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分析

2019-03-19 12:10□彭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危险源计算机信息化

□彭 栋

安全管理随着科技和管理环境的转变,管理内容不局限于生产、日产经营中,更要从事故和安全生产形势、互联网技术安全等各方面,建立起与之配对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有效进行安全事故的防范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绩效,针对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和威胁,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经济高效运营,并从网络安全中存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问题入手,调整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方式,积极引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效率,彰显其应用价值,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解决企业运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正常安全运行[1]。

一、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现如今安全管理存在规程措施编制审批不健全和现行安全检查方式滞后等问题,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无法做到隐患排查闭合处理,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更无法有效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资源,让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生产作业的动态信息。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能合理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以有效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各种缺陷,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安全的动态管理,并制定安全管理策略,便于实现企业安全的透明化、集成化和动态化管理,实现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基于企业的安全管理需求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从而规范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有效提高安全管理绩效[2]。

(二)合理整合企业资源。目前企业安全评估不全面,现有资源分散难以进行整合利用,并对风险源进行处理,特别是安全信息的匮乏,导致安全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同时,可以反映安全风险的信息较少,导致安全决策缺乏客观有效的依据,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能实现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便捷化。各类技术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对安全事故的实时监控,从而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将各类安全管理资料进行集中处理、安全存档,挖掘出数据中所含有的安全动态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部门,有利于进行管理部门及时制定安全策略,提高安全策略的科学性,正确和及时进行决策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基于安全管理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系统,是从安全管理现有的运行体系入手,将传统安全管理建立线上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掌握和评价,有利于将安全管理的动态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整合和处理,并依据安全评估的要求将安全管理的动态信息传送给领导人员,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管理者和领导人员动态观察安全管理现状,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控,在解决传统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有利于健全安全管理内容,实现计算机安全防范和互联网资源整合,加强整个企业管理体系,建立起符合企业今后发展的计算机管理平台。用健全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机制,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消除漏洞和各类危险因素的制约,在以往安全防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建立合理、系统化的数据运行监督体系,及时纠正计算机体系中的失真内容,提高企业的网络安全,保证安全管理内容的全面化、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性提升。

二、安全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一)风险管理功能。计算机信息化系统是基于安全管理要求所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所以要对企业危险源信息进行管理并实时监测预警危险源,做好危险源的实时监测考核。先从企业已经辨识出的危险源信息入手,建立危险源的查询和维护档案,将人工危险源的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便于企业进行相关问题的查询和追踪,并将追踪结果和复查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安全监测系统的预警功能对危险源进行实时记录和考核,在子系统的协助上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实时预防和控制,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

(二)安全风险评估功能。对企业安全管理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用完善的评价指标信息建立维护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安全评价,评估功能能有效提高各个管理水平,通过审核和评价的高效和快捷实施,做好企业工作体系和经营模式的监测和评估,有利于促进企业高效经营和管理。

(三)具有档案管理功能。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文档管理主要是针对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基于日常管理文档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分类管理,便于企业员工进行资料查询和学习,是实现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能线上培训的重要数据库。员工在档案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以往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掌握各种安全管理条例,这项功能还能将现有的安全文档进行数据整合及处理,实现安全制度等资料的整合与学习。

(四)报表管理功能。安全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报表主要是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内容,这项功能主要是进行报表的自动汇总和自定义报表等,能满足管理员的需求进行各项信息的汇总,保证信息管理符合要求。

(五)系统管理功能。该项功能主要包含系统基本设定、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等,这些设置便于员工进行信息维护,依据权限的不同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三、安全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分析

(一)实现文档和报表的自动化管理。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进行企业文档的统一管理,将所有的文档资料做好分类存档和数据整合工作,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作为企业文档管理的工具,改变以往档案管理工作量,便于企业人员从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放,采用系统的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选择不同类别和业务范围的报表形式,进行报表信息录入,并将大量的人力资源集中在安全风险源的管理中,改变以往的安全管理布局,以安全监控和预防为主,提高报表准确性的同时,优化整个安全管理的资源配置。

(二)对风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好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采用数据库和网络装置将把信息化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相连,实时监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危险源的动态信息,采用人工智能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设备和运行的超标现象自动预警,通过系统进行数据上传和程序运行的传输,用感应器和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的安全监控,改变以往的人工监控方式,保证监控的全面以及动态化,实时进行设备监控。

(三)进行风险源的信息管理和评定。实际作业中由于很多风险源还属于潜在状态,安全管理主要是对这些风险监控和消除,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可以更好地评定风险及做好信息管理。实际作业重要评定风险等级和类型,要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获取的风险源信息确定危险值大小,并对风险后果和损失进行提前评定和预测,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做好各项风险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从而减少风险的负面影响,将各种风险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四)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做好风险源的考核和评价。管理好评价和考核体系,做好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处理,一方面,要对超标记录和异常数据、预警信息进行自动化记录,将以往安全事故等分析作为今后安全管理的经验,建立起符合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应急分析模型,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就可以指定全面的风险抢救措施。另一方面,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是分级分层结构,企业人员在建立评价体系前,需要先用计算机技术对评价指标和风险源的等级进行划分,企业人员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还要依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处理,用信息技术对收集好的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有效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风险源的监控和预警,并做好风险源的评价和管理,提高整个管理企业的安全性,避免安全资料丢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在安全管理中应用,能实现对风险源的实时监控和系统考核与评价,并利用自动化技术保证安全管理的报表以及档案自动化处理,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同时安全管理中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信息化程度。

猜你喜欢
危险源计算机信息化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