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都挺好》中折射家庭社会话题的探讨

2019-03-20 10:58黄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苏明玉都挺好物质化

黄萍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该剧讲述了苏氏原生家庭发生的故事,折射了目前社会上关于关爱老人理性赡养、女权保护、婚姻物质化,伴侣矛盾处理等系列社会家庭问题,以下笔者就该四大话题结合剧情并就其中的影视情节含义进行分析。

一、赡养的感性与理性

赡养问题是《都挺好》剧情中一条重要线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苏家三娃赡养其父苏大强的赡养观念的分歧。长子苏明哲高中毕业后便独自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并安家定居。他家庭观念强烈,但对其父盲目听从,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多次满足父亲的无理要求,差点导致自己陷入婚姻危机中,苏明哲对其父亲苏大强的赡养便是属于典型的感性赡养,对父亲深厚的感情与身为长子的面子及家庭责任使他不惜一切代价满足父亲的赡养要求。二子苏明哲对苏父最开始的赡养是典型的物质性赡养,即忽视精神陪伴,将物质作为赡养的核心,更将对苏大强的赡养当成累赘及近似还债的行为。苏明玉在三人中,对苏父的赡养观念应该是相对理性的:赡养不是一味地满足老人的无理需求,更不是单纯的物质赡养,在精神方面的给予陪伴与看护更为重要。

二、女权意识的保护与发展

女性的觉醒与反抗是这部“多棱镜”式剧作的一个经典维度[1],其中典型代表 便是苏家小女儿苏明玉的成长经历及对生父苏大强的情感变化。剧中苏明玉的生活经历折射出现代都市女性通过奋斗来不断摆脱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束缚的现状。女主人公苏明玉从小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苏母折磨,放弃了去国内名校读书的机会而攻读免费的师范生,不经过她的同意擅自变卖她的房间以供给哥哥上学,幸得蒙氏集团总裁蒙总的赏识得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效力于蒙氏集团并多次巧妙解决了蒙氏集团的内部斗争。苏明玉在剧中是一个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女性对教育、求学等诸多权利诉诸公平的呼声的女性角色,对于折射女权意识保护与伴随时代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三、婚姻物质化的问题

剧中赵美兰是一个活在回忆中的角色,尽管片段以插叙形式出现在整部剧的发展主线中,但是却因为她生性强势、偏袒娘家、过度的重儿轻女等系列行径而给观众留下来深刻的反派印象。《都挺好》这部剧中苏家矛盾的起源折射出了现代生活中对婚姻物质化的推崇及批判无法抑制的诟病,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苏家两位长辈婚姻情况的塑造。虽然在剧情中苏大强和赵美兰的婚姻没有过多镜头叙述,但从苏大强丧偶后的行为变化等都在解释着这现代都市中婚姻物质化的问题,其中最能典型的镜头便是苏大强的账本及赵美兰对于苏大强的经济绝对管控与家庭地位的压制。在苏家父母辈婚姻中,感情基础成了婚姻中不切实际的幻想,似乎只有金钱,名利,地位才能带给伴侣彼此保障的观念。感情和物质到底谁才是一段婚姻的基础,这也是现代社会婚恋人群中常见永恒话题在该部剧中的呈现。

四、伴侣关系矛盾的处理

苏明哲婚姻矛盾来源便是来自于苏明哲对于苏大强无理要求的无限满足,以至于令其妻女在美国遭受着经济、精神等多方压力。苏明成的家庭在赡养苏大强过程中遭遇的婚姻危机,归根结底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对其娇生惯养的自私不断抨击的结果;苏明玉与石天冬的爱情长跑也在处理苏大强的赡养问题中分分合合,摩擦不断。该剧中点出的关于婚姻中对伴侣关系矛盾的处理,归根到底就是:平等、包容、原谅,物质可以失去再获得,而情感就可能破镜难圆。苏家父辈婚姻及三位子女爱情伴侣关系在赡养苏大强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考验,也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中快节奏生活中对现实经济等多方面物质困难冲击时,人们对于伴侣关系本质的思考。

五、结语

平等的亲情秩序是维系家庭的重要法宝[2]。尽管有媒体指出,该部剧有过度贩恶之嫌[3]。笔者认为,编剧初衷是通过这部剧,观众看到喜剧背后所蕴含的对社会诸多现象的真实写照,进一步呼吁对养老问题等的重视。虽然不能够代表一切,但是可以作为自身的镜子[4],帮助自己更好地反思和规避类似剧中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该剧为相关都市家庭题材,社会话题型影视作品题材选定、内容发展、思想深度等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猜你喜欢
苏明玉都挺好物质化
我也是“苏明玉”
浅谈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现象
苏家“都挺好”,美剧“更摩登”
《都挺好》:探讨现代家庭情感关系
警惕精神的物质化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 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泛物质化思潮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困境与对策
“非物质化”的激励方法
物质化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