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词汇教学人文侧重中教师的作用

2019-03-18 09:53于海宁
考试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人文词汇兴趣

摘 要: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折射出社会生活及人类心理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在教学思路与教学实践中凸显词汇的人文性,也应逐步改变对词汇程度生硬的评价方式,只有对于词汇的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才不会扼杀词汇的生命力,使学习者恢复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关键词:词汇;人文;兴趣

一、 引言

目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颇具深度。针对人文教育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与实施,众多研究者已然提出了诸多构想。刘重霄与郝文婷在《大学英语教学主体人文性建构及校本实践》一文中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性体系化建构的机制和模式提出了示例化的解读,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笔者认为除了此类宏观意义上的探究,人文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个具体环节的微观渗透也是意义重大的。

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更加是一个富含人文意义的宝藏。而学生对于词汇投入多收益少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于词汇学习的机械性与不求甚解,让词汇学习活起来,要重视对其人文内涵的挖掘,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要建立合理的词汇评价观念,针对这几点,笔者接下来将谈一谈教师能做与该做的几件事。

二、 人文性启迪

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者对于词汇的重视程度不容置疑。随着大学对学生词汇量要求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开始尝试各种办法来学习词汇。目前,使用较多的词根词缀法、联想记忆法、语境记忆法等等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但是很多学生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套用,在对词汇内涵挖掘不足的情况下,反而给学生增加了焦虑与压力,不能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当今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有效的自主学习仍是令教师学生头疼的难题。

(一) 挖掘词汇深度

缺少了文化意义,词汇就成了无意义的符号,而学生习惯性的机械嫁接词汇拼写与含义使其对词义的理解极容易产生偏差及误解。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敏感度,在课堂中强化词汇的文化属性,挖掘重点词汇的人文内涵,词汇有了意义才会烙印在学生心里。新视野第三版第三册第三单元是讲述奥黛丽赫本故事的一篇传记,在讲述赫本作为UNICEF亲善大使对生活窘迫的孩子的人道主义援助时,涉及了diplomat一词,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去找一找diplomat与diploma的关系,貌似毫无关系的两个词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原来diploma源于Roman Military Diploma(罗马军事证书),在古罗马时期,凡是在罗马军队服役满25年即可获得这一凭证作为罗馬公民权利的象征。而这些持有diploma的人是经常穿梭于边境与外国打交道的人,所以十八世纪法国人称呼这些人diplomat,之后便演化出了外交官的意思。另外本文涉及的domain,embassodor,refugee等等很多单词都有很浓厚的文化内涵可挖掘,这种对词汇文化的追溯会成为学生学习阶段的有效输入,以点带面,随着此类词汇的版图的扩大,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方向、动力与能力。

(二) 透析词汇的发展变化

在语言的众多元素中,词汇是最能及时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众多的新词在源源不断的诞生,很多的词汇又衍生出了新鲜的解读方式,甚至有些时候一个词汇所涵盖的多重意思之间貌似毫无关联,让人一头雾水。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寻求一词的多个词义之间的关系及演变过程,使其把握住词汇最核心的含义的同时,解除其对很多词汇的无法解读造成的无力感。再次以新视野第三版第三单元中涉及的dutch一词为例,dutch本意指荷兰人,但由于十七世纪的英国与荷兰经常交战,dutch在许多用法中都披上了贬义的色彩,例如double dutch(莫名其妙的话),talk dutch(令人听不懂的话),dutch bargain(饮酒后不理智的交易)等。了解词义的发展变化性,把握词汇的演变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从而准确地使用词汇及其搭配。

三、 人文性实践

Krashen与Terrell在其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学习者的情绪和态度犹如过滤器并具可调节性,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输入水平。孙晓杰在《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呈现出了积极、中性与消极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参与度,词汇学习效果更佳。事实上,教师能够普遍认识到情绪对学习动机及学习效率的影响。所以无论课上与课下教师都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关的可理解性输入及互动方式。

课上,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丰富授课内容与方式,增加能调动学生情绪的实践环节,课下鼓励学生多参与英文参访类的实践,也可利用网络时代的各种平台,有目的性的制定个性学习计划。

四、 人文性评价

听写是普遍采用的词汇考察方式,写对越多,分数越高,所以学生只需要硬性记住词汇拼写与汉语翻译就好了,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单词含义及用法的全面把握。

有些学生语言敏感度强,对单词理解也很到位,通常不屑于这种考察的方式,拒绝死记硬背,分数通常较低。而有些同学能够临时突击,对单词记忆得也相对准确,但是考察并不会有效的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所有的努力变成徒劳,这份令人不快的负担加重了这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恐惧与无力感。词汇的考察应该趋向多元化,有效地刺激学生对词汇的深度挖掘。

五、 结论

人文是对人生价值的关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解读世界的同时,认识发现自我,提升个人能力,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应重视对词汇的深度剖析,助力学生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实现英语词汇的有效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重霄,郝文婷.大学英语教学主体人文性建构及校本实践[J].教学实践,2017(4):76-82.

[2]孙晓杰.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11(6):39-42.

作者简介:于海宁,吉林省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词汇兴趣
人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人文绍兴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