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

2019-03-21 03:41李守伟李光超李备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年2期

李守伟 李光超 李备友

摘要农业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虽然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愈发受到关注。农业补贴政策通过影响农民的预期收益,影响其生产方式,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有效控制农业污染为目标,将农业补贴政策划分为产量补贴政策与绿色补贴政策,并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古诺竞争博弈模型,进而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补贴政策在均衡状态下的环境重要性、污染排放率、农业补贴率、排污税率等因素对补贴效应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在两种补贴政策下,均衡农产品产量、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福利都随着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②绿色生产投资量随着绿色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③在产量补贴政策下,均衡农产品价格随着补贴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农业排污量随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绿色补贴政策的作用恰好相反。④与产量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绿色补贴政策下的农产品价格较高、污染排放较少。但生产者剩余和政府预算支出则不确定。还发现,存在一个边际补贴率的阈值,当边际补贴率低于阈值时,与产量补贴政策相比,绿色补贴政策下的均衡农产品产量和消费者剩余较高。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绿色补贴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粮食数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相互矛盾”困境。采取低于阈值的产量补贴率和高于阈值的绿色补贴率的补贴政策组合策略,可以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污染;补贴政策;补贴效应;古诺竞争博弈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9)02-0097-09DOI:10.12062/cpre.20180704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用7%的全球耕地面积成功喂养了全球20%以上的人口[1]。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2]。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日益严重的农业污染已成为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3-4]。虽然农业补贴和排污税收是两种降低农业污染的有效调节方法[5],但是农业补贴和排污税收能否激励农民实施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质疑[6-8]。因此,本文从农业补贴的目的、内容和特征出发,选取产量补贴政策和绿色补贴政策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入排污税、排放率等,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博弈模型,分析补贴政策对于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

1文献综述

造成中国农业污染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我国粮食自给率要保證在95%以上。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使得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等特征[9],而且随着农业工业化的提速,污染排放问题也愈演愈烈[10]。近20年来,伴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中国化肥施用量也在逐年飞速地增长,如图1所示。张舰等[11]研究发现,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越高,下一年使用量会更高。陆文聪等[12]研究发现,化肥污染对粮食作物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化肥污染量每增加1%,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环境效率分别下降10.38%、13.45%和13.19%,这表明化肥污染对粮食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环境惩罚”效应。预计未来化肥对粮食产出的边际效用将持续下降,单纯依靠施肥量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或已走到尽头。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物质,使得中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13-1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减少农业污染势在必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政府试图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2015年4月农业部下发《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形成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农业面源污染解决方案,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15]。

如何降低农业污染?魏欣[16]认为,构建一个纵横交错、刚柔相济、全面系统的管控体系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从政府管控角度来看,农业补贴可以用来刺激良好的行为[17-18],而排污税收可以用来抑制不良行为。李慧[19]认为应该同时实施具有正外部性行为的补贴和具有负外部性行为的征税。熊冬洋[20]研究认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不但要改变基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单一目标的财政补贴政策,还要适时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环节开征环境特别税。Abadie等[21]也同样建议使用税收和补贴来降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Chen等[22]研究了农业补贴中的面积补贴和价格补贴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司言武[23]通过分析中国现有治理农业非点源水污染的政策不足,提出用征收污染产品税的方案来解决目前农业污染问题。Nie[24]和Chow[25]都强调了污染税对污染排放规制的影响。谭君[26]认为,在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单依靠税收手段,应该以完善的立法为基础,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的配合运用,以技术推广和监督反馈为主要形式,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管控体系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李秀芬等[27]建议我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从政策和法律上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规范,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实行源头控制,并辅助以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农业补贴制度体系,包括农民收入补贴、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支持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农业财政补贴、农业基础设施补贴和资源环境保护补贴、农业创新补贴[28-30]。2016年底,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考虑环境重要性和边际排放率,将污染税与农业补贴相结合,构建农民合作社在不同补贴政策下的博弈模型,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比较两种农业补贴政策的不同效果,得出绿色补贴优于产量补贴的结论。此外,还找到一个农业补贴率阈值,可以成为缓解中国农业发展困境的调控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补贴增加了粮食数量,但也增加了农业污染。也就是说,农业产量补贴不利于环境保护,对中国农业严重污染的现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绿色补贴有利于农业污染的缓解,应逐步降低产量补贴、提高绿色补贴。

本研究假设不同农业补贴政策的边际补贴是相同的。如果在不同补贴条件下补贴率不同,还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从而进一步研究可以放弃相同的补贴率假设,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获得最优补贴率。另外,政府同时实施的产量补贴和绿色补贴,可以获得最优比例。因此,采用更复杂的补贴政策框架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编辑:李琪)

参考文献

[1]PIAOS, CIAIS P, HUANG Y, et al.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J]. Nature, 2010, 467: 43-51.

[2]TANG K,GONG C,WANG D.Reduction potential,shadow prices,and pollution costs of agricultural pollutants in 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541:42-50.

[3]HUANG J,YANG G.Understanding recent challenges and new food policy in China[J].Global food security,2017,12:119-126.

[4]LAI C,HU S,WANG V,et al.Agricultural R&D,policies,(in)determinacy,and growth[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17,51:328-341.

[5]NIEP, CHEN Y, YANG Y, et al. Subsidies in carbon finance for promoting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39: 677-684.

[6]邱君.农业污染治理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吴连翠,谭俊美.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及产量效应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9):100-106.

[8]CHENY,WAN J,WANG C.Agricultural subsidy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demand elasticity[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5,61(1):39-49.

[9]周博,翟印礼,钱巍,等.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15 (11): 15-19.

[10]胡川,陈静,袁梦琛.我国农业产业链持续低碳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8): 152-161.

[11]张舰,亚伯拉罕·艾宾斯坦,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环境污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 (3): 149-160.

[12]陆文聪,刘聪.化肥污染对粮食作物生产的环境惩罚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5): 1988-1994.

[13]LIJ,RODRIGUEZ D,TANG X.Effects of land lease policy on changes in land use,mech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J].Land use policy,2017,64: 405-413.

[14]梁流涛.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74-80.

[15]杨雪.农业部: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趋势[J].农村·农业·农民, 2015(6): 26-27.

[16]魏欣.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17]冯海发.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J].农业经济问题,2015(3):8-10.

[18]吳连翠,柳同音.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00-106.

[19]李慧. 构建经济激励机制及服务体系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D]. 上海:复旦大学, 2011.

[20]熊冬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财税政策研究[J]. 财会月刊, 2012(5):32-33.

[21]ABADIEL M, GALARRAGA I, MILFORD A B, et al. Using food taxes and subsidies to achiev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Norwa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34:  280-297.

[22]CHENY H, WAN J Y, WANG C. Agricultural subsidy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demand elasticity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zemedelska ekonomika, 2015, 61(1): 39-49.

[23]司言武.農业非点源水污染税收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9): 6-9.

[24]NIEP. Innovation considering pollution emission and energy input [J]. Energy & environment, 2013, 24(6): 953-964.

[25]CHOWG C.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ies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11, 16(3): 339-348.

[26]谭君. 税收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27]李秀芬, 朱金兆, 顾晓君, 等.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 20(4): 81-84.

[28]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思路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8):3-11.

[29]高玉强,沈坤荣.欧盟与美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4(2):173-177.

[30]陈颂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补贴体系[J].农村经济,2007(4):15-18.

[31]MEDELLNAZUARAJ, HOWITT R E, HAROU J J. Predicting farmer responses to water pricing, rationing and subsidies assuming profit maximizing investment in irrigation technology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12,108:73-82.

[32]NIEP. A monopoly with pollution emission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2, 55(6): 705-711.

[33]CHENY, WEN X, WANG B, et al.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regulation: how to subsidize agriculture?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64: 25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