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报关实务》课程中的CTCL四要素

2019-03-22 02:16吴维
卷宗 2019年8期

摘 要:2014年后围绕报关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屡见不鲜,但都未找到一种适切有效的方法。从系统角度着眼的CTCL统合思想,以人为本、以学习者发展为本,探寻文化、技术、学习内容、学习者四要素的统合之道,这与报关改革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CTCL四要素,为接下来CTCL视野下的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准备理论基础。

关键词:报关实务课程;CTCL四要素

高职类《报关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以培养报关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报关文化的根植、在报关教学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报关教学内容的灵活变动和选择、对未来从事报关工作的学习者的关注都是我们需要系统考虑的要素。2014年后围绕报关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屡见不鲜,但都未找到一种适切有效的方法。

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结合中国本土教育技术研究现状和特点,从系统角度着眼,于2012年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习者发展为本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新范式CTCL,[1]即“研究者在文化(Culture, C)视野下,将技术(Technology, T)、学习内容(Content, C)、学习者(Learner, L)相统合。”CTCL探寻文化、技术、学习内容、学习者四要素的统合之道,这与报关改革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

因此,深入分析报关实务课程多元化文化背景,深层次关注学习者,利用或创造报关实务课程中所需技术和资源,真正地理解课程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对话,才能使师生真正拥有课程,下面就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CTCL四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1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文化要素

1.1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是以高素质的报关员为中心,把报关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把海关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报关员与报关单位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

2013年10月,海关总署发布54号公告,报关员资格转变为“报关协会自律管理”。2017年7月,报关一体化改革在全国海关全面铺开,消除了申报关区限制,海关将很多手续进行前推后移,给了报关人员和报关企业很多自主权,但其实是强化了企业的申报责任。为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我国海关引入AEO认证制度,以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企业自主建立单证复核制度,制作合理审查和单证复核记录,并建立纠错程序,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目的是為了在通关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1.2 技能为主的学习文化

高职院校开设《报关实务》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报关活动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要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效地结合,尽快上岗操作,避免企业的二次培训。中国报关协会为了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选拔、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历年来一直举办全国报关技能大赛,促进报关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全行业营造崇尚技能、关爱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1)报关平台实操中的建构文化:引入报关虚拟实训平台,提供一个虚拟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对实际报关流程有更直观、更完整的理解和认识,还课程以文化品质,即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多元理解,而不是制度化、客观化的知识的接受。

2)模拟报关情境中的行业文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模拟扮演某一特定角色进行技能训练和体验式学习。体味与报关职业相关的各个行业的文化,包括海关、商务主管部门、银行、报关单位等等。通过让学员在情境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将所学知识进行提炼与升华的同时能体味到各个行业的文化。

3)真实报关情境中的行为文化[2]:高职报关相关专业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是报关职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报关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和综合反映,因为优秀报关职业文化的形成最终要靠学生的行为文化来推动,它同时也体现了报关职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1.3 素质为先的职业文化

报关是一种知识性广、技能性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智力劳动,也是属于政策要求和法律性质要求非常高的职业。报关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报关。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报关秩序,提高报关的效率及质量,加快通关速度,加强对报关员的管理,维护企业和国家经济利益,加强报关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报关人员的法制观念,显得十分重要。另外,由于海关对报关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违反《海关法》的行为,会给予严重处罚,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将取消其报关的资格。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个报关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会使报关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技术要素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通关作业历经了纸质报关(1995年前)、电子和纸质报关(1995年后)、分类通关(2009年后)、通关作业无纸化(2012年至今)。无纸化通关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成为主要通关作业模式。报关实务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发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如报关教学或学习软件、平台、工具等“物化形态”技术),同时也需追求系统优化为目标的“智能形态”技术。[3]

2.1 物化形态的技术

物化形态的技术包括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如软件、平台、工具等)。

1)对于教师而言,该课程可能会或即将涉及到以下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教师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和知识。挖掘出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决策,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改善课程的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的能力测评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VR):实现一个实践的“全环境”,比如建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将物理环境中的海关部门、商检部门、银行、企业等都放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综合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领域成果的新技术,达到真实的视、听、触、嗅觉体验效果,在虚拟的环境中增强学生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在情境学习中,促进知识迁移。

2)对于学生而言,该课程应该要涉及到以下技术:

报关实操平台:平台是基本模拟真实报关系统开发的,从制单、归类、进出境申报到验估、报核等各项内容都有涉及到,学生要学会在平台中导入资料、填写备案申请、数据报文发送与接收、报核数据整理等操作,通过平台的流程操作,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提升报关专业技能。

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Powerpoint、邮件收发等,特别是Execl,因为报关涉及到的数据非常庞大,会涉及到很多数据的导入导出和数据管理,Excel中函数的应用对于数据的处理很有帮助。对于大数据处理技术,高职学生掌握起来还不太现实。

2.2 智能形态的技术

智能形态的技术即教师的技术能力。既包括使用技术的能力,也包括构建技术的能力。既有扎实的报关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报关实践经验、并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双师型教师,能够让整个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3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内容要素

高职《报关實务》课程视野开阔,学科内容之间相互交融,同时也与相邻学科关系紧密。所以高职《报关实务》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学校课程内容

高职《报关实务》学校课程主要是对报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报关的基本概念、外贸管制措施、商品归类的规则、完税价格的确定、报关单各项目的填报规范等等;对报关技能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报关平台的操作和角色模拟扮演来掌握报关技能,特别针对进出境报关程序的操作,让学生在模拟的平台和环境中理解并运用理论

知识。

3.2 社会课程(实践课程)内容

即学生在一个报关项目、案例或课题的学校课程结束之后,由教师组织学习者进入报关单位,在在职报关员的指导下进行真实的进出境申报、预归类申请、保税加工货物的备案或核销等工作。学生不仅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通过实践丰富发展理论知识,还会学习到与报关相关的其他行业的知识。

3.3 相邻学科的课程内容

报关实务课程的学习并不局限在某一学科视域内,而是关注学科间的内容交融性。我们在报关活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进出境报关内容中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政治知识;在进出口税费核算内容中会涉及到数学知识;在商品归类内容里面会涉及到化学、纺织、机电等商品知识;在备案和核销内容中会涉及到计算机知识等。可以说,报关实务课程既是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课程。

4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学习者要素

学习者不单单是独立的个体,还涉及到社会的、共同体的层面,在面对面的真实社会情景和基于网络的虚拟社会环境中,高职《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学习者包括:

1)学习者个体:即独立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习同伴: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个体会与同伴分组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在角色模拟扮演中会与其他学习个体相互交流,在讨论沟通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3)报关教师:教师也是《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学习者,在讲授课程、指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过程会获得新的教学设计灵感,和对报关知识不同角度的理解,能够促使报关教师不断调整并改进教学。

4)报关单位人员:学生进入报关单位进行实践,接受在职报关员的指导,在报关实践中会发生或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和在职报关员共同面对解决的过程,报关单位人员也会有所收获,积累更多报关经验。

5 总结

高职报关实务中的CTCL四要素并不是独立非交叉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文化影响到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要素,学习者使用各种技术促进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学习,而技术的选择、设计和开发必须结合学习的具体情境,深入分析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且充分考虑到文化要素。

报关员是国际贸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关系着进出口商品的顺利通关,《报关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报关员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基于2013年报关改革背景下的报关实务课程改革,视角仅限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对于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学习者的关注度不够,对报关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基本忽视。因此,接下来的CTCL视野下的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玉琦等.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1)——基本构想与初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2):3-14.

[2]赵慧.产业文化育人视野下高职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J].职教文化.2014,(23):29-32

[3]刘美凤.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3-89

作者简介

吴维(1984-),女,汉族,湖南常德,硕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