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创新发展强国的实践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9-03-20 08:05王莹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欧美风险投资生态圈

□王莹莹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其中,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可谓是引人注目。从世界经济论坛所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来看,中国的竞争力排名第28位,在主要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中位列第一位[1],科技发展可以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欧美创新强国相比,无论是在创新手段方面还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国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科技正在各个层面上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于各国而言,要想在不断发展的科技竞争中不掉队,创新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本国的科技创新,以夺得下一步发展的先机。而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实现科技强国和“制造2025”的目标,创新也已经成为我国的不二选择。

本文将针对欧美创新强国的创新体系、创新实践经验开展研究,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二、各国创新能力排名

为了对世界各国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机构联合推出了全球创新指数(GII)排行榜,分别从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业务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角度对各国的创新能力进行排行。

从这一排行榜来看,2018年,瑞士继续雄居排行榜首位。其他名列前十名的国家是:荷兰、瑞典、英国、新加坡、美国、芬兰、丹麦、德国和爱尔兰[2]。亚洲地区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中国的排名在2016年是第25位,2017年上升到22位,2018年又上升至17位。

可以看出,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还是明显占据优势的。中国的创新能力虽然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创新强国新加坡的创新实践经验开展研究,并寻找其中的有益经验,以便为我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三、欧美创新强国的创新实践经验

欧美创新强国在明确了重点发展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完善创新体系,采取措施促进创新性科研的开展以及创新成果的转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欧美等创新强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创业公司扶持、产学政协作、跨地区跨领域协作在内的创新生态圈,并在不断完善之中。

(一)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美国在2011年启动了Startup America计划,明确了美国创新的方向及战略。该计划就非常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创业人员网络、宣传创业经验、加强大学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对创业人才的培养。欧盟在Horizon2020之下运行了4类计划(Starting Grant、Consolidator Grant、Advanced Grant、Proof of Concept Grant),其中,Starting Grant和Consolidator Grant就是以培养年轻的创新人才为目的的。从2007~2016年,整个计划共为大约6,500个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中产生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名菲尔兹奖获得者。欧美创新强国的大学也非常重视创业人才的培养。很多大学设置了商务课程,针对理工科的学生开展创业、公司经营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创业人员。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加州创新与发展研究所就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剑桥大学专门设置的为发明家和创业者提供各方面支持的机构Cambridge Enterprise也开设有创业培训课程。因此,在欧美大学中,同时拥有MBA学位的技术类博士生非常多。

(二)全方位构建创新生态圈。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是硅谷。在硅谷,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积极创业,而大企业和投资家则积极地对他们进行投资。创业公司在获得成功以后,也会成为投资者,为培养下一代创业者做贡献。由此形成了硅谷的创新生态圈。英国伦敦也构建了支持创业者的完整体制。从2011~2016年,伦敦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增长了大约10倍,为创业者提供了高达280亿美元的资金。另外,伦敦聚集了40家以上的加速器、孵化器、70家以上的联合办公空间,从而形成了由创业公司、大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以及为创业公司提供支持的加速器、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所组成的创新生态圈。

(三)以著名大学为核心来推动创新的开展。欧美各国的大学在创新生态圈的构建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像硅谷、英国伦敦、德国柏林的创新区都是围绕在著名大学周围建成的,由大学的在读、在研人员所创办的创业公司成为了各国创新的主要力量。欧美大学以及大学内的独立机构和各类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形成了紧密的网络,可以为大学教师、研究者所创办的创业公司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他们还会利用各种机会促进创业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对接,让创业公司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四、欧美创新强国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考察,可以看出,欧美等创新强国已经构建起了一种开放式的创新生态圈。在这一生态圈中,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大学、研究机构等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催生并扶持创新型的创业公司不断产生、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创新能力。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进一步加大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欧美创新强国的各国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投资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我国近年来虽然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但是和欧美创新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研究开发费占GDP的比例不到1.5%,而日本为2.5%左右、韩国为3.3%左右、美国为1.8%左右[3]。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可以说是进一步加强我国创新实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加强大学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欧美创新强国的大学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他们不仅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还努力从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研究人员的数量非常多。反观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与诸如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相匹敌的大学,还无法将世界各国的一流科技人才吸引到中国来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从而使我国在创新人才方面占据劣势。因此,加强大学建设,提升大学实力,建设能够从全世界吸引研究人员的、真正的研究型大学是非常重要的。欧美的大学既重视基础研究,也非常重视成果的转化。他们在不断创造优秀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经营方面的知识。而中国真正开展创业教育、尤其是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还非常少见。欧美的大学还形成了包括风险投资基金、金融机构、大企业等在内的完善的网络,可以为创业的学生、研究者提供资金等必要的资源,帮助他们在创业、投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好衔接,从而确保研究成果能尽快商业化。而我国的大学中,拥有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网络的少之又少。因此,中国应当进一步发挥大学在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努力建设以大学为主体的创业扶持网络,并尝试让大学自己设立基金,通过创业竞赛等方式遴选出有潜力的创业者,不断扶持有前景的创业公司创业,进而增强我国的整体创新实力。

(三)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圈。从上述可以发现,欧美创新强国大都已经构建起了由大学、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大企业等所构成的创新生态圈,并且在大力建设跨区域、跨领域的产学政合作。像美国的波士顿地区、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柏林都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创新生态圈,使创新成果可以顺利产生并且转化为成果并得到商业化。反观我国,虽然很多地方都设有高新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等,各相关部门、高校、企业也在大力开展各种产学政合作的研发项目,但是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群和系统,而真正跨区域、跨领域的大规模产学政合作也尚未形成,各地区重复开展研究,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效率。另外,我国针对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生态圈也远未形成。创业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要想获得研究开发资金是比较困难的。我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但是业绩不稳定的中小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加之我国尚未形成能将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进行对接的体系,所以很多初创公司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虽然近年来中国调整了各方面的政策,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资金筹措难仍是许多初创企业面临的巨大障碍。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参考欧美创新强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针对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生态圈,将创业者和投资者有机地对接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创新的产生和成果转化。

五、结语

从近期美国不断采取措施打压我国的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世界高科技产业的竞争越演越烈,谁能够先人一步地在尖端科技领域开展创新、实现突破,谁就能掌握生存和发展的先机。希望中国的政府、大学、企业能够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创新体系,形成有活力、有效率的创新生态圈,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创新实力、抢占发展先机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欧美风险投资生态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新区制造生态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