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研究

2019-03-19 12:10魏伟静郇长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粤港澳创业者京津冀

□魏伟静 郇长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支持粤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大学生创业力量的发展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中存在的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申请流程繁琐、政策宣传、引导力度不足等问题,结合创新创业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以及政府干预理论,研究广东省大学生的创业支持政策,为缓解湾区内就业压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借鉴,进一步实现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与湾区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一、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相关的政策部门仅负责本部门职能范畴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管理主体不明确,政策缺乏系统性,缺少一个明确的专门负责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职能机构整合资源。目前政策的重点在于大学生创业初创阶段资金的扶持,针对企业后续发展和成长的政策较少,同时,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不成熟、缺乏核心竞争力,创业失败率高。因此,除了初创阶段的资金扶持外,政府更应针对创业项目后续的发展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从工商、财税、创业者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1],不仅要将大学生创业项目“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二)政策申请流程繁琐。大学生需要在网上预约申请办理或是窗口办理各项创业优惠,并经过多个流程以及准备申请表、资格认定表等各种申请材料。以广州市某区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为例,需要准备的材料有8份,而其中的《广州市创业担保贷款人员认定表》办理流程需要经过多个机构的认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流程繁琐、审批时间长,很难“跑一次”就完成申请。

(三)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主要是依赖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或宣传栏等方式,缺乏对各种政策的系统汇总和解读,政策传达效率低[1]。此外,政府门户网站上有关创业的工作动态更新速度较慢,如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中“就业创业”业务专题内容相对于其他专题,内容少且更新周期长,导致政策红利不能落到实处,无法发挥根本性作用。

(四)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发点是给予大学生创业者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虽然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与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有一定差距。2~3万的创业补贴往往只能满足购置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金需求,并不能很好解决初创阶段资金缺口问题,而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小、申请流程复杂,与创业初期资金需求频繁和急切的特点不相契合。另外,财税方面的支持重点在于税费的减免,然而大多数初创企业前两年只能勉强实现盈亏平衡,2~3年所得税减免的政策难以真正惠及创业者。

二、国内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经验启示

(一)京津冀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经验启示。京津冀是我国以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的“首都经济圈”,高校众多,人才集聚,以“中关村”为首的科研平台广阔,为众多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资源和条件。主要包括协同京津冀各地发展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和转变产业格局两个方面。如河北省利用京津地区先进的教育资源优化创业孵化平台,高校创业孵化平台资源的优化,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创业服务。政府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增强创业空间的宣传工作,鼓励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引导京津冀高校利用“互联网+”等创新形式联合建设创新创业生态教育体系[2]。京津冀地区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同类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创造产业协调新空间,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给予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会[3]。

(二)长三角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经验启示。长三角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实行税收减免、风险投资和提供创业培训这三方面。一是税收减免政策。这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融资最直接的帮扶渠道之一,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规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在上海市注册公司的,享受地方财政扶持政策,企业所得税扶持16%,增值税扶持7%,通过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二是风险投资。如2005年上海市成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情况提供5万元~30万元不等的基金帮助。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每年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注入风险投资资金,拥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将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补助。三是设立培训机构。如上海市、江苏市和南京市等地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给予了当地大学生创业培训和指导,降低大学生创业失败率[4]。

(三)珠三角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经验启示。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珠三角经济腹地广阔,是我国创新水平及综合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主要支持政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大学生创业初期。政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联合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投资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据统计,广州市的创业孵化基地已建成44家,依托孵化基地,提供政策对接、导师培训等14项孵化服务项目。二是大学生创业攻坚期。政府给予创业大学生一定额度的低息贷款和税收补贴为鼓励创业者,各地实行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政策,并鼓励社会资本给予大学生创业者资金支持,以此减轻创业者的创业负担。三是学生创业发展期和成熟期。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投资。如珠海市在拓宽投融资渠道方面,充分利用珠海市发展基金,建立股权和债权的联动机制,此外,政府通过设立上市公司专家顾问委员会政策鼓励创业者企业通过多渠道方式上市[5]。

三、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统筹。建立统一的创业支持政策协调机制,协调整合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内外部资源的供给,成立大学生创业支持工作小组[6],由主要负责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整合政府其他部门(如教育厅、财政厅等)、社会民间机构(如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商业银行以及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全过程所需要的内外部资源。

(二)简化大学生创业支持申请流程。进一步简化大学生创业优惠的申请流程,缩短创业优惠的申请周期,完善网上申请服务平台,尽可能通过网上办理的方式降低优惠申请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三)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完善粤港澳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使得粤港澳三地投资基金能为湾区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有效资金支持,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创投行业,落实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税收优惠力度,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流向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7]。

(四)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一批区域技术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并融合,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共享创新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同时,拓展创业空间,共同培育大湾区“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宽松创业、兼容并包”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完善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粤港澳三地青年创新创业合作。

(五)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适度提高资金扶持的额度。此外,政府还应根据项目资金回收周期确定合理的贷款偿还期限。同时在税收方面,将2年免税期适度放宽至4或5年,给予初创企业更好地成长空间,减轻其财税负担。

(六)做好创新创业经验推广。加大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进行宣传外,还可以在高校和社区进行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宣传推广。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专题栏目,对各种政策进行系统汇总和解读,提高政策的传达效率。另外,政府可以和高校合作,邀请财税方面的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源互通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猜你喜欢
粤港澳创业者京津冀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