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联

2019-03-22 10:45曹国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学业成绩学习成绩

曹国立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主要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等六个方面。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也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心理素质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关注

成牧编著的《心理素质决定成败》中说“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关键,人生一世,每个决定、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句话的得失成败均悬于此。”小学生心理素质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如情感情绪不稳定、认识问题表象化、意志品质的脆弱、注意力的短暂不集中、自我效能感的外化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中,融入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是后续深入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其他学科或课程的基础,是准确而艺术地表达思想感情、描述和表现主客观世界的有效载体和工具。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与语文学习成绩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与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关系则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较好地了解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素质教育水平。

二、小学生心理素质与语文学习成绩的正相关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数十载,在教学实践中明晰地察觉到小学生心理素质与语文学习成绩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为此,在所教高年段和同事所教的低年段进行了“小学生心理素质与成绩的关系”调查问卷,问卷数据统计发现,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确实密切,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心理素质也明显更好,呈现正相关分布。

(一)小学生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

小学生智力因素是影响语文学业成绩的首要心理因素。

“智力是指生物的一般性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威廉·卡尔文《大脑如何思维》)小学生在“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诸方面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智力好的学生,记忆力强且识记的速度快,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够抓住核心和要点,想象丰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思考问题深刻且擅于触类旁通,有极强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问卷研究都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因素对语文学业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呈正相关性。

(二)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成绩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绝非是智力因素单一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双重作用影响着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才教授《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书中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一般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要素。

在小学生在学习“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诸方面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各个目标的实现。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进行识字教学,中国汉字多为象形字,学生对图画形象的认知远远好于抽象的识记,因此,对图画感兴趣或者在学前接受过绘画熏陶的小学生识记的效果就好,反之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阅读和写作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阅读是在作者的描述中总结概括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艺术或科学表达所带来的愉悦与收获,其中个人的求知需求、感情的共鸣与碰撞都会使作者与小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地进行探究,产生旺盛的求知欲,从而读懂并能准确地表达。如此一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沿着正确的思维轨迹顺利推进,成绩自然就会趋向良好。

三、从适应性视角看心理素质与语文学习成绩的关系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等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其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学习氛围、社会境遇、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小学生的无论是识记、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形成较深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十分直接的。正适应性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推进作用,负适应性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从适应性视角看人际关系,在小学阶段则表现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都会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和能力信息。学生之间关系协调良好,个体心态自由平静、舒缓放松,这种环境的适应性,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免受不良人际气氛和情绪的干扰,能根据语文学习内容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随时主动调整、调试自己的学习方式,跟随教师的变化而变化,或主动汲取或被动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学习,均在适应性下进行,会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逐步得到提升。

四、心理素质构成要素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影响

心理素质构成中的各要素对学业成绩都有影响,而对学习成绩好的小学生而言,心理素质中的“个性”对学业成绩有着直接影响。个体的执着与偏好会使小学生形成一种对新知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学习的不竭动力,而认知、适应性对学业成绩也有着间接影响。其中,智力、抱负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往往也会成为对小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诚然,不是每一个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学业成绩都好,也不是语文成绩好的都是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不过,基于调查问卷及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和心理素质都呈正相关态势。

综上所述,整体上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各因素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的概率较大,但个体的诸因素和外在的各种环境也会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出各种差异,所以要因材施教,不能机械地确定二者的关系,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将心理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教学,使更多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学业成绩学习成绩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名落孙山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