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户的调查手记

2019-03-22 16:37
财政监督 2019年1期
关键词:成家贫困户生活

●钱 琨

秋天的塞北,硕果累累,到处是金灿灿一片。

伴着绚丽缤纷的大好秋色,我们驱车来到距离赤峰90公里的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走访了赛沁塔拉嘎查的一个贫困户。

赛沁塔拉嘎查位于乌丹镇北边约9公里处,这里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和全国文明村。村里生活着526家农户,共2342名村民,有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毕常友夫妻一家,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病致贫户。

已入耄耋之年的毕常友,十四年前因病,瘫痪在床至今,多年的病痛折磨早已让毕常有神志不清,所有的饮食起居几乎全靠老伴张玉芝的悉心照顾。在他们家中,我们对年过古稀的张玉芝老人进行了调查走访。

忆苦,低收病重致家贫

毕常友夫妻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养育了三个孩子。两口子吃苦能干,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渐渐成长,各自成家。但遗憾的是因家中收入微薄,无力支付教育费用,孩子们都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当时学习最好的二儿子就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以在读完小学后就辍学务农。

孩子们长大成家后,夫妻俩因不识字且又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从未想过到村子外打工、生活。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们,也只懂得作农活。村里因地少人多,90年代土地承包,全村平分土地,两口子一共才分到六、七亩地。坚强、勤奋的两位老人不怕吃苦,把家里耕地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贫苦,仅仅达到不饿肚子的状况。

自他们夫妻俩成家以来,一直住在结婚时盖的三间土房中。二儿子成家时,贫苦的他们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盖新房。就这样,两家人挤在又残破又小的土房中共同生活了多年。

病魔的降临使这个本来就清贫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16年前,毕常友老人忽患脑血栓,张玉芝老人慌忙中找到村民帮忙,好不容易用三轮车将老伴带至旗医院,但50元的住院押金将他们拒之门外。对于靠几亩薄地生活的他们来说,仅仅50元就已经是天文数字。张玉芝老人除了哭泣,什么都无法做。

两年后,脑血栓对身体伤害的累积让毕常友老人瘫痪在床,失去了自理能力。同样年事已高的张玉芝身体也不再硬朗,患有心脏疾病的她靠长期吃药维持健康,走路也渐渐蹒跚起来。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又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身体、精力不堪重负的张玉芝老人没有办法再下地干活,家里的土地也都流转出去,一年取得的几百元租金几乎成为了他们一家全部的收入,高昂的医药费使他们就连填饱肚子都成了困难。

病痛如恶魔般,不仅欺凌两位老人,还将毒手伸向了三个子女的家庭。大儿子因患脑溢血,两次开颅手术让他不能再干重活;女儿又常年患病,一次大手术让她险些丧命,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两个儿媳妇分患残疾和精神疾病。这三个家庭艰难地与生活和病魔做抗争,难有余力照顾老人。

“以前的日子太苦了,我们真的熬不下去啊。”回忆起以前的艰难生活,老人难掩眼眶中的泪水。就这样,毕常友一家因病坠入贫穷的深渊,无力挣扎,未来的希望也变得越发渺茫。

思甜,扶贫政策暖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似一束光,给他们的生活重新带来了光明。

2014年老人一家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新上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赧皙在听说他们一家的困难后,经常主动上门看望老人,了解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因病神志不清的毕常友时常会忘记身边人,却唯独对她印象深刻。

老人一家在国家政策的关怀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顺利地申请了一年9000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近30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和1000元的长寿补贴等。再加上土地流转等收入,如今老人一家一年的收入就有1万6千多元,已足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也能让习惯流食的毕常友老人可以顿顿喝得起牛奶。

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他们最怕的“看不起病、住不起院”问题,“慢病送药”政策,让需长期吃药的两位老人可以吃得起药。村里卫生室还为贫困户签约了专属医生,现在他们生病,只需要给卫生室打个电话,医生立刻上门服务。半年前毕常友老人忽然小腹剧痛,卫生室医生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医生初步诊断老人患小肠疝气,立即决定让老人转至旗医院就诊,村里随即派车把老人送到旗医院。及时、专业的治疗,让老人转危为安。

现在实行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让老人再也不用害怕没钱交押金。住院看病的报销比例也超过90%,同时省去了报销流程,出院时只需缴纳个人自付费用即可,极大地方便了不识字的张玉芝老人。

随着危房改造、小黑屋改造等政策的落实,政府给老人年久失修的房子换了门窗,进行了维修并加固了墙体。村子里成立的 “龙乡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给村子里的贫困人员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他们行动不便的大儿子就在这里工作,每天做一些简单、轻便的零活,一个月也能挣到2千元。

为了给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加一份稳定可靠的收入,当地各级政府想尽办法。在进行了多次尝试、论证后,他们最终采取了“光伏发电扶贫”的办法。通过在屋顶上安装光伏电站,将所发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实现失能贫困家庭的增收。今年刚刚安装的光伏发电站,预计可以让毕常友他们家一年增收560元。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真的知足了!”谈起近些年生活的改善,张玉芝老人激动地说到。天气好时,张玉芝老人还会用张书记为她争取来的轮椅,推着老伴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探风。身体好时,她还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和村民们一起跳 “广场舞”。现在老人一家虽然并不富裕,但生活第一次有了色彩。

离别时,落日的余晖照在金灿灿的田地上,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和踏实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就似这一抹红彤彤的晚霞般,照红了张玉芝老人的笑容,也温暖了千千万万脱贫群众的心。■

猜你喜欢
成家贫困户生活
民工叹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六月农事
没有成家的人在夜里回家
六十岁最美好的年纪刚刚开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