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直播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2019-03-20 10:58苑梦月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苑梦月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移动时代的到来,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流量由PC 端向移动端大量转移,直播作为互动和分享的社交新手段引发全民追捧,互联网巨头和名人的深度介入,引领了网民的心理与文化需求。移动直播成为多平台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产生了由野蛮生长向政府多维监管的变化趋向,监管得力,“直播+”的价值更加凸显。

一、移动直播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一)直播内容革新

传统电视直播中,新闻直播是一件相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因此媒介机构通常将直播侧重点放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移动直播对于传统媒体意味着新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现今移动直播新闻的内容将关注点拓展到了以往曝光率较低的“长尾新闻”上,内容更丰富鲜活。

新媒体的多样特征促使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何将自身优势的采编资源与内容素材同视频直播相整合,做到多方位立体传播,关系到新闻生产的深化和新闻内容形式的不断革新,同时技术革新成为命中传统媒体的一颗致命子弹,内容革新势在必行。

(二)直播流程转变

技术发展对新闻理念的挑战使得传统多层级的新闻生产模式逐渐演变成“新闻+直播——传达给受众”的扁平化模式。而视频直播即时性的特点,同样意味着媒体机构需要更加迅速的响应机制,更高效的流程机制支持,才能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并迅速做出调整,从而保障播出效果。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各个层级指挥系统冗长低效,面对突发事件很难快速做出反应。

(三)用户角色转变

移动直播的出现不仅使受众与事件现场处于同一时空,而且使得受众对于事件现场有了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用户甚至可以直接在直播下方进行评论留言,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其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移动直播新闻打破了电视新闻直播的固定模式,以个人视角进入事件中,第一视角的镜头会让受众更有代入感。

在以往的新闻内容生产和新闻传播生态环境中,用户所扮演的角色多是新闻接收者。而移动传播最大的特性在于其极高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赋予了用户更高的话语权,更多平等交流的权利。在直播新闻的过程中,用户正实现从新闻接受者到新闻内容生产者、传播者的角色转变。

二、移动直播新闻面临的挑战

移动直播对传统新闻直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它不仅改变受众的角色和生活方式,而且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对理性思考和即时深度报道的反思。“获得一种对媒体的批判性的读解能力是个人和公民在学习如何应对这一具有诱惑力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重要资源。”

(一)即时报道深度有限

在移动视频直播的探索阶段,记者未经过专业系统性的联系,面对突发事件的控场能力难免有所欠缺。同时移动直播一般没有文字稿,那么其语言叙事功能较传统直播有所下降,直播的内容一般是对现场以及表面性的事实的一般性阐述。而较为深层次的内容则需要在现场之外深入探究,难以在一次直播中进行全面的展示。直播记者面对突发事件时缺少进行内容深度解读的条件,因而在现今信息碎片化和移动化趋势中,“短、平、快”仍然是移动视频新闻难以摆脱的标签。

(二)整体转型

移动直播对于新闻报道行业带来的震动和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并不只是意味着换了一个地方做新闻,更意味着新闻报道理念到方式的整体转型。传统的电视直播节目由专业的新闻团队制作,制作品质通常可以媲美录播节目,其连贯性强、逻辑清晰、无用镜头少,受众的观看体验较好。但移动直播新闻视频的现场即时处理通常取决于前期的准备和记者编导的临场反应,因而视觉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视频直播新闻的即时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对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大力发展融合新闻的关口,要求记者成为“全能”,不仅仅要精通文字表述,同时还要将文字转换成视频出境以及对现场的解说,这对记者的镜头表达以及镜头语言叙述能力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另外,视频直播进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现场可能面临的不可控状况都考验着记者以及拍摄团队的临场应变能力。

然而视频直播的这种不可预见性也造就了其独特的魅力,突发事件的现场充满着不可控的因素,因而经常留下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有待揭开。这些悬念不仅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期待感,同时也不断激励着记者与其身后团队改进自身缺陷,不断成熟。除此之外,观众的审美能力与猎奇心理总是在追逐新鲜热点事件,这对传统直播媒体而言是转型的根本动力。

三、结束语

移动直播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不容忽视,传统媒体要稳固主流媒体地位,直播战机不可失。而传统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并紧跟时代步伐,必须更好地顺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不断利用自身采编及其强大的深度内容优势,把握新闻底线,努力培养专业的视频直播记者为自己所用。与此同时,传统媒体自身以及相关部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视频直播时应加强把关审核,引领直播市场走向正轨,促进媒介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