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希腊先贤关于政治家塑造的观点

2019-03-20 00:37周亚男
商情 2019年2期
关键词:善人城邦统治者

一、色诺芬的观点

色诺芬通过老师苏格拉底与格老孔的交谈得出青年格老孔空有满腔当政治家的抱负,却缺少当政治家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了说服青年格老孔对自身有更科学合理的认知,苏格拉底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说教,试图希望他能领悟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政治家。苏格拉底一步步退让,以一连串提问的方式进而来引导格老孔,向我们展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的智慧和品德。苏格拉底的说教可谓是理之处,情之切,最后让格老孔承认自身完全不具备担任所想望职位的必要学识。

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首先会传遍城邦,然后还会传遍希腊,你也许还会像赛米斯托克勒斯那样,在异邦人中享盛名;你将来无论到哪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我们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的睿智,在交谈的一开始,苏格拉底先扬后抑,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一系列当政治家的好处来支持格老孔的理想,使其心生愉悦,以此来吸引格老孔和自己继续交流下去。明确提出若要成为一个城邦的政治家必然要对城邦做出有益的事情,提出的政治对策要有效的服务于城邦。于是苏格拉底开始对格老孔进行引导,提出城邦的税收、支出等一系列问题,期待着格老孔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论证说理。然而格老孔缺乏一个从政者该有的耐心和缜密的思维,不是没考虑就是没来得及考虑。再来提出城邦的富裕问题,格老孔的回答也是让人大失所望。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很快结束与其对话,依旧坚持对这位无知青年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凡考虑应当同谁作战的人,就必须知道城邦的力量和对方的力量,如果城邦的力量大于敌人,就可以建议她向敌人进攻如果城邦的力量不及敌人,就应当劝她谨慎从事。”这类似《孙子兵法》里面的一些軍事战略,可归结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提到在城邦国防防御工事中如何将城邦国防布置的适当时;

格老孔回答道,“我建议把它们全部拆除掉,因为他们防御得这样地遭,以致我们的财物都从国土上被人私下偷走了。”

“如果把防御工事拆除了,”苏格拉底问道,“你想,那不就是授权给人们任意抢劫了吗?”接着又问道:“你究竟曾经出去察看过没有呢?换句话说,你怎么知道防御得不好呢?”

“凭猜想,”格老孔回答。苏格拉底说道,“我们也把这个问题暂时搁一搁,直到我们确实知道,而不是单凭猜想的时候再提建议好吗?”

苏格拉底温婉的语气掩饰了内心无奈的叹息,这个年轻人想法终究还是太简单。因为格老孔的回答太任性,对待问题不经思考脱口而出,犹如一介莽夫,明显缺乏理性,其回答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满意回复。对于国家安全这么重大的事情,在格老孔眼里草草两句话就给解决掉了,岂不太草率?国防对于城邦的安定和谐和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能简单地凭猜想。在切实到“国家安全”这一问题需要全方位考虑,“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格老孔其实并不懂,作为政治家对如何攘外如何安内的对策问题格老孔并没有任何理性的想法。经过一系列的交谈,足以可见格老孔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苏格拉底说道,“我相信你一定没有去过。”

“我的确没有到过那里”,格老孔说。

“说实在的,”苏格拉底说道,“据说那里很不卫生,当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一 点就足以作为你的借口了。”

“你简直是在开玩笑,”格老孔抗议道。

青年格老孔对城邦大小事一无所知,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描绘的苏格拉底和格老孔交谈中,言语里暗含着讥讽,对此格老孔有着年轻人张扬不服气的个性,也是表示不满。“如果能够帮助一家,你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如果连一家还不能帮助,怎能帮助很多的人家呢?”这就像今天我们所倡导的那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苏格拉底教导格老孔,政治家应该关注民生、重视农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要的。只有从民生出发才会更好的发展政治,从小家着手进而谈大家,“小屋不扫何以扫大家”。这也有点类似现代哲学里面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累达到质变,质变是量变的飞跃。

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的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你所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如果你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那么,当你着手处理城邦事务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想望的就不足奇怪了。

经过这番交谈苏格拉底总结出,要想成为一个城邦的政治家,光靠想没有实际的付出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实践。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都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很多人过得并不很好的原因就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毕竟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博览群书,并且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能实际运用到城邦的政治对策中去,对国家大事熟悉度要了如指掌,之后成为政治家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柏拉图的观点

“一个能够真正从事哲学学习的人,应当具备良好的记性,善于理解,心胸宽广,视野广阔,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且有节制这些品质。”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品质,是相当优秀的人,是全能型人才,是城邦统治者的不二人选。城邦的统治者们应该具备哲学家那种认真而严肃的追求精神,使政治的伟大与智慧结为一体。“我们有必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无论什么样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他势必都要考虑一下他的子民的利益。”身为政治家还应该关注民生利益,并为之付诸实践。这一点和同样师从苏格拉底的色诺芬的观点不谋而合,看来二人受老师的影响也是很大。柏拉图认为在最理想城邦中的政治家、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这也是一种必然。鉴于他自己本身就是哲学家,如此支持哲学家从政,也反映他自己想从政,将哲学思想转化为政治实践的理念。这种想法固然是情理之中。体现了对当前统治者的不满与批判,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一批哲学家想成为城邦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抱负。

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全体公民不必都是善人,其中的统治者和政治家是否应为善人?以统治者来说,其品德就相同于善人的品德;好公民和善人的品德虽不是所有的公民全然相同,在[作为统治者]这一部分特殊的公民,就的确相同。

亚里士多德在区别公民的德性和善人的德性的时候,重点提到了统治者的德性。对城邦统治者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高标准严要求。城邦中的统治者高层既要有好公民的品德又要有善人的品德,二者兼具。善人近乎“完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审美观念,兼具内在和外在美好的条件。亚里士多德提出在最优良的城邦中,统治者和政治家都是最优秀最好的,不仅要具备好公民的品德还需要具备善人的品德,对城邦政治家的定位相当高。因为作为城邦中的统治者高层,他们肩负责任重。作为统治者会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施政于民,其个人品德直接影响整个城邦公民的品德,所以必须对他们德性的要求就比一般公民德性要求高。实际上反映了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剥削阶级贵族政体的要求,美化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而找的“借口”,理所当然的将平民和奴隶排除在统治者人选的范围之外。现代社会,从理论层面上讲,一个国家倘若要达到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对政治领导高层们在品德方面的要求要比对一般社会大众要求高,因为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有能力制定优良的政策,带领人民进行更完善的政治建设。

四、结语

柏拉圖、色诺芬、亚里士多德在如何成为政治家这一点上各自有独特的见解。柏拉图之所以要让哲学家当政治家,是因为他“一刀切”地认为只有哲学家具有正义,具有理性,能公正的对待万事万物;只有哲学家能更好的统治城邦,建设城邦。当然此处的哲学家是有前提限定的:获得合适教育的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成为城邦的政治家,说明柏拉图非常重视对哲学家的正确教育,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再来看亚里士多德,他对政治家定位是相当高的,这就很自然的就排除了工匠、奴隶、商人这些天性低贱的人成为统治者高层,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至高无上性。色诺芬就比较实在,拥有一般大众朴素的正义观,认为政治家你就得具备广博的知识并付出实际行动就可以了。色诺芬与前两位相比而言,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恰恰因为对哲学的不专业,他所传达的思想才显得真实易懂。抛开苏格拉底如何说教我们暂且不谈,色诺芬记录老师苏格拉底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色诺芬是非常崇拜和拥护自己的老师,他始终认为老师并不是所谓的蛊惑年轻人,他只是简单的很喜欢和青年人交谈,教导青年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认知,也不应该有腐蚀雅典青年人的思想罪名,老师的那些说教而是句句在理的思想指导。老师是一位英雄,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一心为城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诫年轻人要想成为一个好政治家,要有满腹知识和品德准备,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在阐述如何成为一个好政治家时,不仅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还要有益于朋友和城邦,这一点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也提出过:“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语录。

色诺芬所记录的苏格拉底对政治家知道的如此之全面,而格老孔却知之甚少,表面看好像是暗讽了格老孔,实际却美化了苏格拉底的睿智博识的形象。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格老孔是不是真的被苏格拉底劝服,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该如何成为一个政治家,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苏格拉底的说教技巧和丰富的学术观点,并且真切的感受到了色诺芬的立场:政治家所要做的不是要搞那些“虚”的东西,光靠想是不行的,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做出来一些有益的事情出来,这样终可以成为优秀的政治家。

参考文献:

[1][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六P106.

[2][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六P108.

[3][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六P109.

[4][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六P109.

[5][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六P110.

[6][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六P111.

[7][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卷六章一P166.

[8][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卷一章二P21.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卷三章四1277a10.

作者简介:周亚男(1992-)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大学法学院2016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猜你喜欢
善人城邦统治者
为善赎罪
老善人
善人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