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9-03-19 12:10□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居民吉林省

□宋 贺

一、确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一)提升吉林省农村居民金融素质。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完成对农村居民金融素质的提升。由于诸多原因,吉林省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存在较大短板,如金融常识与技能欠缺、金融产品与业务不熟悉、金融法律知识较为匮乏等。所以,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质是吉林省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首要任务,各个部门的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都是为了实现人的素养的提升,而且不是个别个体的素养提升,一定是要实现普遍意义的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升。

(二)改善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具体来说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制度和体系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金融体系运作的循环生态环境。显然,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较大问题。一是农业存在天然的弱势性,信贷、保险等金融业务在农村的推进障碍重重;二是各项制度的欠缺进一步恶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如法律制度和农村金融法规不完善、信用登记制度不健全等;三是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居民群体诚信意识薄弱,违约违法成本较低,严重影响了金融效率。鉴于上述原因,农村居民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多措并举,实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样才能吸引金融机构将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村居民也才能够享受更多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三)助推国家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地区、农民群体仍然是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短板,所以农村居民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二、确定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对象

(一)农民群众。农民群众是农村居民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教育的终极目标群体。这一群体的特征非常明显:群体数量庞大、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高。

(二)农村中小学生。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长久之策,有必要将金融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三)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执行力量,是国家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保证,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这一群体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不仅要求这一群体掌握金融常识和技能,更要掌握金融知识传播和普及的技能。

(四)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是农村居民接触最多的金融专业人员,是农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开展必须依托的重要力量。对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要求要高一些,不仅要掌握业务办理流程,更要强化在日常工作中向农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的意识。

三、确定农村金融普及教育的内容

(一)农村居民诚信教育。诚信是各项金融业务开展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社会群体诚信意识的基本共识,就不可能有金融业生存的空间。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居民的诚信意识普遍不强,不利于各项金融业务的开展。对农村居民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强调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强调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诚信教育不能仅限于空洞的说教,若想取得实效,必须配合相关制度的落实,比如农村征信系统的建设,惩戒不诚信行为的法律制度建设等,要让农民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信守诚信将为自己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违反诚信必将付出相应代价。

(二)金融风险意识培养。金融风险意识的培养是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居民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揭示非法集资的特点和危害性,消除大家的侥幸心理,铲除非法集资滋生的土壤。同时,针对金融诈骗的新花样、新手段,尤其是网络金融诈骗,及时向农村居民发出风险提示,警惕金融诈骗。

(三)掌握现代金融工具的使用。现代金融无人化、电子化、线上化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快,但是,现代金融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并不是特别高。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现金使用量依然很大,假钞问题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使用率不高,加之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较少,使得农村居民难以及时获悉并办理银行的金融业务,业务办理成本非常高。因此,鼓励并指导农村居民掌握现代金融工具的使用非常有必要,这项工作应该主要由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来具体落实。

(四)金融理财规划意识的培养。吉林省农村居民保障水平较城镇偏低,随着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财富不断积累,农民理财意识的培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养老的理财规划、子女教育理财规划、消费支出理财规划、投资理财规划等。通过理财意识的培养,让农村居民真正享受财富增值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理财意识的培养,也有益于农村居民识别正规理财产品与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区别,间接地增强了农村居民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

四、吉林省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吉林省农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反馈机制。农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若想取得实效,绝对不能只是一个短期的突击政策,而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多方协调配合,将该项工作长期扎实开展下去,力争取得实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协调全省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保监局、证监局、金融办等金融相关部门,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长期规划,确定目标任务节点;二是将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干部绩效考核范围,量化考核指标,督促执行;三是建立吉林省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建立将会极大地促进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落实,防止雷声大雨点小,工作流于形式。

(二)发挥农村基层金融机构阵地作用。吉林省的农村基层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网点、邮储银行网点、各地村镇银行等为主,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一是提升基层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能力,做好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思想动员工作。指导农村居民使用ATM、智能柜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不仅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也有利于人力成本的降低,符合现代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战略。二是从金融监管部门对基层金融的监管,到金融机构总部对基层网点的考核,都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指标,定期考核。

(三)借助媒体将宣传工作做到实处。在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但一定要注重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吉林省农村地区的特点是农村居民业余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所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主要就是看能否抓住居民的眼球。具体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结合当地习俗展开。相关部门也可以制作一些趣味性、观赏性都比较强的金融知识短视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借助自媒体的传播,扩大宣传效果和范围。总之,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宣传手段一定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务求实效。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农村居民吉林省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