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9-03-18 01:33魏常聪
甘肃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探析有效性课堂教学

魏常聪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59—01

新一轮课改把“立德树人”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对传统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数学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和提升基本技能的教学,而是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为己任的有效性课堂,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然而,用心观察还会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观念问题

1. 时间观念淡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强烈的时间观念,不去反思怎样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是一味强调学生学习时间和刻苦用功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长期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有的教师上课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只能让学生课前课后占用大量时间预习、复习,“课内损失课外补”等等。教师时间观念淡薄成为教师教学观的一个严重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无发展或进步是教学有无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教学内容或教了多少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益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

3. 重教学的“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教学效益意识。在新课改下,学生不是结束知识的武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教学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记忆得多少和考分的高低,更要看今天的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终身有用的知识,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思考能力、生活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仅仅要求学生机械地掌握一些肤浅的知识,虽然也能在有些考试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但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教学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二、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讲解新知识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例如,平面解析几何中,教学“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中,设而不求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能充分体现教材大纲中“学生进门容易出门难的区分”梯度,是每年高考的重难点之一。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意志力,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教学有效性。数学意识是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面对数学问题时,该怎么想,该怎么做,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自身行為的选择。它既不是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应用能力的评价。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作为高层次的思维游戏,遵循自身的游戏规则。规则即数学概念、定理、数学原理,教学中对概念、定理、原理的教学要精准、规范,并将数学意识渗透在教学的具体问题中。

3. 引导学生暴露出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及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容易混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结论,从而消除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独立思考。例如,平面解析几何中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学生普遍的难点,常规方法是构建关于a、c的二次方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和椭圆、双曲线图象中的a、b、c线段对应结合,就可打破思维定势,求得圆满解决。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探析有效性课堂教学
VR阅读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HTTPS探析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