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

2019-03-17 19:51陆燕缪进徐海
长江蔬菜 2019年16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遮阳网穴盘

陆燕 缪进 徐海

近年来,以结球甘蓝、西兰花和松花菜为主的甘蓝类蔬菜因种植机械化程度高、易贮、耐运、适宜加工,在苏南地区种植规模较大。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是指在现代温室工程设施内,借助精量播种机、施肥灌溉等机械从事蔬菜种苗生产[1]。工厂化育苗是甘蓝类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有利于根系发育,定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早熟性好,病虫害少,易培育壮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育苗实现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降低劳动力成本。

常熟市碧溪新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解决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的优质种苗供应,建立了8000 m2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通过对设施装备、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分析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苏南地区应用的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

1 育苗设施设备

工厂化育苗一般选用连栋大棚或温室等保护地设施,通风口覆盖20~25目防虫网,并具备遮阳网、湿帘、风机等降温设备。

工厂化育苗主要设备有基质搅拌机、穴盘精量播种机、育苗床、移动式喷灌机等。

2 播前准备

①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是固定支持秧苗、保持水分和营养、提供根系正常生长发育环境的重要载体,选用适宜的基质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环节和培育壮苗的基础[1]。甘蓝类蔬菜育苗一般选用透气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酸碱度适宜(pH值6.0~6.5)的长效营养型蔬菜育苗专用基质。每1 m3基质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在基质搅拌机械中淋水后充分混匀,水量控制在手轻握成团手指间有水渗出而不下滴。

②穴盘准备 甘蓝类蔬菜育苗一般采用128孔(长51 cm、宽28 cm、高5 cm)的聚乙烯塑料盘,旧穴盘可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10 min,清洗消毒后备用。播前将成品基质装入穴盘内,要四角到位,松紧度一致,盘面要平。然后将装满基质的穴盘叠放5~6层,用制孔模板(3~4层空穴盘叠制)压制播种孔,孔深7~8 mm,压孔时用力均衡,防止播种孔深浅不一[2]。

③苗床准备 可采用架空钢架育苗床、潮汐式灌溉苗床等,或将穴盘直接置于地面,地面苗床每次穴盘摆放前进行翻耕晒垡,并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消毒杀菌,以免土传病菌通过穴盘下面的小孔侵染幼苗。夏季育苗前须检查湿帘、风机等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冬季育苗须准备小拱棚、薄膜、无纺布等多层覆盖设施。

3 播种

播前将种子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30 min,然后用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可采用气动式穴盘精量播种机播种,每穴1粒,播深0.5 cm左右,播后将穴盘整齐摆放在苗床上,覆盖基质,浇水,直到穴盘渗出水为止,最后在苗床表面覆盖一层遮阳网或地膜保湿。

4 苗床管理

①夏季育苗 温室温度一般控制在32℃以下,晴天9:00后,当温度达到30℃时,展开温室顶部遮阳网,关闭四周及顶部通风窗,开启湿帘降温系统和强制排风系统,对温室进行降温。16:00左右,收起外遮阳,当室外温度降低至棚室内温度时,打开通风窗进行通风。阴雨天无需展开遮阳网,通风降温即可。

苗期控制浇水,破心前不浇水,防止下胚轴过高形成高脚苗。出苗后一般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浇水一般选在晴天上午进行。移栽前,需适当控水炼苗。

②冬季育苗 播种浇水后,床面覆盖一层地膜保温保湿,并搭盖薄膜小拱棚。坚持“不出苗,不揭膜”的原则,防止因揭膜引起漏风、漏水,当出苗达80%时,于晴天9:00左右,揭开拱棚,揭取地膜。

出苗后,前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间 10~15℃。温室及拱棚根据天气和温度适当通风,早揭晚盖,暖床过夜。真叶未长出前适度控水,控制胚轴长度,奠定壮苗基础。真叶长出后,根据墒情和天气适当浇水,于晴天10:00左右浇水,防止冷水伤苗。

栽前放风炼苗,日温控制在10~20℃、 夜温控制在 5~10℃,加大通风口,根据夜间天气,如不低于5℃,拱棚薄膜可不盖,加强炼苗。栽前1 d,浇足水分,便于起苗。

5 病虫害防治

苏南地区甘蓝类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和霜霉病。猝倒病、霜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可用10%立枯灵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为蚜虫,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综合防治。可用黄板诱杀,亦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3]。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遮阳网穴盘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关节式蔬菜育苗穴盘播后自动摆放机设计
蔬菜穴盘投放式摆盘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浅谈园艺作物穴盘育苗技术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