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9-03-25 01:51袁利华
纺织报告 2019年2期
关键词:纺织纤维检测

袁利华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随着我国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量有所增加。国际市场对纺织产品的检验要求较为严格。在顺应国际贸易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纺织行业的升级,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国内服装质量问题频繁发生,服装质量问题给我国纺织品检验行业带来的新挑战,国家需要加大对纺织检测人才的培养力度。《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是创新纺织检验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举措。

1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

1.1 《纺织检测》的教学现状

《纺织检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纺织检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就纺织行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还需要在提供产品检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纺织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故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纺织检测》教学的重要内容[1]。就《纺织检测》的教学内容而言,这一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涉及到了纺织材料分类,纺织品性能检测及纺织纱线性能检测等内容。在实验教学方面,课堂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及设计性实验教学为主。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在实验学时及实验种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在《纺织检测》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学生对检测的关联性缺乏明确了解。

1.2 《纺织检测》课程的科研训练现状

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参加的纺织检测项目数量有限。将更多的学生纳入科研训练管理体系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可行措施。

2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改革

2.1 创新课程体系

《纺织检测》的课程设计与设计思路的明确是课程体系创新的基础要素。课程教学工作任务的确定是课程设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2]。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要、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创新课程体系,可以让《纺织检测》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升。根据纺织行业的发展现象,高校可以构建以生产技能为核心的《纺织检测》课程教学体系,并要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发展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2 注重学习情境的构建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高校及教师在《纺织检测》课程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就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纺织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旨在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突破。根据研究显示,行动导向式教学方式可以应用于《纺织检验》课程教学之中。此种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以后,学校和教师可以构建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主的课堂教学体系。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也需要与实际工作任务有关。为了让知识、技能、素质与纺织产品实际检测挂钩,教师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构建课堂教学体系:一是,企业生产与服用性能的检验;二是,纺织纱线性能的检测;三是,纺织纤维性能的检测;四是,纺织品性能的检测。

2.3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与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根据《纺织检测》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需要包含教学准备、任务解释、确定重点、提出问题等多个流程。教师的主要以引导、指导与辅导为主。在课堂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检查,不断借助激励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就实验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对行业检测标准、国家检测标准及国际检测标准进行充分关注,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就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也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开办知识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纺织检验领域的前沿知识。

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参与一线检验工作的实习机会。如学校的纺织检验实验室可以向校外企业及科研院所开放,以提供检测平台与研究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及研究院所合作,联合申请科研题目。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学校也可以递交第三方检测机构申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在《纺织检测》课程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将微课教学模式、微信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微课教学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所产生的错误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在微课视频制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网,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以“棉纤维成熟度”检测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借助微课教学,对利用显微镜法检验棉纤维成熟度的措施进行讲解。微信教学在《纺织检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借助微信分享课程资源,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与教师沟通学习情况。如在“纺织材料定性分析”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微信将一些选择题发送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将测试结果发送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3.1 课程的教学实施

在《纺织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以后,教师要对教学工作的全面性有所关注。教学工作任务的明确性、工作对象的明确性、工作方法的明确性、劳动组织的明确性、工作进度的明确性与工作成果的明确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以纺织纤维鉴别项目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基于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显微镜、酒精灯和刀片等物品,并要求学生注意用火用电的安全。学生被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分配过程中需要注意强弱搭配。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在4~6人之间,并配有组长1名。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与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提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借助贴切精炼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已经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之中。根据纺织纤维鉴别工作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等多个方面。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要具备根据纤维长度、纤维细度、纤维色泽、纤维手感及纤维弹性区分常见纤维的能力,需要具有根据不同纤维燃烧特征区分常见纤维的能力。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要借助手感目测法及燃烧法等方法,完成纤维的鉴别,也要对鉴别纤维的前沿技术有所了解,需要掌握不同纤维燃烧时所具有的特征,掌握纤维鉴别的步骤。在素质目标方面,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工作任务,面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师要在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之间的区别、天然纤维与自然纤维在手感方面存在的差别等。如果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则可以围绕操作过程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教材和其他资料,了解完成这一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对一些常用的纤维鉴别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渗透。在查阅相关理论知识以后,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回归到本节课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并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以后重新鉴别纤维。在项目展示环节,教师要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果。在检查评估环节,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作品开展自主评估,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学生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纤维鉴别的步骤,也可以根据师生评估结果差异分析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在项目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的衣物的成分。在课程考核方面,理论测试结果、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内容均可以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3.2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该教学改革时,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到完整的工作项目之中。教师不能让全体学生按照同一个顺序和步骤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为了完成项目内容,学生要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教师可以结合纺织企业实际检测环境[4],构建学习情境,以便让学生在仿真化的工作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在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组长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便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调动。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对每项教学活动的时间表进行明确,并在每个过程即将结束时提示学生,以便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对每项教学活动的时间表进行明确,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可以让学生的时间观念得到强化[5]。

4 结语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改革工作实施过程中,要逐步适应学习引导者与学习咨询者的角色。学生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改革初期,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不太适应。对此,教师要借助多重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纺织纤维检测
澳洋纺织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