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2019-03-20 08:05□赵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伦理学马克思

□赵 鑫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体系被人类看作是一种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同时也是终极性的真理。根据历史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我国完成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所遗留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问题;根据现实角度分析,它又是在21世纪人类信仰缺失、理想幻灭时的救命稻草。马克思主义这一精神通过人类的实践与理论思维的发展,使人类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并因此而改造世界。当人们正确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涵时,人们便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与发展其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伦理问题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在思想史中有很多容易被他人忽视的问题,之所以忽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对其思想没有明确的范畴,在他诸多的著作中,并没有明确地规范所谓的伦理思想,他更加重视的是经济哲学,所以对于他思想中的伦理问题的研究,人们通常是在他的其他思想里抽取出来,并且,马克思也曾表示过,对于伦理思想,更应该根据实际的生活来考证,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资本家忽略下层群众的思想,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对重大历史事件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并根据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分析与判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貌。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根据文本的思想去分析,但同时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理论来结合实际,在客观实际中用马克思的科学思想观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来讨论当代新话题,通过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解决与回顾历史“遗留”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经矛盾的开展与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将固有的原理与观点抛弃,用新的理论、新的原理来取代那些旧的、过时的思想,在发展中,通过深入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开始提倡因地制宜的方法来进一步指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动。当学者纵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时,不经意地发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们会伴随着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倾向,教条主义割裂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语言视为“圣旨”。经验主义则更为明显地割裂了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否认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规律,一味地走向错误的经验理论中。当然,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与经验论问题刻不容缓,尤其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在日常生活世界习以为常后,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真精神去解读现代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需要经过历史的梳理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然而在当今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还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现如今人们所面临的是片面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据现实性语境情况将其思想分为三部分,包括思想史、思想范式以及中国所应该具备的伦理思想。因而,只有恰当地表达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才能够有效地创新中国的发展道路。《马恩全集》里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人意识的改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社会的发展包含的是现实的生活水平,所交往的人际关系,乃至所受到的教育水平,这些条件同时也制约了人的观念与观点。首先思考的是存在,只有筹划好如何存在,才能去优质生活,人是理性的,人必须应用和发展他的理性。否则,无论是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重建,都会失去最可靠的保障。伦理思想是人们的一种生活,应该使人类在理性的探索中寻找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理想。韩震在他的书中曾讲述到“面对假冒伪劣的商品时,面对腐败的社会现象在不断蔓延,面对各种各样丑陋现象的回潮,面对拜金主义的抬头,面对人们的玩世不恭,仅仅在利用法律来克制是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需要通过理性教化加强道德自律的力量”。理性可以构建并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具有科学化的决策机制,因而在伦理道德构建下的理性是人类普遍信念中所具有的正当合理的新秩序。“理性人”是现代西方文化所具有的哲学性与历史性,有一定政治意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在伦理思想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马克思伦理学中所提出的“道德”。对于“道德”的理解,先想到的是“道德”源自何处。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就曾阐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更加强调个人利益的得失,注重个人的物质利益,因而形成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并将自我追求看作是唯一,因此人们对社会的冷漠无情淹没了“道德”。在马克思的经典语录中就充分地展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一切道德论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都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因而,在不同社会中发展的伦理道德截然不同。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价值体现

马克思曾提出“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便不得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提出的伦理思想建立在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上,马克思同时也指出伦理学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才能有所体现,在现实社会中,人思想的解放来自于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解放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它不单纯在于逻辑的转换,它超越了世俗情怀,具备的品质有利于人道主义的关怀。马克思的思想主要是强调改变世界的重要性,在他的观点中,只有改变世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制度,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人类的公平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分析现象学中提到的“人的依赖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伦理思想的构建,是整个社会的规范化范畴,其善恶在金钱面前总是会表露出一丝挫败感,而人的个人发展也是归咎于经济基础。在当今社会,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使人们无法超越其思想,无法颠覆这“有限”的存在。人作为会说话的动物,伦理只存在于“有限”性的群众中,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伦理学研究中,主体是由特殊的社会阶层所构建而成。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现实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伦理思想观念。并且,更加渴望拥有的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共识性发展。总之,马克思不仅仅对传统伦理学进行了批判,同时他也为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指引,他指明了在未来的社会中,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不再固步自封,尽管他所构建的体系具有“类”的思想,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学理念却深刻地体现出了他的伦理学说。

所以,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现实社会的人,使人们回归自身,克服了抽象的普遍性发展,并实现了个体的特殊性与普遍的一般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伦理学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