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范本研究与实践

2019-03-19 12:10张成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高职

□张成玉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下,在世界融为一体发展格局中,高职院校应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订单”的国际化、学生实习基地的国际化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等路径,培养出符合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以参与国际就业市场竞争为起点,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国际化办学进程,从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发挥轻工优势,在国际范围和深度层次上,寻求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国际合作办学水平提高,力求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当中,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身,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在发展中强化自身的特色,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专设国际交流中心

根据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未来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人力密集型向技术智能型的产方式转变,传统产业会逐渐被高新技术产业取代。这种变化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的社会基层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发生变化,传统的单一性高职院校比较难以适应技术技能密集部门的标准,而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端复合型人才则会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优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心。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有多种途径,但广东省有其自身特殊的经济结构与教育基础,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探索完善高职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应该设立国际交流中心,负责规划、设计、监管、考核和推行国际合作,并形成制度等。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同样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一样,具有教育教学、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从当前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必须精准化培养,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把办学方向往纵深拓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策略。

2006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国外高等院校联合开办了TAFE班、中澳班等8个国际合作班,已培养毕业生600多名,在校生近200名。2019年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招收留学生,招生专业的有酒店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了来自蒙古、委内瑞拉、几内亚、立陶宛、哥斯达黎加等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留学生,为推进国际化攻坚工程、品牌专业国际化建设、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迈出了坚实步伐。在中高衔接和高本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创新和引领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学校积极探索与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合作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宽口径对接模式;利用国内外各方资源,与华南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中外合作、继续教育等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所选企业的国际化

陶氏涂料培训中心(原罗门哈斯乳胶漆职业培训学院)是由罗门哈斯(美国)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也是广东省涂料行业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培训基地。陶氏涂料培训中心专门为学校精化班学生开发了乳胶漆技术课程,并每年给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程形式多样:有理论授课、分组实验、学生查阅资料并以PPT形式分享学习心得等,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来调整配方,通过培训学生对涂料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涂料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除了在课堂学习外,陶氏化学三水工厂为学生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多工厂实际生产运作的知识,迄今为止,三水工厂共招收了20多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另外,陶氏涂料培训中心还协助学校获得“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的资格,并提供实操设备及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个人全能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目前,在国际化合作之中,无论是国内学校方面还是国外学校方面,国际化合作协议或联合培养方案虽然已经签订,但具体的国际化合作效果如何,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后续监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监督措施,强化考核,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的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四、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为国际化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清晰界定。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全面提升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最近几年间选派30多人分批去德国IHK总部进行培训,获得了IHK授权培训师和考试师的资格,建设了一支符合IHK要求的师资团队,培养了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优秀师资队伍,为学校中德(广州)技术培训中心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为学校占领高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阵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人才培养规格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课程知识要重新组合,课程体系要重新构建。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灵活多变,适应学生的发展。实习实训要真实具体,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真实的职业情景。

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和亮点表现在它的“职业性”。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牢牢抓住这根主线,从人才培养方案业建设、核心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辐射服务地区能力,都要突出“职业性”,也就是突出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

五、人才实习实训的国际化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英国等9所高等院校签署学分互认协议,40多名同学通过交换生和自费生等方式赴国外学习深造,80多位学生通过合作办学赴国外实习、实训。180多位专业骨干教师和行政人员赴美国、德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培训。这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境外就业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国外的实习,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在就业岗位上能够看清楚国际形势,解决好突发问题。熟练掌握外语,能够有效地沟通交流,能够理解国际思维,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显示出文化自信。人才实习实训的国际化,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了专业服务意识,实现了毕业就业的零距离。对于企业来说,学生入职就能熟悉操作岗位工种,岗位适应性得到提高,为企业的顺利运转提供了诸多的有利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六、人才国际化的本土培养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校区所在地佛山最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库,为佛山引进企业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学校与德国爱卡(亚洲)有限公司合作,对方出资160多万元资金合作建设化妆品实验室,成为大陆的彩妆化妆品企业的技术交流与推广中心,已为多家公司解决了诸多的技术公关难题;同时,学生也能有进入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机会。爱卡工程师产品开发经验丰富,而且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流程来培养学生,经过实训后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学生在校内就体验到了国际化企业的真实的工作内容和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作用。

七、人才培训标准的国际化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学校在示范建设过程中,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考虑到德国的制造业发达、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密切与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市工商会(IHK)合作,由雷根斯堡IHK授权,在学校成立中德(广州)技术培训中心,该中心面向广东,辐射华南地区,是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欧盟标准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媒介,成为广东外资企业乃至华南地区外资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南方职业教育高地。目前学校中德培训中心已为广东地区高职和中职的数控专业的师资开展了两次专门的培训,涉及10所院校的50名教师,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数控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做出了示范和引领。

学校1933年创办之时,即提出“职业教育救国”,以国家兴亡、民族昌盛为己任;以实用为根本,开办多门实用学科,致力于培养技能精英。七十多年来,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深层次延伸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之才,因需施教,讲究真才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形成了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学校善于抓住发展时机,敢于开风气之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与英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德国的制造业发达、德国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校密切与德国企业和商会重点合作,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学校与德国China Window公司合作,建设了中德技术培训中心,引入德国先进的职教理念,使学生具备进入德国和欧盟企业工作的基本条件;按人才培训的国际化标准,学校与德国雷根斯堡市工商会(IHK)合作,按照欧盟技能人才标准开展培训,成为广东外资企业人才培训的南方职业教育高地。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高职
聚焦港口国际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爱的职业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