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与介质:中国传统文化在林丹球风中的体现

2019-03-18 11:50陈方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林丹风格中国传统文化

陈方煜

摘要:林丹的羽毛球中充满着艺术,他将羽毛球内化成更符合中国人理解的一项运动。通过文献资料、互联网中对林丹的报道以及个案分析发现,林丹的羽毛球风格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透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

关键词:林丹;羽毛球;美学;中国传统文化;风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008-02

林丹“超级全满贯”集一身的羽坛神将,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参与的赛事冠军莫属,创造了羽坛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复制的神话。目前共获19个羽毛球世界冠军、57个男单冠军,被誉为“羽坛天王级人物”和“历史第一人”。林丹突击的变速打法引领了羽毛球的技术革命,他的鱼跃救球技术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他的突击制控能力已经炉火纯青。

羽毛球技术风格是指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以及在羽毛球队的战术特点中所反映出的一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点的概括。其中羽毛球风格是由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地域特点等复杂因素造就的,球风作为羽毛球的灵魂没有孰劣孰优之分,但独特的球风只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就能显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竞争力。林丹的羽毛球风格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透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其成长过程对于很多的中国运动员,尤其是中国的体育明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因为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个运动员对自己、对他自己从事的体育运动还有对整个社会最好的贡献。

一、博采众长融中通西

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强者文化,其最初的文化特性几乎纯粹是欧洲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羽毛球最直接的前身是印度的“蒲那”。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和“佛”的思想为核心,是“重礼”文化,在东方文化词汇中找不到一个“争”字。羽毛球是一项灵动飘逸的体育运动,人类这种自然与动物羽毛、风、温度、湿度、光线等大自然的产物为对手之间的格斗,具有东方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留存。而西方依托工业文明提倡“竞争”,崇拜力量,是一种“倡贤”崇拜英雄的文化[1]。中华文明五千年璀璨历史,表现出良好的历史继承与整体遗传性,优秀的羽毛球竞技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羽毛球人身上良苦经营,并取得辉煌的成绩流传至今。

二、究孙子兵法倡智统羽坛

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给羽毛球运动员带来战略甚至是战术上的指导。灵动飘逸是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所在,运动员除了具有扎实的技术与顽强的耐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脑子打球,以不变应万变。羽毛球赛场和战场差不多,体育竞技场就是“变向”的战场,“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军事行动要求”,在兵法中的地位及影响,都举足轻重。“风、林、火、山”是孙子战略的实现手段,而作为兵学经典的《孙子兵法》,不仅仅能给羽毛球队员带来战略思维上的引导,还能给予技术上的指导“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引领的就是羽毛球项目的速度、全能、力量、防守的运动特点[2]。中国运动员身体不高,力量不大,但灵活机动。立足于中国运动员特点的羽毛球技术中的高远球、杀球、吊球、网前球(搓、推、勾、扑)等技术得到了较为全面发展和运用。战术也得到了较全面发展,由过去打四方球战术发展到拉吊突击,守中反攻等一系列打法[3]。

三、友善待人尊仁崇德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武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宏大的气魄,做到待人谦和与人为善。“一辈子的朋友,一生的对手。”这是林丹形容他的对手。成为对手,是宿命;战胜对手,是使命;而正因有了那些惺惺相惜,对手和对决才显得伟大。在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与李宗伟的对决中,李宗伟由于体力透支,多次出现腿部抽筋现象,最终宣布退赛,林丹主动走到赛场对面去安慰李宗伟,并与众人一起将他抬上担架。在那一刻林丹和李宗伟赛场上的对手显然已经不是对手,而是彼此尊敬的朋友。他们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赛场上的对手,也是羽坛最好的朋友。

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林丹是个很有个性的运动员,也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赛场上的林丹激情四射,训练场上的林丹脾气火爆。要想让他听取你的意见,你一定要拿出能说服他的证据。”为了这个“证据”,汤导经常重复翻看林丹错误动作的录像,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了这个“证据”,汤教练推翻了之前的一些训练方法,总结出全新的指导理念。而这种“学训相长”的状态,让汤导欣喜不已[4]。在中国像林丹这种个性张扬、极难调教的烈马历来是不受欢迎的。经历了“炒教练”事件后,汤仙虎当时年过60,为林丹重新出山。陪林丹走过了他最浮躁、最迷茫的竞技低潮,用自己的风度和睿智把他改造成一个内心成熟、平静的羽坛王者,从而造就了后面中国羽毛球一系列的光辉成绩。北京奥运会前的那一年,究竟是怎样的“点石成金”,让林丹突破了技艺和精神的藩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成就“全满贯”伟业?汤仙虎说:“林丹当时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对他来说,最关键的是内在能力的提升。平时训练的时候,他一看我不说话,就有点着急,过来问我,‘你怎么不说话?我说,‘你都还没有投入,我說什么呢?”而在比赛中,林丹只要回头看到老帅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就会得到鼓励,明白这个球打得不错。在汤帅看来,这便是他对林丹最成功的提升。他说:“通过2008年,林丹整个人就成熟了。”而在谈到迟迟难圆奥运梦的李宗伟时,汤仙虎说:“李宗伟那时候出了一点问题,就是心里急,手就不怎么听话了[5]。”

五、宝剑出磨砺英雄多磨难

林丹是羽毛球运动发展里程碑的代表人物,世界羽联主席姜荣中称赞林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卓越的,准确说是超出了这个时代”,林丹作为羽毛球选手,他的控球突变的技术打法,引领了羽坛技术的革命,他让人们对羽毛球运动充满了热爱,他把羽毛球运动的节奏感和侵略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时而赏心悦目,时而跌宕震撼,是他充分展现了羽毛球这项球速最快拍类运动的独特魅力!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评价林丹为难得一见的天才。天才来自于磨炼。在1995年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拿到了男单冠军,随后入选解放军队。那一年开始12岁的林丹从少年体校到福建队,再到解放军队,林丹一直保持是队里最优秀的,为此教练都喜欢这个有超强爆发力和身体素质的小伙子。2002年,林丹在汤姆斯杯等随后的几站公开赛中均首轮出局,“林一轮”的外号就此被叫开。几经失败让林丹明白,没有技术上的提高靠天赋是赢不了球的。从此,林丹每晚加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6站赛事中拿到5个冠军和1个亚军,并有了自己取胜的招牌动作——行军礼。在2004年全英锦标赛上,林丹战胜皮特·盖德夺冠,再次稳固了世界排名,林丹被国外媒体称为“Super Dan”(超级丹)的美名不胫而走[6]。

六、结语

路云亭认为中国消失掉的仅仅是武士的教化、武士的理想、武士的信条以及武士的精神,作为群体和实体的武士仍然存在,他们团聚在国家最高权威的周围,并借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作为竞技场上的现代武士——运动员,其独特气质与风度都有着历史流传、文化共源的共性特征,在现代竞技体育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传统中国体育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地位必将得到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中介,让更多的运动员达成理解,形成思考,文化必将跨越种族与肤色,形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榜样,运动中的文化之美和崇高的精神势必广泛传播[7]。

参考文献:

[1]林传潮.羽毛球运动文化探源[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1):15-18.

[2]网易体育.李宁赞助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球拍风系列[EB/OL].http://sports.163.com/09/0421/21/57F12C7600053BCU.html.2009-04-21.

[3]范文杰,戴雪梅.技术风格形成的内隐认知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13-515.

[4]汤仙虎.我要培养一批“林丹”[N]羊城晚报,2011-04-23.

[5]新浪竞技风暴.专访汤仙虎:我如何帮林丹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EB/OL].http://sports.sina.com.cn/o/2015-05-11/22077604531.shtml.2015-5-11.

[6]新华网.林丹:信念与改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2-07/23/c_123457156.html.2012-7-23.

[7]路云亭.沉浮于都市与乡野之间的武士幽灵——中国现代体育人的精神解读[J].体育与科学,2013,(1):35.

猜你喜欢
林丹风格中国传统文化
林丹 承认出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林丹 最后的战役
爱哭的奥运冠军——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