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理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2019-03-20 16:06车颖慧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劣势专业技能毕业生

车颖慧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接近900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14万人。高职院校人数的扩招也直接影响着就业形势的变化。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是进行理论系统优化的一种分析策略。S(Strength)代表自身发展的优势、W(Weakness)代表劣势、O(Opportunity)为机会、T(Threat)为威胁,S和W为内部因素,O和T为外部因素。运用SWOT理论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1]。

1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分析(S)

1) 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的教育优势。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蓝皮书称,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

2) 自身定位与就业期望优势。首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定位比本科院校学生低,对“灰领”“蓝领”的定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其次,高职院校毕业生多数在中小型企业就业,能够正视现实,对薪资的期望与用人单位的成本意识匹配度更高。

3) 专业与实践技能优势。高职院校立足于培养高等技术技能人才,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毕业考核依据,如:AutoCAD、报关员、跟单员、数控认证等证书。因此,拥有技能证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更符合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劣势分析(W)

1)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劣势。高职院校一般是“2.5+0.5”或“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或两年半,上完大二或大三上学期后去企业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与本科学校学生相比,文化知识普遍偏弱,缺乏可持续发展。

2) 高职院校毕业生学习能力的劣势。高职院校毕业生理论基础及综合素质方面普遍低于研究生和本科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自觉学习的能力不足,对以后的职业路径缺乏清晰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英语口语、计算机、科研水平等方面明显缺乏学习能力。

3) 高职院校毕业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劣势。高职院校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对自我认知会出现偏差:一方面是自我认知普遍较低,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缺乏自信心,对前景表示迷茫;另一方面是自我认知普遍较高,对前景期望值太高,容易遭受挫折,失去自信,缺乏前进的动力。

3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分析(O)

1)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职教育的专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支撑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迈向“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储备器[4]。

2) 社会各行业对高职院校专项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在产学研方面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校企合作,在实训课中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专业技能需求,引导学生边学边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能更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解决实际、具体的问题。

3) 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增加,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更贴合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江苏省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有近65%学生进入民营企业,近15%的学生进入国有及集体企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约占14%,港澳台及外资企业比重仅占6%,非营利组织占1.27%,国家机关占0.96%,部队占0.17%。

4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威胁分析(T)

1) 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研究生加入了与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另外,下岗工人、中职毕业生、剩余劳动力也大量增多。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企业市场的改革导致就业市场出现阶段性饱和,生源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2) 社会价值观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负面影响。社会中还有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5],这些观点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时缺乏自信。有调查数据显示,有56%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3) 用人单位的门槛限制。有一些用人单位看重学历,门槛设置为“本科以上”,将高职院校的学生拒之门外。近两年的江苏省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查报告综合分析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招聘本科生以上的比例约为65%,招聘高职毕业生的比例仅占35%

5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

1)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SO对策)。SO对策是依靠自身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研结合,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精品课程、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通过政府主导、高职院校品牌、行业指导、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办学新体制、“多元耦合”的新机制、“共享共担”的新体系。

2)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专业特色(ST对策)。ST对策是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消除或者减小外部威胁。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系统化、科学化、全程化地引导学生提高职业规划能力、提升职业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抓学校内涵建设,紧密结合产学研加强科研能力和校企合作,根据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特色。

3)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WO对策)。WO对策的核心是立足现实、抓住机会,弥补自身的不足[6]。高职院校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不断进行实践训练,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根据自身特长、兴趣、实际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定位,开发自我潜能,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灵活地运用到职场中。

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克服自身劣势(WT对策)。WT对策的核心是克服自身劣势降低环境威胁来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要与政府、社会、企业进行多方联动,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主抓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面化和系统化,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明确自身定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劣势专业技能毕业生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最“叛逆”的毕业生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