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9-03-20 10:58栾雯李芮尹静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微信内容大学生

栾雯 李芮 尹静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一、研究背景

微信自推出以来,用户覆盖200 多个国家、超过20 种语言。2018年微信数据显示每月有10.82 亿用户保持活跃,这说明了微信正时时刻刻影响人们生活,也真正体现了“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微信朋友圈,从2012年上线至今进行了多次升级改版,几乎身边的每个人都发过朋友圈。大学生在中国网民群体占据重要比例,微信朋友圈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在带来即时互动的同时,它也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朋友圈现状

(一)朋友圈传播内容及范围

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朋友圈传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活记录分享、拉票、公众号文章转发、商业宣传、打卡链接、其他APP 链接分享等。其中,个人生活记录与分享在朋友圈中占比最大,为82.68%。由此可以粗略得出,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朋友圈内容比较单一,主要目的是生活记录与分享,与他人进行“评论”与“赞”的朋友圈互动。

(二)朋友圈使用情况

从刷新频率看,有46.46%的学生每天刷朋友圈的频率为5 次以内,25.98%的学生随时刷新,12.6%的学生不看朋友圈。从使用时长看,有73.23%微信朋友圈使用时间占用手机总时间的0%-15%,3.15%的学生花费比重高达50%-80%。从展示范围看,朋友圈三天可见比重最高,为44.09%,有39.37%为全部可见,其他为最近半年可见。这说明在个人信息面临泄露风险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三)朋友圈使用反馈

从大学生的使用感受来看,最吸引大学生的内容是个人生活记录与分享,占87.4%。公众号文章转发占据30.71%,和自己相关专业知识及行业发展趋势类比重最大,为59.06%,新闻热点类占50.39%。看到某些现象和事件发表评论的朋友圈内容,有55.91%的同学选择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观点;不受影响、保持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占据38.58%。通过分析可知,现在普通院校大学生考研比重大,这也证实了为何59.06%的学生对与自己相关专业知识及行业发展趋势类文章如此感兴趣,了解时事也是寻求机遇的条件。在问卷名为“您认为微信朋友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答案词频分析中,“分享、记录、生活”频率最高,这再一次证实了大学生朋友圈比较注重社交圈内的分享与互动。

三、微信朋友圈使用现状分析

(一)记录与分享

从心理方面讲,人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社会性动物。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的任何人,都是以他人为镜,在一定程度上,朋友圈也有“镜”之功能。据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各种观点鱼龙混杂,朋友圈中传达出来的三观未必都是正确导向,带来的影响也是利弊皆有。据王春玲所言:朋友圈中传播过的歪曲历史事实、丑化英雄的文章,就直接误导了不明真相的学生。长期受此影响,我们年轻一代可能会成长为遗忘历史的一代,对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将是多么可怕。

(二)“塑造”自我

从另一方面说,朋友圈的内容分享也是朋友圈一种永不缺失的内容。结合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的“拟据理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相同的,在朋友圈也一直存在人设与定位,此时“表演”与“秀”的成分就占据很大比重。塑造别人眼中的自我,在社交互动过程中不仅为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可能,更提升了自己的存在感。这也就是大家精心编辑微信朋友圈图文消息,同时等待互动来满足自己社交需求的原因。如周懿瑾、魏佳纯所言:无论是新兴的“点赞”还是传统的互动按钮“评论”,用户对这些按钮的使用都隐含他们想通过人际交流互动来提高社会资本的隐性期待。从中不难看出微信朋友圈在强关系社交中的巩固地位。朋友圈真正塑造了一个基于现实社会关系的网络场域,是一个新的日常社会交往方式。

四、分析微信朋友圈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一)从点赞到不看,别人的人生与我无关

近年来,微商主要通过借助朋友圈发布“刷屏”式的广告链接或图文来获取关注度,从而达到宣传和营销的目的。但是针对朋友圈营销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在查看此类信息的时候较少会受到影响,原因是大学生群体对此类营销方式信任度普遍较低。

与之呼应的现象是,近期短视频APP 火遍全球,大学生更是成为短视频用户的主力军。短视频爆红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参与拍摄人员的低龄化、传递误导性的价值观、跟风模仿等负面影响也随之浮现,有清醒理性判断意识的大学生选择主动与其保持距离,因此对转发相关视频到朋友圈的朋友进行选择性屏蔽屏蔽,把更多精力放在周边现实世界与自我价值的提升中。公众号文章借新媒体之势受到广泛关注,转发爆文或引起共鸣的文章也是大学生朋友圈内容之一。爆款文、新闻热点文的确引人思考,但大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大部分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对其产生实质性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微商、短视频和热点文章这三种常见的朋友圈内容形式对大学生影响有逐步减弱的倾向。部分大学生甚至表示自己已经不再查看朋友圈,理由是其没有任何意义。这也说明随着性格成熟和价值观的逐步建立,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朋友圈打卡或成新潮流

基于调查问卷分析和日常观察,我们发现,:相对于印象中朋友圈内容(晒吃喝玩乐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朋友圈当成自己学习记录平台,即一些学习类APP 打卡功能广泛应用。从传播学的认知心理来讲,经常在朋友圈打卡的人在大学生看来是具有一定自制力的,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身边的人造成影响。对于内容受众来说,其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自我判断、个人目标以及本身努力的持久性。对他人的认知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引起自我反思,无意识地进行对比和模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会在看到别人朋友圈打卡之后反思自己,并且有可能会随其阅读文章或打卡。

微信朋友圈中的学习打卡是用户一种自我期待的表达、他人在场的社会表现、表现性叙事的社交互动,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是“镜中我”,又是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塑造,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社交和形象塑造的现实精神诉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朋友圈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鱼龙混杂,朋友圈中传达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必都是正确导向,那么带来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这就要求大学生需要保持适度的理性思维,掌握独立的判断能力,建立成熟的价值观体系,不要过于羡慕他人朋友圈中的生活,而忽视了现实的社交与小幸福。

微信朋友圈简化了传播过程,让我们更直观地感知其发布内容传递出来的深层涵义,感受他人的同时忠于自身,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架起权衡利弊的思想桥梁,在窥探他人与审视自我中倾注积极向上的行动力量。

猜你喜欢
微信内容大学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主要内容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