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9-03-19 12:10李丹丹关立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立志志向论语

□李丹丹 关立新 王 迪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也会面临很多问题,阻碍其学习和发展。大学生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立志有恒,脚踏实地

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志向可以成就一个人,成为其通往成功和造福社会的捷径。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坚定志向,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一)立志的必要性。立志是一个人生命当中重要的环节。志向作为人的追求目标,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种坚持自己的目标、追求理想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当代大学生以“常立志”取代了“立长志”,这种价值观很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境。在面临一些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些大学生往往表现的不知所措,不敢为自己作决定,又或者是“三心二意”。例如,很多学生在面临毕业时,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更有甚者在作出了选择之后,又快速放弃。这足以证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选择时不能够很好地坚定自己的志向。孔子认为“立志”是人生当中重要的起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会因为他的理想发生巨大改变。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多是志向坚定的人。例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1987年,在一个特殊的前提下他选择了创业,并立志做一番事业。然而,他在创业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接踵而至,但他对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始终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立志是其成长发展的关键,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此外,志向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应当及时为自己设立正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二)选择正确的方向。孔子认为人活于世,不应该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还应该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利他。例如,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王绍鑫,他致力于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共申报国内外专利19项,已获授权9项,部分专利技术已在山西、内蒙古等地落地,切实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王绍鑫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积极创新,努力进取,成为了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相反,高学历人才犯罪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王波、林森浩、朱海洋等,这些青年才俊最终走向犯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志向,人生价值观导向出现了偏差。年轻人立志,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志向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为社会发展作一定的贡献。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应当有意识的为自己树立正确的志向。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中国青年:“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当代大学生既是追梦者,又是新时代的圆梦人,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崇高而正确的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节制欲望,磨炼意志。孔子认为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不应该贪图享受。相对于物质生活,孔子更主张学生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学生追求名牌服装、电子产品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盲目攀比的思想,不仅会为家长增添负担,而且还会妨碍其精神境界的提高。物质享受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而精神世界的富足是长久的。因此,学生作为当代“读书人”,应当把学习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充实自己的头脑。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世界的富足,往往比外表更重要。

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学会节制欲望之外,还要有意识地磨炼自身的意志。很多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关键词就是:放弃。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够不断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中,无论他人如何,都应当坚守本心,追求理想。正如党的十九大所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脊梁,应当自觉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不怕吃苦,拼搏奋斗。

二、宽容待人,及时反思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大学生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要勇于批评,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和谅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秀之处,原谅其错误。宽容待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还能为他人留下较好的印象。一个能够宽容他人、反省自己的人更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于一个人来说,自我反省是非常关键的。学生以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帮助自己找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反思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以促进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反思自己某一阶段的言行,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自我反思,自觉内省。

三、勤奋刻苦,学习有方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脍炙人口,但是这种吃苦耐劳、勤于学习的精神仍然是当代大学生欠缺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还要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时代共同进步。

(一)勤于学习,注重实践。孔子认为学生学习应当勤奋,学而不厌。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人,但是大学生应当有选择性地去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学习,学习其在某一方面的优点。对于他的缺点,要及时反省自己。相比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为充足。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或是看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此外,学生也可以参加社团或其他校园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学习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孔子认为“以思,无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胜于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到的就要付诸实践,整日空想是毫无作用的,只有真正的实践,才会有所收获。另外,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总能发现很多问题或是想到一些“金点子”,事实上这些想法都是很有价值的。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奇思妙想,积极地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一方面丰富自己的阅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青春岁月留下美好的回忆。实践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应当积极寻求实践的机会,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习新的知识应当及时复习,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感觉令人喜悦。大学生应当学习这种“乐学”的思想,将学习看作是快乐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乐学”替代传统的“被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代大学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乐学”精神,转换对学习的认知,轻松愉快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只懂得学习新知识,不懂得复习是不可行的。复习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在反复温习旧知识时,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开阔思维。从现代教学规律的角度来看,及时复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够把新知识和新技能熟练掌握。

(三)虚心求学,正视自己。当今大学生普遍和教师缺乏沟通。大学的课堂相对于中小学来说约束性更小,一节课上的学生甚至可以达到上百人。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并为其解决疑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向教师隐瞒自己的不足,相反要让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以便于让教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往往碍于面子,不肯在教师面前暴露问题,这样的做法只会令自己止步不前。从某种意义说,愿意改正错误,也是一种进步。不能够正视自我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孔子反对“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的求学态度,学习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学生遇到不懂的或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求助于他人,虚心求学。

(四)举一反三,启发教学。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学会灵活变通,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切忌死板教条、生搬硬套,学生应该活学活用。以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能够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学生在学校听课的时候比“讲课”的时候要多的多,为什么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胜任教师工作呢?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其他人高很多。因此,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大学教师多是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就某一问题讲解,为此,学生应当学会举一反三,做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学习应该打开思维,如果学生不积极思考,只依靠教师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教师或者其他人。对于一个问题的反复思考,可以启发学生自身的思维,引发其更多的思考和新颖的想法。

《论语》是先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为当代大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论语》为当代大学生在立志、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方面提供了借鉴,为其大学生活点燃了一盏明灯。研读《论语》,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活,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猜你喜欢
立志志向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如何读懂《论语》?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苏梦飞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