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跨界”学科技应多方权衡

2019-03-25 10:58王会聪邢晓婧
环球时报 2019-03-25
关键词:公共利益跨学科跨界

本报特约记者 王会聪 本报记者 邢晓婧

随着科技日益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美国高校也在关注如何让学生应对科技发展对社会人文的冲击——本月11日,21所美国顶尖大学宣布组成一个名为“公共利益技术大学网络”(PublicInterestTechnologyUni⁃versityNetwork)的新组织,其目标是培训下一代软件工程师、政策制定者、公民领袖和社会公平倡议人士,以开发、规范和利用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技术。

让科技真正对接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技术大学网络”包括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哈佛大学、霍华德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旨在“既使技术专家人文化,又使人文主义者技术化”。

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科技法律与政策研究所负责人亚历山德拉·吉文斯介绍称,这类课程一方面是帮助技术专家考虑其工作对社会、伦理、法律和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帮助对法律、政府治理和非营利性职业感兴趣的学生了解服务于公众的信息化及技术技能。“如果你关心美国当今的公民权益,或者关注刑事司法改革,就不得不了解技术,清楚技术如何被利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执行副校长马克·西厄尔表示,“随着技术变得更加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考虑这对人们的影响,无论是非故意结果还是将特定群体排除在外,抑或以某种方式让他们处于不利地位等”。

公共利益技术由计算机科学、法律和社会学等现有学科合并而成。近来,在脸书、谷歌等大型科技企业发生一系列丑闻后,美国社会认为,这种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变得更为紧迫。“科技企业的成立并不是为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美国福特基金会会长吕德伦说,“它们代表私人、股东们的利益”。2015年以来,福特基金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已投入1800多万美元,以促进公共利益技术发展。吕德伦表示,在这个科技巨头似乎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的时代,鼓励学生进入公共利益技术领域变得更为重要。

多个大学着手跨学科探索

跨学科技术的研究并非新理念。1971 年,斯坦福大学成为美国首批提供如今被称作“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学术项目,该领域已成为许多大学的主要课程之一。2005 年,普林斯顿大学创建信息技术政策中心,研究电子投票机器的弱点并开设“人工智能和公共政策”等课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不仅设置知名的“人文与社会维度下的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还设立专门促进创新领域“负责任研究”研发中心。

这些大学并非单纯将一切相关教学项目简单置于“同一把学术大伞下”,其战略是使公众利益技术与技术产业就像公共利益法律与法律职业一样密不可分。上世纪60 年代末,福特基金会开始培训法学院学生,设立讲习所,使学生为公众提供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也必须开展有关无偿服务。新的法律领域随之得到发展,包括环保和人权法等。一些著名律师事务所还为法学院学生提供奖学金,鼓励他们为公共利益律师事务所和有关权益维护组织工作。公共利益技术的倡导者也正着眼于类似目标。华盛顿研究机构新美国的首席执行官安妮-玛丽·斯劳特表示,设置公共利益技术相关学科的理念是为了“让年轻人关注科技职业,理工科也能成为将来进入司法部、非政府组织或地方政府部门的途径之一”。

本学期,麻省理工学院和乔治城大学开始提供有关隐私法和技术的联合课程。课堂上,学生组成小团队,学习警方如何利用智能手机的地理定位功能跟踪嫌犯等。学生将草拟规范该技术的隐私法律。参加该课程的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蕾切尔·魏表示,她感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科技大公司从事研究等工作的人员或许认为他们在做好事,但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另一面”。

留学须慎重选择相关专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高校也探讨过关于学科交叉、培养文理交融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但在真正的推进过程当中,主要还是进行基本素养的教育,有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因此这种概念大多无疾而终。熊丙奇认为,教育应该遵循其本身的规律,尊重个体,基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培养人才,不要想着把学生培养成无所不知的全才,这种所谓“文理通吃”的全才在我国人才储备中的占比不足1%。

中国学生应如何看待公共利益技术等跨学科学习?针对美国高校开设文理相通的课程,熊丙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技术人文化”概念是一种教育创新,搞技术是把双刃剑,怎么控制技术带来的危害是个问题,就像波音737在技术方面达标,但是欠缺在安全方面的考量。不过,他提醒称,即便读了这种学科,也不能说学生就因此具备了人文素养。“现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工科院校要求学生取得人文课程的学分,也可能就是在20门课程中选修3门人文学科,没有那么高标准。”在熊丙奇看来,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社会环境和制度密切相关。

对有意赴美留学的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熊丙奇建议说,不要盲目选择跨学科专业,因为这只是一个打基础的学习过程,重点在于启发式教育,培养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不论是在公司、社会,还是靠个人,终身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高校在培育跨学科人才方面某种程度上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自发组织的,“(美国这种方式)对于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不过如果在选留学目的地时,一些美国名校把文理结合的学科当成重点课程,对于重视排名的中国学生来说可能具有误导性。储朝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学生兴趣浓厚,可以考虑,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虽然我国对这类人才有需求,但目前没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这方面和美国可能还有个时间差。”储朝晖表示,中国社会在治理和构建上,可以进行人才储备,但是目前进程还不好判断,学生应在多方面权衡之后做出决定。▲

猜你喜欢
公共利益跨学科跨界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基于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浅论经济法的公共利益价值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