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探讨

2019-03-21 00:39熊炜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

熊炜

摘 要:近年来,中职生暴力事件时而见诸报端。中职生发生暴力事件,是由于他们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也侧面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中缺少生命教育,缺少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分析,不能给予中职生必要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岗位也十分不利。本文阐述了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积极生命教育。希望我国的中职生在生命教育的作用下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校园生活和今后的工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等职业学校 生命教育 探讨

一些中职生进入中职校园的大门后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同时当前社会上对学历的重视更加导致中职生认为自身存在价值不高,会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从健康心理学的教学上看,大多数中职生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够成熟,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较差,容易失去学习和前进的动力。与此同时,当前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中职生在复杂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容易出现攀比的情绪和心态失衡的情况。如果中职院校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内心将会更加脆弱,甚至有可能出现行为失控的情况。因此需要在中职院校有效开展生命教育,这是大有必要的,可以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生命意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关注和倡导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研究人们如何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关注人们的幸福健康。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说,生命教育倡导人性的回归,关注人们的健康发展。对于中职生来说,更加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积极生命教育有如下内涵表述:尊重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唤醒学生内心强大的力量,帮助中職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做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与社会共荣共生,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出以下方面内容:

1.关注中职生生命价值教育,引导中职生珍爱生命

对于每个人格健全的人来说,都要珍视生命的可贵,生命只有一次,存在很多的未知,需要让未知的生命过得更加精彩。积极生命教育有效利用启发等手段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实现梦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加强学校生命责任教育,塑造中职生积极人格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过于重视道德层面的灌输,大多数中职教育对中职生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较少,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很多学生表现出的品行甚至严重违背了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如果对中职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就会逐步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悟生命的真谛。学生在生命健康教育下会形成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和自立的品行,形成积极的人格,同时自身也会善待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国家负责。

3.强化学校生命体验教育,提升中职生的幸福感

人们都在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在积极生命教育的引导下,当代中职生会产生生命责任意识,明确生命存在的价值。作为中职院校,要组织和开展多种体验活动让中职生去领会幸福的意义,在参与中去思考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究竟什么是幸福和快乐。通过生命体验教育,学生将会逐渐找到幸福感,去感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心,懂得自身只有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才能让自身更加强大。

二、中等职业院校在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中职生命教育,普遍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严重不够,因此生命健康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观念守旧且目标模糊

近年来,虽然中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生命教育依旧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中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教学,缺乏对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视。同时,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对健康教育进行了宣传,但是没有深入结合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另外,很多中职院校主要把生命教育的重点放在“问题”取向上,只看到部分问题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实际的心理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没有深入到对生命的终极价值思考。很多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也没有得到发扬,致使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闪光点,出现自卑心理,变得冷漠,出现对社会和生命的淡漠,美好的人生愿景也就更加无从

谈起。

2.内容空泛且缺少活力

社会普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中职生,认为中职生专业技能一般,而中职生也会陷入外界的偏见中,认为自身今后的工作没有价值或者发展前途渺茫。以上外因和内因都会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自卑和抵触情绪,进而产生更加负面的情绪,不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时常感到困惑。再加上大多数中职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对于教师的心理疏导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还有很多中职院校对生命教育敷衍塞责,没有结合中职生独有的心理特点和阶段特征,致使生命教育缺乏实效性。此外,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普遍较为枯燥,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不能得到保证,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宣讲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听讲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也不能联想到自身的情况去分析如何规划人生目标。

3.载体单一且难成体系

当前,很多中职院校都没有设立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通常只是在学校的讲座或者班级会议中有所提及,从校园到班级都没有形成浓郁的生命教育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从实际操作上看,很多健康教育也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大多数生命教育通过知识宣讲进行,没有通过课外实践环节进行配合补充,学生的参与热情没有得到调动,出现与生活脱节的情况。很多学校即使开展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形式上也较为分散,没有构建出完整的体系,因此也阻碍了生命教育发挥出实效性。

三、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积极生命教育

1.倡导科学的教育理念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指出,需要对不健康的和健康的人群进行全面研究才能构建出完整的心理学。因此,中等职业院校要想开展生命教育也必须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就可以帮助一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打开心结,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时也能照顾到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用长远的眼光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积极的品质。在生命教育中要把这些闪光点融入其中,贯穿幸福、自由、尊严等因素,引导学生去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疑虑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且告知学生经历困难和面对问题也是成长中必然经历的,通过生命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在积极的心态下更好地去化解这些问题,进而得到良好的感知体验,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

2.完善积极生命教育的课程

之所以生命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较为欠缺。因此,从学校层面上讲,需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使全校教师都树立明确的教学态度,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动、自然地进行生命教育。对于专门的生命教育课堂来说,也需要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诸如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等,从而打造积极的、完善的生命课程体系。对于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也要注重学科渗透。中职院校需要将生命教育课程设置为同专业课一样的地位,把生命教育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同时学校需要进行教材的研制和开发,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教师,以此加强对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管理。在学科渗透上,需要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去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

3.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

中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时刻感受生命教育,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会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不断地思考生命的意义,进而努力通过自己的奮斗去实现人生价值。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中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我国希望把中职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部分中职生来说,生命教育同样需要受到重视,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戴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5).

[2]张婷婷.积极心理学影响下如何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发展[J].大众科技,2015,17(4).

[3]张玉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22).

[4]邵雅利.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1).

(作者单位: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