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创新能力培养之途径

2019-03-18 02:00丁奕
关键词:朗读合作创新

丁奕

【摘要】  在我们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定的知识范畴,活学活用,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将从阅读是前提、问是关键、合作是途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创新 朗读 问 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60-01

在語文学科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遵循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教材是作为教学的蓝本和文学作品出现的。作为文学作品,它具有融入性——将具有主观特性的读者的情感融入到客观的作品中。

一、朗读是前提

文学作品是以“美”的形象带给读者独特的愉悦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美、意境美都借助语言这一外在的形式来体现。这是一个有形、有色、有质感的形象,如果不去朗读作品,品味文字,如何感悟这有些迷人、给人几多幻想的文学形象?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从何而来呢?例如,我在教《唐且不辱使命》时,就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将自己充分融入角色,读得有声有色,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只要是作品,无论是什么文学样式,其功能都是一样的:用美的语言和情感感化人。

二、问是关键

问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苹果落地,牛顿一问,产生震撼古今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一问,蒸汽机泽被后世。“问”实在是带动涡轮旋转的流水,造就千里沃野的大江大河。如果课堂上学生能读有所疑、疑有所问,教师能激发学生问的热情,教师送给学生的就不只是圆溜溜的果实,可能就是一个果场,一片果林,书上挂满的可能就是“形形色色”的人间仙果。这里所说的“问”主要是学生主观上的质疑。但由于传统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了学生学习本位的倒置,走进新课程的学生也许还缺少这一习惯,思维可能处于混沌状态,因此,教师还应以“巧问”促“疑问”,教给方法与培养习惯同步进行。如《紫藤萝瀑布》,学生可能将“疑”局限在字句的理解上,这对于感悟作品所表现的独特情感是不够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思想:“为什么将紫藤萝比作瀑布?与你见过的瀑布有相似的地方吗?”引导学生从横的、纵的、作品本身和自身经历多方面去想、去疑、去问。

三、合作是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集体探究的机会。但这种合作不是凑热闹,不是为合作而合作,是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是智慧的交流,教师要注重引导:

(一)学会集体合作解除疑难

对于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所遇到的疑难,教师应鼓励学生分小组合作,共同阅读作品,结合作品的内容去理解,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如在教学《梁思成的故事》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梁思成拥有“建筑的灵魂”,这个“建筑的灵魂具体内涵是什么?”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几个问题,肯定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有的说,有的补,有的驳,有的评。在最后汇报时,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有独特的发现

布鲁斯·乔伊斯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去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由于自身的经历、文学素养的不同,对作品的感悟也是独特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有较完整的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将自己的思维结果、情感体验用较流畅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在合作中积累词汇,在讨论中运用语言。如我在教学《保修》时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学生开始的表述太简单,并且没有太多联系生活实际,于是我联系自己做了一个示范:“曾经因为个小,没少烦恼。不愿跟个高的一起走路,经常穿着‘恨天高,买过增高鞋垫,甚至给电视里卖增高药的客服打过电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想想‘小巧玲珑、小鸟依人也是一种美啊,何必瞎折腾了。现在呢?想做淑女了,穿上高跟鞋,拎个小包,优雅地逛逛街;想英姿飒爽了,换上运动鞋,在操场上与毽子共舞,挺好的啊。简单地活,学会悦纳自己,让自己幸福生活每一天”。听了我的示范后,周沐阳同学马上举手谈启示:“网上购物时,我们买东西前都会去看看评价,评价高低往往决定我们是不是购买该产品,其实很多评价是商家自己请的水军发的帖子,那个评价只能做个参考,我们不能一味相信,要多方比较,谨防商业欺诈。”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述就完整多了。

(四)鼓励学生进行理性的情感交流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与海”。教学其独特之处在于:作品是作家情感的折射,学生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可拓展教材的外延,有利于深层次把握作品的感情,陶冶学生高品位的人文情怀。例如我在教学《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课时,我先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介绍钱学森的片段,再让学生合作结合课文“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假如有一天,你也是一个学业有成的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你会怎样去做”,同时补充了丁肇中、贝聿铭等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学生很快对钱学森的人物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要象钱老一样做一个治学严谨、对科学事业高度负责、爱国、有民族自尊心、淡泊名利的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入手,以教促学,以学促思,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朗加明.《创新的奥秘》第4页.

[2]布鲁斯·乔伊斯《思维教学模式》.

[3]周晓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第23页.

猜你喜欢
朗读合作创新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