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湛江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19-03-22 10:45陈凯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幼儿园专业

陈凯莉

校企深度合作是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闭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岗位需求。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和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湛江开放大学始终保持与企业深度合作,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借助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共同完成为幼教市场输送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任务。

一、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跟踪实地走访见习实习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他们见习实习回校后的反馈,总结出校企合作普遍存在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一)“校企合作”局限于浅层次的合作

校企合作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聘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座、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以及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习等浅层次的合作上,这一比例达到了75%。

企业与学校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校园合作开发教材、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管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科研项目研究方面的深层次合作较少。这些合作缺乏实质,合作模式单一,多数学校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扩招后学校资源不足的手段,而不是为了深化校企合作,不少企业(幼儿园)是为了解决短期用工问题。

(二)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够

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一般以民营幼儿园为主,这些幼儿园的资金有限,在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成本与收益,对于短期实习的学生不会不计成本为其提供免费培训和传授核心技能,大部分实习学生都是从保育员工作开始,幼儿园把学生当作免费或者廉价劳动力,提供的学习机会很少。[1]

学校是公益性培养人才,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系统行动中,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才能取得绩效最优化。在校企合作这个大系统中,社会、政府、院校和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要协调好关系。

(三)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宏观性指导性居多,缺少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和可实施方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得不到支持。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在合作中得不到资金补偿支持,所以幼儿园仅仅是简单的接手实习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上表现保守。经调查,幼儿园与学前教育专业定期开展科研交流的比例为12.75%;定期接受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的比例为21.24%;定期派遣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院校授课的比例为17.36%;接收院校教师到幼儿园挂职学习基本为0。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性不足,与企业的合作主要依赖于历史沿革形成的合作或者教育部门的安排,没有主动寻找新的合作关系。学校与幼儿园或者集团的合作,都是切面式培养,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没有幼儿园的参与,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幼儿园的要求,加上学生实习一般以短期为主,与幼儿园的长期用工相矛盾。[2]

这些问题导致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不高,消极被动。其根源在于院校没有完善的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度改革。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湛江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与企业取长补短,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学生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强化专业、注重技能、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为原则,坚持“校企共建、人才共育、困难共担、过程共管、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初见成效。

(一)建构“五模块——四环节”课程体系,实行“全学程”化实践教学体系

湛江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坚持以校企协同育人为切入点,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构“五模块——四环节”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课程实训、阶段性专项训练、岗位实践、技能竞赛、技能证书鉴定”五大模块的训练,借助“情境导入——案例分析——课堂演练——岗位实践”四个环节的学习,实现“全学程”化实践教学,[3]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增加模拟课堂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活用专业知识。例如,在《学前卫生保育》课程中,模拟幼儿园“晨检”“护理”等活动,了解“幼儿营养”“疾病预防”“应急处理”“卫生保健”等。

增强阶段性实训,即分项目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如在儿童歌曲弹唱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自弹自唱儿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室内外装饰、手工制作和幼儿园区域设计。另外,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外的专业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省市级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如讲故事比赛、活动设计大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等,连续多年多次获得奖项,还代表湛江市参加省里比赛并获奖。

为保证“全学程”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专业技能达标评定标准,建立专业课程考试题库,构建包括课堂评价、期末考试、技能比拼、汇演考验,实习考核等全方位、多途径的考核体系。让学生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与技能等级证”。

(二)构建完整的见习实习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障见习实习质量与效果,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完整的见习实习体系。

1.扩大校外见习实习实训基地。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见习实习环境,学校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内钢琴房、舞蹈房、画室、手工制作室、音乐教室等实训室。建立以湛江市为中心,辐射市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如91388 幼儿园、司令部幼儿园、城市阳光幼儿园、树童香槟幼儿园、湛江市第六幼儿园等与学校签约挂牌,并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与广州友才教育集团长期合作,旗下幼儿园辐射整个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先后与100 多家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实习保障。

2.合理安排见实习时间。学前教育专业采用“2+1+1”模式,以中专大专连读为主线,划分出“观摩实践”“体验式参与实践”“研究实践”三个子目标,体现教育实践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前两年,主要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弹、跳、画、唱等技能。第一学期为入门式职业体验实践,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参观幼儿园,培养职业认同感;第二学期为幼儿园保育见习,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特点;第三学期为教育见习,要求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整体的认知;第四学期安排以游戏为主的见习。

第三年为顶岗实习期一年,在实际岗位中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从业能力。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全面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为观摩教育实践阶段;第二阶段,要求学习独立带班,为参与教育实践阶段;第三阶段,要求编写教育实习总结,整理案例、个案观察记录、教育笔记,为总结研究教育实践阶段。[4]

第四年回校参加大专课程的学习,实现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过程,不断查缺补漏。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己欠缺哪一方面的知识,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

(三)“一对一”跟踪指导,建立现代师徒制

试点项目班级——园长卓越班和双语班的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了小组划分,定期到幼儿园实践实习。进入幼儿园班级,跟随幼儿园教师学习,并指定跟踪一个孩子的成长。第一年每周1次,主要以观察为主,渗透参与结伴孩子的保育工作和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第二年参与到幼儿园的保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第三年顶岗实习,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班级管理等。

学生与小朋友建立“一对一”结伴学习模式,从小班一直到大班,与结伴孩子“一对一”共同成长,从观察者到保育员再到配班教师最后成长为主班教师,真正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校园一体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成效

湛江开放大学与广州友才教育集团签订了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了包括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科研、实习与就业等一套完整的合作内容与模式。建立了遍布珠三角地区的教学实习基地,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等地的多家幼教机构建立了订单式培养,为学生解除就业的后顾之忧。

现阶段我校在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建设和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明显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我校招生和就业形势最好的专业之一,就业率年均在94%以上,对口就业率也超过95%。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为珠三角地区市、县幼儿园以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输送了大量人才,并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猜你喜欢
校企幼儿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爱“上”幼儿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