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少儿期刊编辑的探索路径

2019-03-22 02:41
传播与版权 2019年6期
关键词:期刊内容

胡 艳

(浙江省期刊总社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6)

虽然由于少儿读物的特殊性,少儿期刊不像其他期刊一样在新媒体的攻势下首当其冲,但作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与发布者,少儿期刊编辑也必然会受到媒介环境的影响,促使其在工作模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意识上都发生转变,在内容创作、呈现、传播上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期刊受到的冲击

(一)阅读的感受

新媒体强调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比如我们阅读网上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链接到其他相关的文章;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哪里不会点哪里”,轻轻点击一下就会弹出提示框告诉我们它的意思,甚至播放一段动画或音频给我们演示讲解。随着科技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读者将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

(二)阅读的交互性

在传统出版里,信息是单向传播,出版单位采集加工信息,然后印刷发行最终分发到读者手中,读者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新媒体则通过双向传播赋予受众自己发声的权利,在新媒体平台的“阅读”体验里,读者可以“赞”自己喜欢的内容,“踩”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有疑惑可以得到即时响应,有读后感可以随时发布,与网上与自己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的网友实时交流。

(三)阅读的方式

新媒体可以低成本地跨地域传播。我们购买一本书或订阅一份杂志,邮寄需要时间;收到之后,也不可能随时带在身边。而新媒体,光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其自身的小小内存就足够存储无数本书籍的内容,更别提它还连接着互联网,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新的内容。订阅的电子书刊、新闻信息源,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不可否认,新媒体具有很多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优势,它们凭借这些优势,给人们的思维模式、表达模式、学习和生活习惯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大潮下,我国很多传统报刊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二、少儿期刊的特殊性

(一)受少儿的认知能力和经济能力限制

少儿读物不像其他期刊是读者直接购买,其往往是由少儿的家长购买,因而在少儿读物的选择上,家长的意向是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对于幼儿读物,家长才是“第一读者”;而大年龄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在购买时也往往由父母“把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中介、主导作用,以及他们对孩子教育上的保守性,都使得他们对良莠不齐的数字化内容持保留审慎的态度。

(二)少儿期刊与学校教育具有天然的相关性

无论少儿期刊以教辅还是科普为主,都必然与学校教育产生密切的联系。因此,少儿期刊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出版都需要和学校教育保持步调一致,甚至连后面的营销推广也往往与学校密不可分。而学校相对于整个社会是相对封闭独立的存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材、教辅书籍仍然是纸质的。

(三)外界往往以为少儿期刊内容“低幼”所以门槛不高

事实上,由于儿童自身的接受能力,少儿期刊的编辑其实需要非常高的专业度。儿童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是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只有当这些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融合在一起时,新知识才能为他们所接受。这就要求编辑对少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对少儿的情感反应有比较敏锐的共情同感,才能知道他们想读些什么,才能知道怎么表达他们能看懂、能接受。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和经验的累积,是习惯快速批量“生产”内容的微信公众号、数字期刊等新媒体所不能轻易模仿的。

三、少儿期刊的不足之处

(一)形式不如新媒体有趣

由于原则的限制,少儿期刊的内容不能也不应该做得像动漫、游戏和一些网络内容那样“紧张刺激”,所以目前趣味性的不足之处,主要还是在表现形式上。

(二)交流互动较新媒体少

由于纸媒的二维限制,期刊与小读者的交流互动不如新媒体那么方便,导致目前的互动频率较低、互动形式不够丰富,基本上限制于诸如读者来信、有奖征答、比赛征文之类,小读者很难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时效性不够强

受限于传统期刊的出刊流程,绝大部分期刊内容都是提前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组稿、审稿、排版的流程。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很多时事热点、流行热事都无法及时在杂志上呈现,读者相当于大部分时候是在阅读一些“旧闻”,期刊内容的新奇度自然会被打折扣。

四、少儿期刊编辑可以进行的改变和创新

(一)运用新媒体手段,让阅读更有趣

独特鲜活的栏目与内容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目前少儿期刊内容趋同,栏目设置大同小异,因此打造特色有趣味的栏目显得尤为重要。有趣的内容,重点不只在于文字写得多么风趣,更重要的是内容能不能让读者感兴趣,要注重童趣的表现形式。少儿期刊不是教科书,也不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应注重趣味性行文风格,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用生动的故事、趣味化语言、精美有趣的图画等,让杂志的内容风格生动活泼、充满生机。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迅猛发展,各种自媒体纷纷在这个超级平台上占据一席之位。少儿期刊必须把纸刊作为一个平台,跟其他技术媒体合作,进行新媒体的融合嫁接,才能实现纸刊更加健康长效的发展。因此,少儿期刊在坚守的同时必须进行办刊思维和技术的创新。其一,与视频或音频公司合作,将纸刊中的故事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纸质刊瞬间活起来,从而吸引少儿读者成为忠实的粉丝。其二,与AR技术公司合作,通过扫码让刊物上的图片立体化呈现,并附带额外的知识讲解,这种AR立体卡片在丰富纸刊内容的同时更让少儿读者兴趣大增。其三,微信平台绝对不是纸刊内容的照搬,而是需要和其他媒体共同合作,推出全新的内容。

纸质期刊相比新媒体有所欠缺,主要是在表现形式上。儿童的求知欲旺盛,但关注点短暂多变,注意力不会持续很久,加上新媒体的潜移默化,如今单纯平面的文字和插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儿童的需求。特别是自然科普类的期刊,千言万语,有时候不如一段视频或动画来得直观。马奔跑的时候是几只脚同时着地?扬子鳄的叫声是怎样的?洗衣机是如何工作的?蜂蜜是如何建造蜂巢的?这类内容借助视频音频来展现当然会更生动。在杂志上巧妙运用“数字化”很重要。如果一篇文章是小作者的才艺展示,扫一下旁边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她的舞蹈表演;如果一篇文章是讲长城旅游,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进入长城的三维全景照片,可以触控上下左右变换视角;如果一篇文章中提到鸵鸟的叫声,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听到声音。借助新媒体的手段,可以丰富期刊的表现形式。

(二)强化儿童本位,让读者参与更多

少儿期刊要跟少儿读者保持常态的亲密接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种方式就是经常性地举办各种活动,比如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绘画大赛等,打造少儿期刊的品牌效应。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号召少儿读者参赛,并提供丰厚的奖品,为期刊聚集人气,也可以为网络平台增加粉丝量。把活动当成桥梁,可以极大地拉近读者与刊物的距离,让读者与刊物实施有效的互动,大大提高刊物的品牌效应。另外,在刊物上也可以开辟互动式栏目,鼓励小读者热心参与,为孩子们提供发表文章、书画艺术作品的空间,还可以在期刊上和相关活动中鼓励他们与其他同龄人交流。在期刊上发布话题,通过纸刊上的二维码和公众号征集孩子们的看法,再呈现在杂志上,小读者和家长都会自然地来关注期刊和公众号,小读者参与的热情也持续上涨。

(三)提升内容品质,细致做好服务

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是传播手段的改变,而无论传播手段怎样改变,对于内容来说,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内容总是硬道理,是刊物吸引读者的不二法宝。所以,对于少儿期刊编辑来说,坚守内容为王的信条无论何时也不能动摇。编辑进行选题策划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找到创新点和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内容品质依然是核心竞争力。只有从少儿视角出发,迅速跟进社会热点,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编辑出孩子们感兴趣的热门栏目才能拢住这群口味刁钻、好恶分明的“看客”,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杂志要有亮点,读者被亮点所吸引,产生阅读兴趣与热情,购买行为才有可能发生。最终打动读者、让读者下决心掏钱买书的真正动力还是杂志的内容,是内容的“货真价实”,是内容的“物有所值”。所以,读者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如何满足读者?这是需要我们编辑去认真研究与探讨的。坚持市场导向,做读者喜欢、认可的内容,需要切实有效的市场调研、读者反馈,不是坐在编辑部里就能实现的。

少儿期刊作为服务于广大少年儿童的知识和思想的载体,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应体现出以儿童为主体的特点。树立清晰的期刊品牌理念,积极进行品牌推广,不断创新和充实品牌内容,让少儿期刊品牌可持续发展。关注杂志细节,并不仅仅是突出和展示杂志的优势和亮点,更重要的是编辑在杂志整体运作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比如给少儿读者看的内文,字号略大,字体娟秀,版式活泼,插图精美,形象可爱,故事有趣;有的还要加拼音,加动手画画与做游戏,附赠贴贴纸,甚至赠送玩具,等等。不仅如此,编辑们在制作纸质化内容时,还要加入了新媒体手段,如利用二维码等形式来延伸少儿读者的平面阅读感受。小读者通过二维码的扫描读取,能听到音频或看到视频,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刊物上所呈现或未呈现的内容,弥补了传统纸质期刊所不能给予小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这些手段的应用,都需传统少儿期刊编辑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新媒体业态动向和专业技术,这样才能从容不迫地用内容说话,用内容致胜,真正体现内容为王的价值。

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让传统期刊行业面临持续下滑的困境。然而,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同样给期刊产业的变革带来新的能量。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只有拥抱变化,以新技能、新智慧、新方法来应对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挑战,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的业务生产模式,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期刊内容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期刊问答
期刊问答
期刊征稿进行时
主要内容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