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译著中的现状及编辑加工技巧的探讨

2019-03-21 13:08
传媒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译著医学类原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 杭州 310048)

出版译著是为了传达本土所未有的思想,医学译著对我们了解世界医学前沿知识,推进我国医学事业不断前进,助力国民健康与疾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引进版图书即医学类译著的图书编辑加工工作。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类译著的现状,探讨医学类译著的编辑加工技巧。

一、医学类译著的现状

在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医学著作的同时,以下这些著作在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1)翻译稿中同一个专业名词被翻译得有多种中文名称,且在全书中的分布位置散乱,为全书的统一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可能的原因有译著的作者团队未事先翻译索引里的专业名词,未做好统一专业名词的名称工作;编辑未能事先介入翻译过程中,未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英文原著中同级标题只出现1个。这种做法不太符合中国出版行业中的习惯,要么将这级标题与其上一级标题合并,要么将这级标题与其所属的正文融合。

(3)英文原著图片中的标记(字母组合或文字)存在大小写混用、拼写错误、下标与小写混用,以及用同一个简称指代很多相关的不同术语等问题,如“AO”或“Ao”都指代胸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等或与主动脉有关的名词,均因这些相关名词的英文词组中含有“aorta”或者“aortic”,甚至还出现了用“AA”来指代升主动脉,因为升主动脉的英文词组为ascending aorta,取两个单词的首字母,即为“AA”。

(4)英文原著中的图片来源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遇到来自第三方的图片,就涉及图片的版权问题,这时又该如何妥善处理?另外,如何获取英文原著中的没有版权问题的图片呢?

(5)在同一本英文原著中的图片有的有图题,有的没有图题。这在中国出版行业里会被认为是图题缺失的错误。

(6)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直译,而作为译著的编辑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本土化处理。如翻译内容里的“我们实验室”并非指的是译者他们自己的实验室,而是英文原著中作者的实验室,这时就需要做下脚注说明。类似的有“作者”,此“作者”非彼“作者”。

总之,国外的出版规范并没有国内那么的规范与严格,英文原著中的编辑和作者的不拘小节,这在中国的出版行业里是会被编校质量检查所约束。那当国内的编辑遇到译著时,该如何有效应对呢?笔者在这里分享几条编辑加工的技巧供同行一起探讨。

二、探讨医学类译著的编辑加工技巧

(一)前期准备

(1)翻译索引。作者的翻译团队在正式开始翻译前,编辑应对整个翻译工作起到引导作用,请译著的主要负责人确定原著中索引的翻译,一经确定,就需要各个翻译人员按照确定的名词译法进行翻译。在确定各个章节的翻译人员的同时,对于原著的电子稿最好进行索引名词的检索标记,这样方便翻译人员识别索引名词。

(2)确定中文版图书的标题层级格式。首先,要明确英文原著中各个标题层级的关系。英文原著的标题层级表示方法一般以字号大小、是否有背景填充色、正斜体来区分。往往层级高的标题的字号大,且有背景填充色。反而,层级最低的标题的字号同正文字号相同,且是斜体的(正文为正体的)。

其次,以每一个章节为一个单元,从英文原著标题的大层次到小层次来依次确定在中文版图书中所对应的标题层级格式,如“一、”“(一)”“1.”“(1)”等。

(3)标记英文原著书。根据确定好的英文版与中文版各标题层级之间的对应表示法来标示和转换英文原著中的标题。“转换”是指在遇到英文原著中同级标题只出现1个时,要么将这级标题与其上一级标题合并,要么将这级标题与其所属的正文融合。标记同一个章节中各级标题下方的段落数,以及每个章节中的总图片数和总表格数。此举有助于译者和编辑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翻译内容。标记正文中的图片、表格出现的位置,此举有助于在图片、表格不符合“文前图后”的规则时,能快速定位图片、表格应该出现的位置。

(二)审稿中的工作

按照前期工作确定好的标题层级检查、修改译稿,同时检查、修改译稿是否存在遗漏翻译的内容,在合适的位置标记遗漏翻译的内容。着手进行大致的统改工作。医学类书稿里的统改替换工作涉及医学类规范名词,如“适应症”或者“适应征”要改为“适应证”,类似的还有“禁忌证”等。涉及的统改替换工作还有中英文的单位(如:“厘米”与“cm”,“分钟”与“min”,“毫升”与“ml”等),统计术语字母的正斜体和大小写(如,“P=0.95”“P=0.95”“p=0.95”),以及翻译语言的差异(如,“2星期”与“2周”)。可在审稿时,准备一张白纸方便记录遇到的需要统改的信息。

在审稿时会遇到只有英文简称但无英文全称的名词,此时按照确定的规则(英文词组小写,专有名词除外,简称字母大写)来完善第一次遇到的英文简称的名词,补录对应的英文全称。

遇到来自第三方的图片时,必要的下脚注解释是需要的。比如,来自第三方的图片对应的英文图题保留而不翻译。遇到来自仪器输出的图片,但图片上对于同一事物的标记前后不一致(有的是全称而有的是简称,有的是大写字母而有的是小写字母,有的是拼写错误,甚至有的是模糊不清),可在书稿目录前设置一页“本书翻译说明”来解释这些不方便修改的情况是为了尊重原著而保留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引进一本优秀的医学类著作,要想做好其翻译工作,必须要求译者和编者相互配合,译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编辑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编辑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译著医学类原著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学译著《行军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拔牙
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修订补充手稿辑录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一本迟到的译著——评《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中译本
水家乡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