时间过长、内容过于理论化、可操作性差的学习资源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而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导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

3.交互形式

交互(Inte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关系和思想碰撞的方式[8]。Moore在学习交互距离理论(Transactional Distance Theory)中把学习交互定义为学习者、教师和课程内容的学习活动,即学习交互分为三种形式:“学习者—内容”“学习者—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9]。其中,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是教育的根本;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弥补了学习者心理的感知距离,并为其提供了知识再创造的机会。在移动微学习过程中,这三种交互形式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注重学习者与内容之间的交互,忽略了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孤独感,将逐渐失去参与学习的兴趣。

4.学习环境

这里所指的学习环境既包括网络环境,也包括社群环境。在移动学习资源中,视频类学习资源最受学生欢迎。这类学习资源对学习设备和网络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升级和网络环境的畅通将影响学生长期进行移动学习的可能性。另外,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良好的社群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即当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资源的好处时,他们会主动传递积极信息,从而影响其他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学习资源。可见,畅通的网络环境和积极的社群环境都将促进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促进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对策

1.创建良好的学习“硬”“软”环境

学习“硬”环境是指网络环境,它是实现移动微学习的基本保障。目前,校内已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学生能够利用移动终端随时访问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和校外的网络学习资源。学习“软”环境是指社群环境,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移动学习资源,我们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社群环境,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和推广移动微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注重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和知识的关联性

由于移动微学习的碎片化特征,学生在选择学习资源时主要是依靠自我觉知来进行,因此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性、连贯性及相承性,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避免碎片化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了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整合现有学习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多类型的学习资源建设,力争实现学科的普及化和内容的多元化。对于需要反复记忆的学习内容,除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源外,还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线上操练来强化学习者大脑对重难点信息的反复刺激,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加强师生间的个性化辅导和生生间的协作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参与移动微学习。相反,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其弥补能力的不足和知识的缺陷,以便尽快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应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协作学习,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建立学习小组,以强带弱,互帮互助,以便减少学习者之间的差距。另外,在师生交互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它是增进学习者知识与情感以及态度养成的关键。我们可利用移动微学习资源的短时性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管理自己的时间,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并引导和督促学习者之间多开展线上交流,弥补由于时空分离而缺少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摆脱线上学习的孤独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提高学生的自适应性和学习主动性

在移动微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适应性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意识。制作学习资源时可使用类比、比较和扩展等方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比较来强化知识点的衔接,通过对知识点的扩展来延伸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利用质疑的方法来强化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习者之间多开展交流与沟通,避免学生因惰性或学习能力不足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随时随地始终都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5.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移动微学习模式不仅要重视学习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学生虽远离课堂,从表面上看失去了教师面对面的辅导,但只是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没有改变,教师的关注仍然存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以便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应借助移动终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计划,总结学习任务,调整学习行为,形成学习反思,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五、结束语

移动微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者获取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促进了学习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人们通过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的有效方式。目前,虽然我们建设了许多移动学习资源,但学生参与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学生还没有认识到移动微学习的好处;二是学习资源不够全面,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对移动微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移动微学习,指导他们利用移动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学习者资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