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强心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

2019-03-20 00:37何佳
关键词:临床指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价值分析

何佳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予以中药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活血强心汤;对照组仅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咳嗽、心悸等有所减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标以及气血黏度和气血还原黏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有效率有效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益气活血强心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效率;临床指标;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1],是由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肺血管和肺组织慢性病变及慢性胸部疾病引起的肺毛细血管阻力增加,或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长期缺氧和流向冠状动脉血量减少等原因致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负担及心肌损伤,终至右心室肥厚扩张和功能衰竭。临床通常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西药治疗后易产生耐药性,效果不佳,通过中药疗法,辨证论治,追本溯源,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60例进行分析,评价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主要分析益气活血强心汤所起到的药学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2.2±2.3)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齡51~79岁,平均年龄(62.0±2.0)岁。排除依据:各种瓣膜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房颤性心肌病、甲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以及有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强心利尿、祛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持续低流量吸氧,在必要情况下行血管扩张剂及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行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药方为:党参20 g、白术20 g、黄芪20 g、茯苓20 g、桔梗15 g、红花15 g、川芎12 g、桃仁12 g、半夏12 g、赤芍12 g、苏子10 g、甘草6 g。喘息过度的患者加入15 g苏子,痰液少以及口干舌燥加入麦冬15 g,15 g天花粉,15 g沙参。尿少以及心悸和水肿的患者加入葶苈子10 g以及6 g附子。对于大便不通的患者加入15 g沙参、15 g生地黄以及10 g枳壳。胸部胀痛的患者加入10 g少量柴胡,10 g枳壳,5 g太子参。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每14日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观察喘息、咳嗽以及咳痰等临床症状指标的改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方K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气血黏度、气血还原稠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反应对比

和治疗前分析,观察组进行治疗后其咳嗽、咳痰以及水肿情况均有所减少,对照组进行治疗后喘息例数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进行治疗后喘息、咳嗽、心悸等有所减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有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容易反复发病,但治疗后极易致耐药、病情反复急性发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临床主要特征为反复咳嗽、咳痰、气急、喘息心悸、胸部胀满、双下肢水肿以及食欲降低等,在临床中,经常通过西药方法对病症进行治疗,通过抗生素的应用,容易导致耐药性出现,同时效果不佳。在本文研究中,我院通过对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以及对比单独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分析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有效性。本次研究数据证实,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心悸、水肿例数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这也证实,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中医研究领域中,讲究整体观,五脏为一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为气虚血瘀造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生,气虚则血瘀,气血冲和,五脏调和。因此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需要补气行气,气行则血行。从而痰液消除,患者的诸症以好转,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咳嗽、咳痰、水肿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标以及气血黏度和气血还原黏度等指标分别为(59.22±14.83)、(44.54±1.27)、(7.41±2.35)、(4.32±1.66)、(6.41±1.97),对照组治疗后(90.61±17.45)、(48.24±1.42)、(9.16±2.63)、(5.67±1.75)、(8.50±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方中:党参、黄芪益气补气;半夏、苏子、桔梗化痰平喘止咳;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红花、川芎、桃仁、赤芍活血养血祛瘀,有利于改善血管循环,诸药合参:标本兼治。药物精简互补,化痰平喘、益气活血。有利于心肌功能的修复,提升心脏排血量以及提升心肌抗氧化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救治,能从标本兼顾的角度出发、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病情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进一步推广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 冯 原,陈斯宁,江 颖,等.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8):1818-1821.

[2] 张雪梅,杨社琴,侯爱萍.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2):130-133.

[3] 黄虎翔,王昌峰.左西孟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529-531.

[4] 蓝晓玲,马彩艳.川芎嗪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9):686-688.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临床指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价值分析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变化的研究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价值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腹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