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红色非遗文化传承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18 09:53刘敏魏争郭晋晖李佳蔚张可心
考试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

刘敏 魏争 郭晋晖 李佳蔚 张可心

摘 要:高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基地,将地方的非遗文化与独立院校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使民族精神的DNA世代相传。同时对培养新一代年轻人学会审美,从而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院在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同时,也在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大学生对非遗知识、相关技能技术、民族情感等进行积极探索与深入研究,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思維碰撞,敲击出新的火花,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独立院校;红色非遗文化;路径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简称“太工现代或PITUT”),位于山西省孝义市,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孝义市人民政府和太原理工大学共建,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目标是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独立院校。

皮影木偶是孝义市特有的全国稀有传统民间艺术。孝义皮影木偶具有制作精美、操作传神逼真、表演手段独特的特点。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大放异彩,这就需要将此艺术与经济市场相结合。将我校教学管理工作与红色经典、孝义皮影木偶这一非物质文化相结合,即所谓的“红色非遗”。那既是非遗文化的新路径,又是传播红色经典的新路径,也是院校教学的新路径。

一、 红色精神的解读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孝义当地的民俗文化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以孝义皮影木偶为代表的当地文化滋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能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与功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而言,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红色非遗文化传承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路径之一是红色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本学院非遗研究中心虽已成立一年有余,孝义面塑、剪纸、皮影也随之入驻,但真正了解的学生仍少之又少。将红色经典与非遗结合,以课堂的形式,增加了枯燥乏味的思政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红色非遗文化,让红色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红色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路径之二是有关非遗技艺传承的头脑风暴。与山西各地区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中小型企业、教育机构等合作单位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展示、售卖等。更加完善了山西红色非遗文化生态圈,共同营造出“人人知非遗,人人懂皮影;红色精神入我心,传承靠大家”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浸润在红色文化的氛围中。

路径之三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圆学生一个艺术梦”。与教育单位合作,非遗进课堂,让思政、历史课活起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中来,给欲在传统文化领域探索的学生以机遇。

三、 VR、AR技术与红色非遗的结合

让红色非遗文化乘上现代科技的快车。我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新媒体技术等最新的科技前沿技术,为全体师生打造一场景观文化盛宴。寓教于乐,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讲红色知识、党团时政、班团管理等。

四、 互联网+与红色非遗的结合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从“互联网+”到“万物+”,万物互联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其技术进步和应用进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使非物质文化成果得以部分创新,紧追时代脚步,让民族精神、民族智慧与时代更好地结合传承下来。

秉承“横向连接全国,纵向贯穿古今”的理念,积极把握时代精神和前进脉搏,顺应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与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红色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合作。以挖掘中国特色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要素市场、打造自身生态圈为理念,将我国红色非遗文化与富有特色的高校教学相结合,以此打造一个活的博物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文化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五、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新型的独立院校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引“非遗”进校园,将红色经典与非遗相结合并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技艺传承、文化产业孵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开辟非遗保护传承新思路,拓展文化育人新途径。将独立学院的教学科研与非遗技艺传承、非遗产业发展及非遗文化交流结合,系统构建非遗传承体系,推动系统发展、长远发展。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传承与创新——以南京云锦为例[J].服务体系,2018(1).

[3]传承人,高校研究者视野中的“非遗”关注;以毛南肥套为例[J].大众文艺,2016(6).

作者简介:刘敏,魏争,郭晋晖,李佳蔚,张可心,山西省孝义市,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
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微课教学探究
转型发展中独立院校护理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解读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模具拆装实验室建设
独立院校作业管理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