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中印度人的身份危机与重建

2019-03-20 10:58王慧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阿齐兹殖民者殖民主义

王慧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之一,福斯特的作品以其灵巧多变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而著称,《印度之行》被认为是福斯特最优秀的小说。在这部小说发表后,东西方许多批评家对其中的反殖民主义多有称道。后殖民主义的主要理论奠基者认为,西方的思想和历史文化不断加深和强化西方中心主义及其种族优越论,因而塑造出一个个“东方形象”或“他者”形象,以定义和言说他们想象中的所谓东方。通过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西方传统中根深蒂固的种族观、身份观,对于分析被矮化民族的身份危机的构成原因,以及民主、平等的身份观念的形成十分必要。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爱德华·赛义德在《东方主义》分析了伴随着欧洲殖民历史而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这种文化思想引领之下所建构的关于东方的知识话语。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是欧洲在进行领土扩张时对东方形成的认识和意象。西方那些关于东方的知识话语充满了对“他者”东方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是一种扭曲了的想象,并非东方本土的真实面貌。东方--西方,原始落后--优越先进,这种二元对立的东西方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霸权的表现。殖民者在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下所展开的殖民活动,需要有合理化的理由为其铺路,所以被殖民的目标地需要被描述为原始落后的“他者”,他们才能打着要在上帝的指示下去“开化”野蛮民族的旗号,实施真正野蛮的殖民行为。他们掌握着话语权,附加了一种低等的身份在殖民地人民身上,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他们的身份危机。霍米·巴巴认为殖民主义话语的强大影响使得被殖民者疏离本民族文化、语言和传统,使其演化成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近似白人”的一类人。

作为小说中的绝对主角,阿齐兹是身份危机最突出的人物。造成其身份危机的一个原因是他在学习欧洲先进的现代医学知识技术过程中,受到了欧洲现代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得他一方面严守英国殖民者的等级制度,穿着考究温顺谦卑,试图使自己和英国人平起平坐,或者“比英国人更像英国人”,这种对强势文化的模仿来自于一种想要融入其中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会导致这些边缘人否认本族文化,无法对印度文化产生骄傲和深刻认同感,认为自己优越于其他印度人,其他印度人属于“第三等”人。但另一方面,他又在英国殖民者面前自卑不已,在经历了英国殖民者的歧视和傲慢对待之后,他意识到殖民者从未等同地对待过他们。

阿齐兹在印度人和英国人这两者身份间摇摆,无法融入其中任何一个。因此,他的文化身份无法定位,精神上也处于无家可归状态。他的身份因文化差异处于错位状态。这种错位的身份表现在阿齐兹对待自己婚姻的矛盾态度上:根据印度传统婚姻是由父母安排的且没有双方的爱情作基础,但是他接受的西方教育却不断促使他要在真正爱情的基础上结婚。阿齐兹在身份观上的矛盾两极化,分解了他本应完整的文化身份意识。当他躺在床上假装生病时,在迷糊之际隐约地感到对印度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恶心。而阿齐兹所体验到的恶心和恶心只不过是初始阶段反抗意识的表现。反抗意识在法庭审判一幕达到了高潮。他开始仇恨殖民统治者,探寻和呼吁民族国家的诞生。阿齐兹起初发现伊斯兰教所体现的非极端宗教政治能够为印度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出路和方向。他以回望的方式寻找文化之根,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但是,英国殖民者对他的指控和审判却使他从“诗人式”的感伤中幡然觉醒,终于意识到伊斯兰传统的局限性。

阿齐兹寻找到通过建立民族国家来重建身份。而民族身份的建立是最困难的。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指出了印度人建立民族身份的方式可以是暴力的方式,正如法农指出的建立民族身份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暴力反抗,摆脱殖民统治的去殖民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暴力过程。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人民身上强加了弱者的他者形象,而且残暴的殖民统治会加剧两个族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殖民者面对日益复杂和混乱的社会状况无法有效解决和改善,只能加速印度人民暴力反抗的进程。其次,福斯特也在小说中通过阿齐兹的视角指出印度人民各种宗教群体应当团结起来,把殖民者驱逐出去。最后,福斯特也强调印度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要保持自我觉醒和升华,认识到本土文化的卓越之处以及欧洲殖民统治的真相。只有被奴役的印度人逐渐觉醒和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来对抗和摆脱欧洲殖民主义统治才有可实现性。因此印度之行也可解读为印度人觉醒,摆脱了殖民者奴役、建立民族国家,重建身份之行。

猜你喜欢
阿齐兹殖民者殖民主义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英媒:阿富汗难民勇斗白人枪手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女孩都爱阿齐兹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母亲的抉择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