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素《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脏腑“火”病机比较❋

2019-03-18 01:58郭雨晴邵晶晶周文婷陈小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泻火脏腑病机

郭雨晴,邵晶晶,于 峥,周文婷,成 西,陈小野△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80)

张元素在脏腑病机、证候学说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其现存的代表著作主要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3种。张元素对脏腑(无心包络)病机、证候的系统论述见于《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和《脏腑标本药式》。以往讨论张元素的脏腑病机、证候学术思想者,均是将这两部分合并而论。但笔者发现,二者所论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

本文比较《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的异同。

采用版本《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均见郑洪新主编张元素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第2版。其中《医学启源》为任应秋点校。

1 《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有很大差异

1.1 《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无脏腑“火”病机

《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包括“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小肠经,手太阳,丙火”“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三焦,手少阳,为父气”“肺之经,肺之脉本部在于皮毛,手太阴,燥,辛金”“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肾之经,命门,肾脉本部在足少阴,寒,癸水”“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11部分,其中均无“火”病机。

1.2 “火”病机在《脏腑标本药式》的脏腑病机中占重要地位。

表1显示,《脏腑标本药式》各部分“火”病机频数。

表1 《脏腑标本药式》各部分“火”病机频数

注:①已去除属于重复表述的频数。②包括以治法“泻火”“降火”“清火”“泄火”反映的“火”病机。

相关的“火”病机,如火、实火、火实、火强、虚火、君火、心火、相火、风火、金为火刑、金被火伤、心火太旺下传于肠、肺火下移大肠、火太过则土焦、火入上焦、火入下焦、火入血分等。

将“命门”合并于“肾”中是因为文中二者往往混同表述,如“肾”部分:“气……《内经》肾脏不分左右,本草虽分,究竟命门治法,已该左肾中。”“血:……亦兼命门治法在内。”“命门”部分:“泻相火:肾火与水并处,水不足,火乃有余……”“火弱补之:……弱即肾虚……”“益阳:肾中元阳不足……即用燥药,亦必以滋肾之药佐之……”“精脱固之:血生于阴,而精化于阳,阳不能固则精不能藏,故固精属之右肾。”

具体条文如:

[肺]“泻火:肺属金,畏火,火有君相之别,君火宜清,相火有从逆两治,气实只宜逆治。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柯子。”

“润燥:补母是益肺中之气,润燥是补肺中之阴,金为火刑则燥,润燥不外泻火,泻实火则用苦寒,泻虚火则用甘寒。蛤蚧,阿胶,麦门冬,贝母,百合,天花粉,天门冬。”

“本热清之:清热不外泻火润燥,前分虚实,此分标本寒热,意各有注,故药味亦多重出。”

“清金:清金不外滋阴降火,甘寒苦寒,随虚实而用。黄芩,知母,麦门冬,栀子,沙参,紫苑,天门冬。”

[大肠]“燥:燥属血分,金被火伤,则血液枯燥,养血所以润燥也。桃仁,麻仁,杏仁,地黄,乳香,松子,当归,肉苁蓉。”

“本热寒之:大肠属金恶火,肺火下移大肠,每多无形之热,故宜寒之。”

[胃]“降火:土生于火,火太过则土焦,降心火,乃以清胃热。石膏,地黄,犀角,黄连。”

[小肠]“降火:小肠与心为表里,心火太旺,往往下传于小肠,降心火,所以清小肠之上流也。黄柏,黄芩,黄连,连翘,栀子。”

[膀胱]“泄火:水不利则火无由泄,行水所以泄火。滑石,猪苓,泽泻,茯苓。”

“降火:水在高原,上焦有火,则化源绝,清金泻火,亦补母之意,前虚热条中所载,乃正治法,此乃隔一治法,互文也,至行水泄火,惟实者宜之,已见前泻实条中,与此条有别。地黄,栀子,茵陈,黄柏,牡丹皮,地骨皮。”

[肾]“泻子:木为水之子,水湿壅滞,得风火以助之,结为痰涎,控去痰涎,正所以疏肝而泄水也。牵牛,大戟。”

“气:火强则气热,火弱则气寒,寒热皆能伤气,补气之法,亦不外泻火补火二端……知母,元参,破故纸,砂仁,苦参。”

[命门]“火强泻之:火强非火实也,水弱故火强,火强则水愈弱,故泻法乃是补法。”

“泻相火:肾火与水并处,水不足,火乃有余,滋阴即以泻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黄柏,知母,牡丹皮,地骨皮,生地黄,茯苓,元参,寒水石。”

[心]“火实泻之:心属火,邪气有余,则为火实,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土为火之子,泻脾胃之热,则心火自清。黄连,大黄。”

“气:火入上焦,则肺气受伤,甘温以益元气,而热自退,虽以补气,亦谓之泻火,火入下焦,则小肠与膀胱气化不行,通水道,泻肾火,正以导赤也。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柏。”

“血:火入血分,则血热,凉血所以泻火。丹参,牡丹皮,生地黄,元参。”

“泻火:虚用甘寒,实用苦寒,泻火之法不外二端。黄芩,竹叶,麦门冬,芒硝,炒盐。”

“凉血:凉血亦不外泻火,但泻血中之火,则为凉血。生地黄,栀子,天竺黄。”

“散火:火郁则发之,升散之药,所以顺其性而发之,与解表发表之义不同。甘草,独活,麻黄,柴胡,龙脑。”

[三焦]“实火泻之:三焦属火,邪气有余则实,故用泻,下分三法。”

“本热寒之:不言本寒者,虚火即寒,省文也。实火亦热,但前言泻法,此不用泻而用寒,则本热不必皆实火,泻热亦不止汗吐下三法也,参看具有精义。上焦:黄芩,连翘,栀子,知母,元参,石膏,生地黄。中焦:黄连,连翘,生苄,石膏。下焦:黄柏,知母,生苄,石膏,牡丹皮,地骨皮。”

[胆]“实火泻之:木旺生火,火有余则为实,故用泻。”

“泻胆:相火有余,则胆实,泻火所以泻胆也。龙胆草,牛胆,猪胆,生蕤仁,生酸枣仁,黄连,苦茶。”

“降火:泻胆条中,亦多降火之药,但火兼虚实,前言其实,此兼言其虚。黄芩,黄连,芍药,连翘,甘草。”

[肝]“泻子:心为肝之子,泻心火,所以泻子也。甘草。”

“泻木:木中有火,泻木亦不外泻火,但酸以泻木,咸以泻火,泻中有补,与下泻火攻里,有虚实之分,与上补母补气血,又有寒温之辨。芍药,乌梅,泽泻。”

“泻火:苦寒泻火,亦是泻其有余,但不用攻伐,止用寒凉,亦是和解之法。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

“攻里:行血亦用大黄,是行血亦攻里,但攻里不必行血,故另立攻里一条,皆所以泻实火也。大黄。”

所以,《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有很大差异。

2 《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差异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

《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主要抄录自《中藏经》,而《脏腑标本药式》为张元素所著,二者成文朝代不同,所以《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的差异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

《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的11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又均分为在前的主要部分和在后的“《主治备要》云:……”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抄录自《中藏经》的上卷:“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中卷:“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陈永治述,《医学启源》上卷“其言脏腑病机,大多录自《华氏中藏经》,再补辑《灵》《素》诸论。[1]”杨雪梅述,“(《医学启源》)上卷第3篇《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全文采纳《中藏经》关于“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证脉法”诸篇,详述各脏腑经脉疾病证候表现,并补充以《主治备要》《脉诀》的相关论述,丰富了脉诊内容。[2]”本文作者逐字逐句对比了《医学启源》和《中藏经》[3]的上述篇幅,可以肯定前者主要抄录于后者。

“《主治备要》云:……”部分任应秋认为是补辑自《灵枢·经脉》[4]。

《脏腑标本药式》为张元素所著。

《中藏经》的成书年代多数认为在六朝(孙星衍说),谭春雨则认为是两汉[5]。《中藏经》和《脏腑标本药式》成文朝代不同。所以,《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的差异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张元素对脏腑“火”病机方面的真实认识与两汉或六朝时代的《中藏经》其实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泻火脏腑病机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病机及用药规律
清火退热 按液门穴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清肝泻火 试试槐花入膳
口腔溃疡煎甘草黄芩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