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课程的动态实践与改革

2019-03-18 11:52蒋苏苓
卷宗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改革

蒋苏苓

摘 要:社交礼仪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自开设以来,就越来越得到受众的重视。通过对社交礼仪课程教学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来讲授和训练,并把礼仪实践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礼仪文化活动中。社交礼仪课程不仅帮助大学生把专业汲取的学识、素养外化,还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由校园向职场过渡,为大学生从容适应社会、和谐与人相处奠定基础。

关键词:社交礼仪;传统文化;动态实践;改革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用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促进合作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社交礼仪呈现出人们的礼仪素养、沟通艺术和交往能力,社交能力是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通用能力。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礼仪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法单调、课堂氛围沉闷,普及面窄,专业教师少。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目标效果差。考评方式单一,考核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建立一套完备的礼仪考评系统。其实很多礼仪规则的背后,有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必须将现代社交礼仪中承袭于传统文化的部分呈现给学生,重视中华礼仪的文化内涵,提升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礼仪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1 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人伦关系和伦理价值。它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折射出古代礼仪文化的精神意蕴。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义者行为适合于礼;礼者遵从礼仪规范;智者博学;信者言行一致;忠者忠诚老实;孝者对父母等长辈敬爱关怀;悌者对兄长敬重关怀有加。“礼”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的精神。“礼”主要是关于个人修身养性的道德,其本质是指导个人通过不断修身、反省与自律来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道德人格。“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的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而统摄这—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的精神。仪式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秩序,任何仪式都有着共同的社会心理功能,使人产生超脱感、安宁感、亲切感等,礼是对他人的尊敬。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提倡的公忠、正义、仁爱、中和、诚信、礼让、敬老、尊师、自强、明智、知耻等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在今天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礼源于生活,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渗透于人际交往的每一个细节,最后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秩序建立的公共标尺,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礼仪的感情基础。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既体现当代礼仪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

2 模塊化分层教学目标明确

社交礼仪课程承担了人际交往、职场工作、商务活动和公关活动中礼仪的培训任务,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课程,对于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交能力的一门训练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

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办公礼仪、商务礼仪、仪式礼仪、涉外礼仪、习俗礼仪、求职礼仪九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均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承袭关系,因此在社交礼仪的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礼仪规程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自觉以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尤为重要。每一模块都由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讲授内容、实训项目等组成,教学以专题形式来讲授和训练。模块课程的构建本身就是礼仪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九大礼仪课程模块分基础层、发展层和提高层三个层次,形成较完整的礼仪知识结构和礼仪能力结构,三个层次间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模块化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理解礼仪的基本理论,丰富古今中外礼仪文化知识,懂得现代礼仪的重要作用;二是掌握与人交往的礼仪规范,准确把握各种礼仪要求,能够处理各种礼仪问题,运用礼仪知识指导实践。三是提升职业礼仪素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商务交往与合作的效率,能够策划和展示商务礼仪活动,把握商务礼仪中的各个礼仪环节,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

3 综合开展动态化实训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求实训课时不能少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在礼仪实训过程中,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实训教学形式,以“案例导入、知识精讲、教师示范、学生自主训练、明确任务、学生实训操作、教师指点评价、学生巩固提高”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尝试以集体训练法、个人展示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观摩教学法、场景模拟训练法、实践基地训练法、体验交流法等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训效果明显。

结合课程教学模块,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了课程教学实训方案,使礼仪实训规范而系统。每个训练项目均设计了实训目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检测等板块,通过模拟礼仪活动的各种情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实际的模拟和训练,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个人修养,打造个人交际魅力。

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各级创新实践项目,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复合型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大学生礼仪节等活动,以竞赛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4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社交礼仪的考核方式应是多元的,打破传统的理论考核方法,主要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考核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礼仪文化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礼仪沟通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实现礼仪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

考核主要分笔试和面试两块进行。笔试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面试侧重以现场模拟演示为主,考查学生基本技能掌握及运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平时在礼貌、礼仪方面的表现,如上课出勤、听课时表现出来的礼仪修养、参与教学活动的礼仪表现等。

考核方式改革后,采用百分制评分,平时礼仪表现占30%,理论知识占30%,情景模似操作占30%, PPT制作占10%。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从而全面检测和衡量学生综合的社交礼仪素质。

作为该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此种模式的考核,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回馈和激励,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考核改革不仅有助于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5 校园和社会礼仪活动丰富多彩

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尽可能为学生举办各种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如礼仪专题讲座、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动态的创新实践,推动大学生学礼、知礼、懂礼,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禮仪风范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新时代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社交礼仪课程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社交礼仪课程教师已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首选的培训教师。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公益性的礼仪培训。曾先后为常州民政局、常柴集团等二十多个单位作过社交礼仪方面的讲座或培训,礼仪指导给各单位带来显性的教育效应,提升了单位员工的礼仪水平和品位,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也随之不断提高;反之也促使这些单位更加重视礼仪教育和礼仪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有益于单位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礼仪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每次活动结束,教师都向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回校后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及时的点评指导,使他们在不断的礼仪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礼仪素养和技能。师生共同参与的礼仪培训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又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也让社会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就业开辟渠道,同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提高常州市民的文明程度的提高,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华夏文明传承至今,社交礼仪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敬意和友善,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作为承担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师,有责任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礼仪文化,也让传统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拓展新的领域,让现代礼仪延续传统文化,将民族文明同世界接轨,使我国现代社交礼仪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以改促教、以改促学,是社交礼仪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通过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孙汝建.社交礼仪[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芬.秘书礼仪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赵金轶.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相结合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6-67.

[5]吴海涛,李爱云.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探索[J].学术研究,2014(6):220-22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