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打造先进班集体

2019-03-21 00:39贾志君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成因

贾志君

摘 要:目前中国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理念、现状和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先进班集体的形成,而学校、教师和家长无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考虑,因此笔者学校通过一系列多角度、多元素的研究,对如何打造中等职业学校评选先进班集体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先进班集体 成因

一、中等职业学校先进班集体现状

以往班集体管理大多停留在“班主任一统化”的统一管理方式,很少对其他方面的配合有要求,且对先进班集体的结构研究极少,使研究和实践培养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建立先进班集体若没有一定的新理念和意识,对先进班集体形成的结构构成和内涵变量不了解,就很难对班集体进行有效培养。

二、先进班集体影响因素的研究及突破性进展

针对中职班集体管理现状,笔者试图在先进班集体的管理理念、新举措、结构构成、内涵变量四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和突破。

1.更新先进班集体管理新理念

(1)引入丰富的先进班集体培养内容。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品牌特色和专业导向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加入可为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打造个人品牌,同时建设特色班级、打造品牌班集体、成就优秀班主任。

(2)树立先进班集体意识(师生双方)。先进班集体意识是指师生对班集体共同努力进步的一种认知取向。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提高先进班集体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翻阅书籍、网上检索、课堂灌输、经验交流等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班集体意识。

(3)营造专业化氛围。俗话说:“环境造就英才”。毫无疑问,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营造职业化校园文化、顶岗实习等活动的开展为班集体营造出一种较强的专业化环境和文化环境氛围。

2.先进班集体管理研究方法新举措

为了避免以往先进班集体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使研究结果更客观、准确,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性,笔者采取了三大研究方法的新举措,即理论结合实践、过程结合结果和主观结合客观。

3.结构构成

(1)培训新生班主任。众所周知,现在的中职生思想活跃、行为超前,不服管教,这些特点让教师在教导新生班时都会觉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更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在新生报到前,学校应该先对新生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使其提前熟悉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情况,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2)建立班级电子档案。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情况各异,要想在短时间内重新组建一个具有一定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班集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学籍信息表、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家长的反馈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不断完善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并汇总录入到计算机中备份,形成班级电子档案以备用。

(3)组建班委会。班主任在新生班级管理中需要独具慧眼,通过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发掘人才。班委会的组建主要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大致拟定班委竞选名单,对拟定班委人员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竞选,对拟定班委人员进行就职培训,最终确定班委最终人选。

(4)多种专业化约束机制,一个全方位监督体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目标,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商讨制定本班职业化的约束机制和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班集体管理信息反馈系统。

一是师生共同建立约束机制。笔者参考企业的“五常”管理法并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公约》的制定中,主要针对本班的班风、学风、学习氛围、教室环境、卫生情况、安全情况等常规管理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和详细的考评程序。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一个《班委管理制度》,因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是一个战斗堡垒,班级凝聚力、学习氛围、人气指数、关爱系数,均与其有莫大的干系。

二是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平时课堂教学的不足及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特制定《社会实践大课堂制度》,主要体现在搭建校企互动平台,达成校企互动;建立社会职业岗位实践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建立顶岗实习制度,规范学生实习过程。

三是建立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建立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班集体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学生管理信息反馈子系统、教师管理信息反馈子系统、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反馈子系统和督导人员信息反馈子系统。通过各个子系统全面、快速、准确地反馈先进班集体的成长状态并进行可行性评估。

4.内涵变量

(1)逐步摆脱班主任“一统化”模式。长久以来,中职班级管理都采用班主任“一统化”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还给班主任带来巨大的工作量。所以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了“四大融合、一个助力”的方式来逐步摆脱班主任“一统化”模式。

一是生生融合。生生融合仅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调动积极性和培养集体荣誉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引入了小型辩论赛、技能比拼、特长展示、“比、学、赶、帮争上游”等多种新的激励班集体积极向上的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是师生融合。师生融合主要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笔者在先进班集体培养过程中发现常用“暖心交流”、巧用“语言艺术”、借助“多元互动”、善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可以赢取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促进师生融合。

三是班生融合。班生融合主要指班干部刚上任期间,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帮助其尽快在班集体中树立威信、提高号召力和影響力。通过班委交流会、实战演练等形式,使整个班委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融合。

四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主要指中职学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医疗行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在研究过程中,医校合作理事会、校企文化融合纽带和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成立为医校双方共同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途径。

五是家庭助力。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班级培养的一个侧重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家长协会”的成立、“专家讲座”的开展、“家校互动平台”的建立,使家长教育资源群体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制定出一套师生双方多元化、多层次考评体系

一是“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结果评价主要指以量化的最终结果来评定先进班集体成长的一种评价形式。过程评价主要指对先进班集体成长过程中具体表现进行实时反馈的一种评价形式。前者虽然对班级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某些时候也会有其局限性,如班级中的智育一项所占比例极高出现了“垄断独占”等现实问题。笔者为了强化班集体在过程中的价值,引入了一种科学的归因分析手段,即“过程评价”,为结果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也使结果评价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互补。定量评价主要指对评价对象事事都要求量化,完全依赖于纸笔测验出最终结果的一种评价形式。定性评价主要指根据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做出有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形式。后者相比前者更加关注评价对象在“质”方面的发展。如在特殊专业班级里,教师可以把平时技能操作的过程中给予现场和专业的评价作为“定性评价”,并将分数按比例纳入评价体系中,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互补使用。

三是“奖惩评价”与“发展评价”并存。奖惩评价主要指学校根据评价最终结果做出以奖惩为目的的一种评价形式。发展评价主要是指为班级建设发展和对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前瞻性的评价形式。前者虽对班集体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奖惩的“度”要拿捏好,否则可能会对班集体成长产生消极作用。而后者则是动态地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不以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做出终结性评价。因此,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其发展性价值,做到“奖惩评价”与“发展评价”并存。

四是“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校内评价主要指学校内部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予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卫”各方面表现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校外评价主要指医疗单位依据学生实习评估标准,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出的一种专业性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逐步将班级的评价由校内评价逐渐向校外评价延伸,它是人才评价与实习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相结合的一个全方位评价体系。“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可以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实习生在医疗单位与在校期间培养的全过程,对健全现有的评价机制起重要的作用。

五是“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结合。共性要求主要指班主任用统一制定的标准管理所有班级。尊重个性主要指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考虑共性指标的同时又兼顾专业的个性差异。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在在同一阶段,对不同类型的班级,鉴于个人风格和优势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既肯定其某方面的成绩,又鼓勵其全面创优。因此,在考核评价对象上,要坚持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的统一。

三、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设想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是参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有待提高;二是师生对班集体建设热情度、积极性不够高,配合上略显欠缺;三是经费和场地受到限制。今后研究设想是依托网络环境,优化先进班集体的管理策略,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点带面在阳泉市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大力推广交流,最终冲破固有思维定式,形成新的先进班集体模式研究特色。

参考文献:

[1]邓敏,郭乔森.高校先进班集体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2(3).

(作者单位:阳泉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成因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