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骶髂关节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3-20 02:34于德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骶髂轴位磁共振

于德鹏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放射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骶髂关节炎(sacroiliitis),发病率高,其发生与体质、遗传、年龄、承重区关节软骨承受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一般将其分成原发性骶髂关节炎与继发性骶髂关节炎[1]。这些年,骶髂关节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了尽早治疗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此,本文为了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骶髂关节炎的应用价值,笔者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9月内收诊的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9月内收治的82例骶髂关节炎患者,49例男性,33例女性,最小2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6.49±5.61)岁。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骶髂关节炎;(2)均接受MRI检查,且图像资料保存完整;(3)无严重代谢性疾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MRI资料丢失或残缺病例;(2)肾衰竭等严重代谢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本组82例患者均接受MRI检查,选择德国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确认病人信息后,指导病人去仰卧位,检查时,切勿乱动,保持平和心态,避免产生伪影。入床方式选择先头后足,保持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为正中矢状位方向,扫描时,以肚脐中点为起点,直到耻骨联合下缘位置,整个盆腔包裹在内,先进行冠状位扫描,再进行矢状位扫描,部分病例配合轴位和斜位扫描。检查中,选择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具体参数如下:(1)SE序列:T1WI,TR500ms;T2WI,TR4000ms,层厚设定4mm,层距1.0mm,TE 为 90ms。(2)Fast SPQR:TR 3000ms,TE 40ms。激励次数设定2~4次,接收带宽设定8.93Hz,回波链为10,FOV为2020,矩阵为256180。图像采集后,安排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观察,通过协商最后得出结论。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本组82例患者,MRI检查显示,79例确诊骶髂关节炎,确诊率96.34%(79/82),具体情况,见表。

表 MRI诊断骶髂关节炎的结果分析[n(%)]

2.2 MRI图像分析

(1)MRI平扫轴位,T2脂肪抑制序列,对激励脉冲中的频率和带宽进行调节,促使脂肪显影保持饱和状态,脂肪信号抑制呈黑色,基于脂肪质子信号被压抑的情况下,仅仅含有水质子信号的图像显示效果更佳。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关节边缘韧带稍微增厚,信号低。

(2)MRI平扫轴位,冠状位T1显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呈毛糙状,T1序列中,关节面下骨髓信号低,脂肪饱和序列中,骶髂关节解剖结构的细微病变清晰显示,MRI增强扫描时,脂肪软组织明了,骶髂关节内的信号变化直观。

(3)MRI增强扫描,T1序列上,轴位下冠状显示,关节面下骨质呈不均匀强化状态,由此显示,病灶可能位于活动期。MRI增强扫描,缩短骶髂关节病变部位的T1,骶髂关节中,可见高信号区域强化,软组织与关节结构界限清晰,双侧骶髂关节和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3 讨论

骶髂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病人多表现出疼痛、晨僵等症状,常伴有功能紊乱、静息痛、关节挛缩等表现,负重时,疼痛加重[2]。现如今,骶髂关节炎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成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临床诊治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目前,X线、MRI和CT等是检查骶髂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其中,X线诊断脊椎纤维化及钙化病症时,特异性高,但是,X线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时,敏感性低,检出率不高,容易受到骶髂关节的结构形态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限性。CT检查,密度分辨力高,诊断囊变、硬化和侵蚀等骨质变化时,应用价值高,但仅仅反映骶髂关节的形态学变化[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断层成像,通过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4]。磁共振成像,可获得任何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相比CT、X线、B超等检查,其可作任何切面的图像,显示各组织灰阶特点,便于医师直观观察病变部位。总之,MRI诊断骶髂关节炎,准确率高,清晰显示关节腔内病变,直观分析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骶髂轴位磁共振
眼镜光学成像与眼内屈光力需求须吻合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