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中的构图艺术探究

2019-03-20 10:58王旭佛山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摄像师能动性主体

王旭 佛山电视台

近些年来,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摄像机等诸多摄像设备也得以进一步普及,电视摄像技术成为广大摄像爱好者的主要学习内容,其中电视摄像中的构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摄像师的具体摄像水平。电视摄像中的画面构图属于空间艺术类型,需要摄像师科学布置电视画面中的景物与人物,将摄像作品的主体充分凸显出来。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电视摄像中构图艺术的研究。

一、电视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

(一)电视画面的主体

电视画面所表达的核心对象就是画面主体,其不仅是画面结构的基本构成部分,还是电视画面内容表达的重点。

(二)电视画面的陪体

电视画面的陪体是指与画面主体紧密联系,并构成特定情节内容的画面组成部分,电视画面的陪体是对画面主体的阐释、烘托与陪衬[1]。

(三)电视画面的前景

电视画面的前景是画面主体前或贴近镜头的事物,是对画面中人物或空间关系的表述。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画面前景可作为陪体,但大多数情况下前景是电视画面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主体表现画面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前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电视画面的空间感与纵深感,并能美化电视画面,确保电视画面构图的均衡性。

(四)电视画面的后景

后景是电视画面主体后及画面背景前的事物,不仅能够作为电视画面的陪体,还是电视画面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后景可与电视画面主题形成一定联系,以增加电视画面的表现内容,为主体揭示电视画面主题提供辅助,从而进一步增强电视画面的透视感与空间深度,促使电视画面呈现出多层立体的造型效果。

(五)电视画面的背景

背景是电视画面中能够看到的全部景物最后一层,是电视画面中与摄像机镜头间距最大的景物,也是电视画面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背景在表现画面环境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丰富电视画面的具体内容,有效烘托电视画面的主体。与此同时,背景还能增强电视画面中景物的层次感,进一步拓宽画面纵深,并能利用影调与色彩等元素提高视觉画面构图的均衡程度,实现美化画面的目的。

二、电视摄像中构图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能动性特点

电视摄像中构图艺术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不仅电视画面效果具有能动性,相机自身具有能动性,拍摄对象也具有能动性。与此同时,能动性还可以从电视画面内容体现出来,即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画面的动态效果与画面感受。其实这也是电视摄像与照相、绘画间的差异,电视摄像注重对某个时间段的画面进行记录,而照相与绘画则只是对某个时间点的画面进行简单记录。电视摄像构图艺术的能动性,要求摄像师在进行拍摄时,要详细、灵敏地对各项事物进行观察,以便于将拍摄对象的最佳画面抓拍下来。同时,能动性特点还要求通过拍摄作业将拍摄对象的整个运动过程有效呈现出来。

(二)固定性特点

电视摄像的构图艺术具有明显的固定性特点,即在进行电视摄像构图的过程中,画幅摄像需要遵循四三原则或一六九原则。所谓四三原则就是在摄像时要明确规定将4:3(多用余标清格式)或16:9(多作为高清或4K 格式)作为画幅的固定比例。不过,在使用照相机时,工作人员无需严格遵循一定的比例,可从横向、竖向等诸多角度进行照相。而绘画能够自行设计边框,无需提前设定相应的边线,这也是电视摄像、照相与绘画三者之间根本不同之处。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进行电视摄像构图时,不仅画幅摄像要遵循一定原则,在摄像时间方面也有一定要求,即工作人员应一次性完成拍摄工作,以防止拍摄结束后产生无法调整的问题。相比于绘画与拍照,电视摄像能够对照片进行任意剪裁。

(三)连续性特点

在进行电视摄像过程中,通常需要连续的步骤,促使各个镜头画面连贯起来,即电视摄像具有连续性特点,这也是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的基本要求[2]。相比于照相与绘画,电视摄像一般是统一连贯的整体,电视画面连续衔接,并且此类连续画面中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电视画面构图的关联性,对电视画面进行了科学安排,有效减少了无关画面的产生。所以,在电视摄像过程中,摄像师要对画面延伸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能对电视摄像、绘画以及照相之间的差异进行明确区分。而照相与绘画大都通过一幅画面来展现主要内容,其构图工作也相对轻松、简便。

三、提高电视摄像中画面构图艺术水平的技巧

(一)充分凸显主体层次

在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中,充分突出主体层次是非常重要的构图艺术技巧,能够有效增强电视画面的层次感。一幅完整的电视画面涵盖了诸多元素以及不同结构,但画面主体是电视画面要表现的基本对象,将主体层次的突出可将电视拍摄主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并能充分确保画面构图中心突出且主次分明。同时,突出主体层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主体进行补充说明,在对主体形象进行全面展现与渲染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主体的形象性与层次性。

电视画面由主体、陪体、景物等元素构成,因此,摄像师在进行电视摄像的过程中,要突出主体层次,有效协调主体、陪体以及景物等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从合理角度进行拍摄,对电视画面的诸多元素进行优化搭配,以进一步增强视觉效果。

(二)有效协调动静关系

电视摄像中的画面构图通常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艺术形式,其中画面构图艺术的动态形式是指画面构图的诸多元素与画面整体造型都处于运动状态,究其原因在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运动,使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一直处于变化中。静态艺术形式是指画面构图中的桌椅、建筑物等诸多元素与画面整体造型结构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应保证电视画面静止,没有显著变化,且保证电视画面的清晰度,进而确保画面构图与被摄对象的完整程度[3]。要想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摄像师就必须把动态与动态构图有效结合在一起,合理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运用画面构图技巧,将电视摄像中画面构图的动态与静态艺术形式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给观众以更佳的艺术体验。

(三)合理确保画面的均衡性

在电视节目中,广大观众的视觉与心理会随着电视画面的变化而出现相应改变。所以,摄像师一定要保证电视画面的均衡性与合理性。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的画面均衡,要求必须确保结构与色彩的均衡性。其中色彩均衡需要均匀平衡地分布电视画面色彩,要防止构图色彩出现混乱现象,以免对观众的心理感受与视觉体验造成不良影响。色彩均衡需要对电视画面主题与陪体色彩的搭配进行合理优化,以确保其色彩的鲜明性与配色的和谐性。结构均衡要求工作人员要根据黄金分割点来有效处理电视画面,对主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科学分配电视画面空间,合理优化电视画面结构,通过均衡性的构图来增强电视画面的观赏性。

(四)积极采用合理的对比手法

在电视画面构图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积极应用对比手法,在同一画面中植入多种造型艺术,以充分凸显被摄对象。对比手法不仅仅注重影调对比和虚实对比,还注重藏露对比与大小对比。其中影调对比是电视画面中不同程度影调的对比,例如在较为宽阔且色调不明亮的电视画面中,若存在较为明亮的色调,就能够引人注目。虚实对比是通过镜头景深将对应对象合理放大,相对淡化陪体形象,以进一步凸显主体。藏露对比是在进行电视画面部分情景及形态展示过程中,不将其一次性全部展示出来,而是一点点注意展现,对最具关联性的部分画面进行独自处理,并要给观众以自然过渡的感觉,还能引发观众进一步遐想。大小对比主要是指不同电视画面大小比例的对比,以及远近、长短、高低的对比。

四、结语

总之,构图艺术水平决定了电视摄像画面的质量,加强对电视摄像中构图艺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摄像人员对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的理解,还对摄像人员具体构图能力的增强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摄像师必须充分了解电视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深刻把握电视摄像中画面构图艺术的主要特点,有效协调动静关系,充分凸显主体层次,合理确保画面的均衡性,积极采用合理的对比手法,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电视画面。

猜你喜欢
摄像师能动性主体
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强化策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新形势下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优化解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摄像师拍摄中的创造空间与技巧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