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发展研究

2019-03-19 12:10侯延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高职

□侯延华

一、引言

当前,社团已经成为高职学校学生活动重要的组织形式。专业的社团属于社团的一种,是由一群学生围绕某一学科/专业或者是某一学科组成的,以兴趣为基础,以专业为依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而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社团组织。高职院校的教育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社团可以分担高职院的“传道”、“授业”的职责,延伸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方式[1]。

随着全球的产业形势日渐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大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创新创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见凸显。随着职业教育逐步被重视,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并视作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配套文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指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的推行需要面向经济社会以及生产服务的第一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指出,我国全面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进入关键性的调整期,创新创业活动的引擎作用不断凸显。随着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教育需将创新创业的教育引入学校,走进课堂,致力于建设创新创业型综合的大学,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产业的发展出现新形势,意味着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逐步进入了深水区,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高校着力解决的问题。21世纪更需要人才的补给,大学生是站在思想、知识的前沿领域的栋梁之材。当前,社团已经成为高职学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专业的社团属于社团的一种,是由一群学生围绕某一学科/专业或者是某一学科组成的,以兴趣为基础,以专业为依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而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社团组织。高职院校的教育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社团可以分担高职院的“传道”、“授业”的职责,延伸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方式[2]。

二、专业社团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专业社团以专业为纽带,由学校搭建平台,由学生自愿参与的组织。以专业社团组织为载体,可集聚多方面的资源。

1.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专业社团主要是以学生的共同兴趣为纽带,链接专业相同的学生组建起来的组织[3]。在这些学生当中可以在缩小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地铆定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并进一步地挖掘,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基础。正如“路径依赖”理论所认为的,良好的路径经过惯性与冲击力和产生飞轮效应。专业社团若集中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相关的活动或者是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可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并形成良循环。

2.拥有了实践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运用需要平台。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表明,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包括学校、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等主体方可较好地完成这一教育工程。而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是高等院校孤军奋战,这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专业社团自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通过举办创业活动等,可与校外的师资库、校友俱乐部、企业等进行合作。比如通过教师牵线搭桥,到教师与企业合作具有创新性的项目中去。通过一系列外向型的创业的实践活动,专业社团中的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够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文化之间架起了桥梁。

3.获得了资金服务。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的经费主要是来源于院校的拨付、会员的会费以及社会赞助。从目前的专业社团发展现状来看,经费不足已经成为社团发展面临的较大难题。相较于文娱社团来说,专业社团主要是借助于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劳务输出、承担项目、参与企业发展或者开发等方式获得经费,为专业社团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意识对于行为具有先导性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前提。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点燃可以促使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创新创业的知识学习、训练与实践等。专业性的社团具有开放性与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为基础聚在一起的学生,年龄与经历相仿,对于某一技术有兴趣,抑或是对于创业具有浓烈兴趣的与向往的。这样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成立社团组织,举办社团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带动周边的学生投入到了创新训练与创业的实践中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

(三)有助于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安土重迁、群体至上、大一统观念是其主要的社会特征与当今的创新创业的精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是其发展内在的可持续的驱动力。勇于冒险、与时俱进、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是创新创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需要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创业文化。专业社团中举办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具有示范性意义的,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的活动或者具有代表意义的创新的成果,可以给同辈群体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着师弟师妹们参加社会,形成可持续的接力机制,在创新创业的文化传承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发展建议

(一)注重资源整合。高职院校学生既要进行扎实的专业学习,也需要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技术与技能。专业社团课通过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与实践的机会。一是部门协同,共享资源。高职院校主要的职能之一便是向社会输送管理、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需要校内校外共同培养。各级相关部门组织可协同合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实习的平台,利用校企合作,成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嫁接行业资源。高职院校发展往往走的是产学研之路,围绕着地方或者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专业社团的宗旨是顺应学校以及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进行活动的,在资源嫁接上可整合行业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合作,助力专业社团的发展。

(二)积极宣传推广。高职专业社团的发展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比如借助于学校、企业、政府等平台,展示专业社团实践作品、荣誉等以证明自身的实力。再比如借助于多媒体,对外宣传专业社团的宗旨、历史遗迹创新创业的特色等,扩大专业社团的影响力。二是加强与兄弟社团的交流。与同类型的专业社团进行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在知识、经验、成果方面要互通有无,共同探讨与进步。

(三)加大支持力度。若想专业社团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多方位的支持,方可实现专业社团内部的合作优化,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学校与专业社团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对专业社团的发展来说不言而喻。学校应加强对于专业社团的指导与场地经费的支持等。

1.配备专业导师。给专业社团配备导师,由专业社团与导师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已达到最合适的教师负责对专业社团指导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细化导师的指导标准与要求,另外在聘用以及待遇方面也可以向导师适当倾斜。

2.提供经费支持。专业社团的经费一般来自于学校的社团经费、会员的会费以及社会的赞助等。专业社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费的支持,需引导其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来拓宽经费的来源。高职院应给专业社团中的创新创业项目一定的经费支持,亦或是成立创业基金会,给其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提供场地支持。专业社团的场地是其活动的载体,需充分利用校内的场地资源,比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等。团委需与后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教学单位就活动的设施以及场地的配给进行沟通,为社团活动提供优质的资源。

总之,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对于其培养管理、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的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活跃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因子,促进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打造,形成高职院校蓬勃的创造精神。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高职
缤纷社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