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关系的思辨

2019-03-25 01:31王晓萍
财会学习 2019年7期
关键词:审计监督会计监督联系

王晓萍

摘要:近些年来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会计监督具有直接性、专门性、管理性、群众性特点,而审计监督则恰恰相反,二者犹如并驾齐驱的两条车辙,只有并行不悖才能更好的推动国家这驾马车的前行。本文从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具体内容、区别与联系、如何平衡二者关系展开研究,以明确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大程度上挖掘二者所蕴藏的价值。

关键词:会计监督;审计监督;区别;联系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一方面能够为国民经济处于正常发展轨道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确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然而,由于缺乏对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足够认知,使得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会计监督替代审计监督,或者是审计监督替代会计监督的情形,所以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确保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有序并行。

一、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内容

(一)会计监督内容

会计监督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及工作人员通过会计工作流程对经济组织的日常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财务收支平衡与否进行的监督[1]。该项工作具有客观属性,只要经济组织存在会计活动就会有会计监督。具体监督内容包括资产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两部分内容。资产的完整性监督主要是确保经济活动中个人或者是集体有意或者是无意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则是以会计活动中录入的各项信息为监督对象,旨在保证信息内容与实际相吻合。

(二)审计监督内容

审计监督是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执行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活动以及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监督,目的在于确认会计记录的资料信息是否与财务活动及经济活动相一致,被审计对象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审计监督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为单独进行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借助审计的手段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并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内容进行横向对比,即可以确定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

二、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关系的思辨

(一)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区别

1.监督范围。相较于审计监督,会计监督的监督范围明显更窄,仅仅局限于经济组织内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经济组织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既可以是国家机关或者是社会团体,又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其他经济组织。但是无论是哪种经济组织,会计监督均集中于个体内部,对外部经济活动并不具有监督的权利。而审计监督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即便是与其他组织产生的关联交易亦属于审计监督范畴。因此从监督范围来讲,审计监督较会计监督更广。

2.执行主体。执行会计监督的主体为经济组织内的会计部门的会计,在日常会计工作完成过程中即可以完成会计监督。执行审计监督的主体则为具有独立资格的“第三方”,在执行监督时并不受被监督对象的影响且并不从事具体的财务活动或者是经济活动,仅是从经济监管角度开展工作。

3.监督作用。会计监督的核心目的在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在本质上属于会计人员根据经济组织活动内容、会计业务需要而进行的一项经济监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他部门或会计业务自身的影响,监督结果的客观性、独立性容易受到干扰。审计监督则是第三方机构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会计报表的表达是否公允展开的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具有独立性,不受被审计对象及其自身财务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具独立性,审计监督结果更加真实[3]。

4.监督对象。会计监督的对象往往能够用实际货币予以反映,属于有形的经济活动内容。而审计监督除了实际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外,难以用实际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同样受其监督,例如管理绩效评价等。所以在监督对象上审计监督范围无疑更广。

5.监督程序。会计监督是在完成会计工作过程中实现的一种监督,换而言之监督程序与会计工作程序相一致。审计监督则是拥有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监督程序,在执行时并不与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程序相一致。此外,在监督方法上,审计监督所用的方法不仅包含了会计监督使用的一切方法,还会利用到一些相对独特的监督方法,例如抽样审计法等,尤其是抽样审计法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审计监督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系

1.监督内容。虽然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工作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二者最终都直接体现在经济活动的资金运作以及会计的具体实务。审计监督并非进行经济或者是会计实务工作,但审计监督却是对经济或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换而言之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法制性監督。从某种意义上看会计监督为审计监督的基础,是后者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而审计监督又会促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2.监督任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评估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对该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形成较强的约束。审计监督则是对包括被审计对象在内的所有经济组织间经济活动展开的监督,除了规范被审计对象的经营行为外,对其他关联个体或经济组织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二者均有利于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及披露经济犯罪,保障财产安全[4]。所以在监督任务上二者存在着较高的相似性。

3.监督对象。《会计法》所规定的会计监督对象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其他经济组织,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监督对象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单位或组织[5]。通过对比两部法律所规定的对象内容可知,无论是审计监督还是会计监督存在着明显的交叉重叠内容,由此使得会计监督的对象亦属于审计监督的对象,甚至会计监督使用的各种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同样是审计监督的重要对象之一。

4.监督方法。尽管监督审计与会计审计的监督程序不尽相同,但是在具体使用的监督方法上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会运用到以下几种方法:①审阅法。对各种凭证、账簿、财务报表、财务计划、财务与段、合同等文件进行直接阅读和审查。②比较法。依据统一标准对监督对象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进行比较。③核对法。对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有關资料进行对照检查。在会计监督中各种方法的应用十分频繁,而审计监督中虽然应用频率不如会计监督,但并非意味着审计监督不能用或者是不可用。因此在监督方法上无论是会计监督还是审计监督均存在着较大的重叠性。

(三)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平衡

审计监督是监督企业运营的重要外部手段,而会计监督则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二者由不同的机构负责,要想在一个企业的内部确立二者的平衡关系,就需要将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即:在会计监督基础上开展审计监督,获取结果后相互印证,以便于监督企业日常运行是否合理合法。简而言之,就是将会计监督作为基础,审计监督为二次监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由“出口”转向“扩大内需”,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将会越发频繁,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亦会日渐凸显。本文总结指出,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并行手段,尽管在监督范围、执行主体、监督作用、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之处,但是亦在监督内容、监督任务、监督对象、监督方法上不谋而合。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较高的内在关联性,缺一不可但又不能够互相替代,并行发展之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各自所具有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孜,陈艳.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路径探究——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分析[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41 (05):114-118.

[2]谢殿波.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 (17):130-131.

[3]任群.新时期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研究[J].纳税,2018,12 (21):82.

[4]李响玲.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管理存在的弊病与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 (12):239.

[5]郝晓露,于巧凤.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分析――以日本东芝财务造假案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4 (09):72-73.

猜你喜欢
审计监督会计监督联系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改进对策
试论高速公路管理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试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