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动手操作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谈

2019-03-18 09:53肖连明
考试周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核心素养策略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学习只有让其通过动手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动手操作;核心素养;策略

动手实践是学生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结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谈谈在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提升学科素养的一些策略。

一、 做好课前准备,是动手操作的“原材料”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应当课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要在课堂中很好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认真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点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文本信息,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其次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一堂数学课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环节的预设,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上,教师要做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步骤,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接下来的操作要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在重要环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同样要做好学具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增强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 创设活动情境,是动手操作的“催化剂”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外在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提高核心素养。

首先,创设活动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鸽巢问题》中,我创设了“扑克牌魔术”这一情境。

教师出示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老师先取出大王和小王,这时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台,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同学抽到的牌是相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请5位同学上台,从老师手中抽扑克牌,并展示扑克牌的花色,和学生一起统计,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其次,创设活动情境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有助于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才能正确地得出结论和解释。

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直观体验周长。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叶片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里面部分不是它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文具盒面的边线,课桌面的边线、黑板、门窗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归纳总结出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以上两个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规律,在教学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明确了学习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 教给操作方法,是动手操作的“着火点”

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后,尝试解决问题时经常出错,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判斷,进而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画角》一课时,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比较准确测量角的大小,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在画角时经常出现错误或不准确,于是我的做法是:

教学画角方法前我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0°的角,画完后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是否准确,说说不准确的原因,接着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我边演示边讲解画60°角的关键点,最后让学生小结画角步骤:①画射线;②两个重合;③找点;④连线;⑤标度数。

数学是严谨的,当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规范、不准确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操作—分析—再操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四、 引导操作反思,是动手操作的“光合作用”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单纯的行为活动,完成实验,更重要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有思维的活动,反思实验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总结出数学概念、运算定律、数学公式、数学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只有在这样的手脑共同协作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动手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鸽巢问题》第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实验,“把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入( )支铅笔。”学生通过摆放,找出了四种摆法,(4,0,0)(3,1,0)(2,2,0)(2,1,1),如果只停留在实验表象本身,利用枚举的方法找出实验结果,那么就缺少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义,在最不利原则下,就是通过“平均分”,在“5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至少有一个鸽笼飞进了( )只鸽子”“7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至少有一个鸽笼飞进了( )只鸽子”“8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至少有一个鸽笼飞进了( )只鸽子”“10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至少有一个鸽笼飞进了( )只鸽子”等多个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出“至少数=商+1”。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落脚点,学生的操作反思过程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重视动手操作,指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肖连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明溪县瀚仙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