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信的表象特征和强化策略

2019-03-18 02:00傅玉华
关键词:强化策略自我效能行为

傅玉华

【摘要】  学生自我效能的差异在学习动机、目标设置、成败归因及学生身心健康方面都有明显的表征。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很多,包括已有的行为结果、替代性经验、他人评价、成败归因、情绪与生理状态等,本文将具体探讨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因素,并从学生的自信认知、学生的成功体验以及环境的创设三个方面探索强化学生自我效能的策略。

【关键词】  学生 自我效能 行为 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78-01

1.自我效能概述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或一个人对自己能否运用拥有的技能的去完成某个任务的自信程度。这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班杜拉认为:个体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和行动更多依赖于他们相信什么而不是客观上什么是正确的。他将自我效能划分为三个维度:幅度(个体对任务难度的认知)强度(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任务的概率认知)和普遍性(个体在某一领域中的自我效能对其他领域自我效能的影响程度),非常强调个体在从事活动时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执行任务的能力,对于他选择什么方式去行动以及在行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毅力和耐受力都有决定性作用。

2.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表象特征

2.1在学习动机方面的表征

学习动机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需要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自己有学习的必要才會采取相应的学习行动以达成目标。高自我效能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动下,将表现出高度学习热情,参加学习活动尤为积极。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一般学生要来的优秀。故而,他们能够取得比一般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2.2在成败归因方面的表征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导致这种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在成败归因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以下表格来表述:

表1-1 维纳归因理论示意图

由以表1-1可知,个体的成败归因大致可分为六类,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有把握。这类学生一般会把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他们对于学习任务有掌控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偶尔遇到一两次的失败经历,也不容易影响自我效能,相反地,这类学生会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足或者运气、身心状态、和任务难度这些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自我效能,反而有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3在目标设置方面的表征

目标设定是人类行为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目标设置多是针对学习任务而言。自我效能高的学生热爱挑战,他们的目标设置比一般学生要高一些,但他们并不热衷于选择太过困难的任务,相反地,他们会将自己的能力与任务做比对,评估自己所能达到的程度,继而确定目标。这类学生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非常理性,不掺有过多冲动的成分。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功率在50%左右的任务,这样的学习任务难度中等,学生不至于因任务难度过高丧失自信,也不会由于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属于“跳一跳就能够摸到的高度”。学生有较高的几率完成任务,并体验到成就感。另一方面,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在任务的选择方面则有两个极端:容易或极困难,以此避免失败感或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

3.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3.1学生认知方面

3.1.1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不同学生归因方式不同,教师首先应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归因的倾向,找出学生在成败归因方面的问题,得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将成败归于努力等内部因素,暗示学生成败都是由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

3.1.2指导学生设置合适的自我学习目标

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年龄和阅历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在为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时,很容易犯自大或自卑的毛病。自大的学生喜欢给自己设置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结果往往因达不到目标而沮丧失望。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肯定他们敢于挑战的品质,然后劝说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前进;另一方面,自卑的孩子往往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不敢设定高目标,严重限制他们能动性的发挥,本能达到的目标永远可望不可即。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尽可能地提升自我。

3.2学生体验方面

3.2.1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经验或体验是自我效能最重要的来源。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与其成就体验是分不开的。长久地失败体验只会降低学生自信。学生只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我效能才有可能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3.2.2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自我效能来源于个体对某一领域能力的认知和判断,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存在,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力能够通过个体后天的学习和练习逐渐提升,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是有重大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地多样化,以发现法、讨论法等需要学生高自主性参与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尹红霞,尚金梅.中小学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归因训练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9):13-16.

[3]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

[4]程海云,励骅.论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铜陵学院学报,2010(4):112-113.

猜你喜欢
强化策略自我效能行为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线损管理工作强化摭谈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策略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