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路径

2019-03-20 10:58刘姝利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个体心理健康家庭

刘姝利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当代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承载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殷切期盼,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为社会中阶级较高的一类人群,其文化层次较高,有各自独立的心理世界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初次离开家庭、远离家乡,面对环境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进而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能力。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主张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各类高校频发心理健康危机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人际交往问题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提出个体发展模型,重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的发展会受到成长环境的显著影响。个体与环境之间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个环境系统都与其他环境系统存在相互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个体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将个体的环境系统分为4 个层次,由小到大: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微观系统处于环境的最内层,是个体实际接触最真实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等;中系统是各微系统间的互动与联系,如家庭和学校间的互动;外层系统是个体不直接参与得系统,但可以影响他们的微观系统,如社会教育和大众传媒,如其父母工作单位,身边亲友、邻里社区,以及网络世界等;宏观系统是位于环境的最外层,包含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环境,传统与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将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纳入生态系统理论,进行逐层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可以解决问题,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

1.微系统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晚期,该阶段的大学生都是面临从家庭独立出来的关键时期,开始尝试社会上的各种不同角色,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的为人处世方式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如今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在家庭内部的人际交往方式简单,缺乏与人交往的实践机会,有些同学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积极去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现出较为强势与独断,进而出现较多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中包括学校的评价标准、教育模式以及教师的作用。有的同学上大学后,告别高中时期的唯成绩论,发现自己不像中学那样出类拔萃了,进而形成了嫉妒与自卑心理,在与身边同伴交往过程中,容易形成心理上障碍。

身边的同伴关系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该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个人性格、秉性、生活习惯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容易出现磕磕碰碰。与身边同学的相处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严重者会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2.中系统

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的一致性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部分家长只关注学生学习,并不重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对于其出现问题未能及时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解决,进而影响整体水平。

3.外系统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十分依赖网络,购物、交友、娱乐等都在网络上完成。网络在快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发泄不良情绪、寻求精神寄托和逃避现实提供了场所。许多大学生沉迷互联网,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网络的虚拟性也为一些欺骗、虚伪的交往行为创造了条件。

4.宏观系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人际关系异化,对人际关系漠不关心,筑起了人际交往的壁垒。大学生的思想开放,容易被社会趋势所影响,功利意识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也较为明显,凡事先考虑自我利益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冷漠疏远。

三、生态系统视域下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路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系统的主导作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师、同学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群。首先,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提高人际交往的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面对人际交往问题,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开设相关的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从而不断解决人际交往中的诸多问题。

(二)创建家校良好的联动机制

家庭教育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家庭交往模式也影响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形成。家庭与学校需要建立起较强的相互支持性,双方联系积极互动联系,构建常态化联动机制,达到互补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于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了解家庭系统中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形成家校联动的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
个体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