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兴则地区兴

2019-03-25 08:13焦廷芳毕力格
北方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企业文化

焦廷芳 毕力格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鄂尔多斯从一个贫瘠小城市搖身一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巨人,创造了多个全区和全国第一,诞生了举世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支撑这一变化的无疑是工业经济和企业的崛起。昔日鄂尔多斯“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的工业体系,已经被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所取代。企业的迅速成长,不仅决定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决定着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企业兴则经济兴,则地区兴。鄂尔多斯的崛起史,就是鄂尔多斯企业的崛起史。鄂尔多斯企业40年跨越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鄂尔多斯模式 现代产业体系  多元发展 企业文化 品牌创新

乘改革东风,主动作为谋求发展

穷则思变、敢为人先,在把握历史前进的规律中前行。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鄂尔多斯人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率先在工业领域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无毛绒分梳设备和技术,建立了全区第一家外向型企业——鄂尔多斯羊绒衫厂。1981年10月1日,全区第一家外向型企业——鄂尔多斯羊绒衫厂正式投产,开创了自治区“两个率先”的先河。1984年鄂尔多斯集团推行“砸三铁”改革,砸掉了固定工的“铁饭碗”,实行“见习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传统八级工资制的“铁工资”,实行全浮动效益工资制;砸掉了干部终身制的“铁交椅”,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这三项改革发生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前夕,在全国也是超前的。三项改革从内部管理入手,空前释放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后期经过不断完善优化,成为传承至今的最根本制度。1987年3月,伊克昭盟乡镇企业处副处长张双旺,自愿跳出体制,承包伊克昭盟乡镇企业公司,成为行政领导干部自愿承包经济实体第一人。同年,王林祥受纺织工业公司聘任承包经营伊盟羊绒衫厂,开启了鄂尔多斯集团改革发展的新路。在历史风云变幻中,鄂尔多斯人没有彷徨、没有观望、没有等待,以穷则思变、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的改革迈出了以企业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华丽第一步,到199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5:28:27演进为32:38:30。

主动融入,乘势而上,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992—2012年,鄂尔多斯人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率先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四大集团股票上市,构筑起煤炭、纺织、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了棋盘井、大路、蒙西、苏里格等一批产业园区,撑起“大工业、大项目、大集群、大循环”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创新路、出经验,创新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对进入“巨龙”“雄狮”“小老虎”“小巨人”四个层面的企业,实行挂牌经营、动态管理,重点解决其出资人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投资主体多元化、法人财产权制度、科学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彻底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实现了经济总量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历史性转变,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的前列。

更新观念,因势而变,在新时代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抓住事关全市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以“转型发展”为核心,开启了“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第三次创业,积极引领企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使企业结构明显优化,活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4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东联动漫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挂牌,成为自治区首批、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企业。内蒙古伊泰集团建成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第一条生产线。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套商业化运行的煤直接液化生产线。鄂尔多斯集团形成了总资产逾7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其“鄂尔多斯”的品牌价值已达880.7亿元,位居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榜首。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先进新型半导体显示生产线之一。新奥(内蒙古)石墨烯材料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的全球独有的煤制石墨烯生产线,易高内蒙古新型碳材料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高温煤焦油生产中间相碳微球及中间相碳微球生产碳材料项目。响沙湾旅游公司把响沙湾旅游区打造成了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的5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全球知名沙漠绿色经济企业的亿利资源集团实施的库布其沙漠生态太阳能治沙发电综合示范区项目。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撑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逐步呈现了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型。

抓市场机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鄂尔多斯市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极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角。以2009年为例,当年开工项目就达到822个,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20多个,快速发展的众多企业已成为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和竞争者,使得鄂尔多斯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煤炭、电力、化工、绒纺、建材等主导产业呈现出了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态势,构筑起了煤—电、煤—煤化工、天然气—天然气化工等几大循环产业链条,成为我国煤、电、现代化工产业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和引领者。

把握能源战略基地西移契机,填补市场空间。随着改革的推进,能源需求急速扩张,这为鄂尔多斯大力发展能源企业提供了大好时机。鄂尔多斯人立足资源优势,超前谋划、科学规划、主动作为、优化环境,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奋斗,使中央企业和其他省份的企业纷纷在鄂尔多斯布局,也使本土企业快速发展。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家布局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图克工业园区建设年产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项目,创出了在国际、国内同行业中装置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短、投资控制最好、投产效率最高、原始开车连续运行周期最长的优秀业绩。内蒙古五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有两条通道布局鄂尔多斯。一条是蒙西至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另一条是上海庙至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系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其建设的项目将形成500万吨/年煤制甲醇的生产能力和下游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打造煤炭转化和产业升级新名片。企业的纷纷布局和发展壮大,是鄂尔多斯善抓机遇、谋势而动、充分利用市场空间的最好注解。

主动扩大开放,拓展市场空间。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改革是开放的條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鄂尔多斯所取得的成就不但得益于改革,同样也得益于与改革相伴随的不断对外扩大开放。当时的伊克昭盟在内蒙古第一个引进中央大型企业建设亚洲最大的达拉特发电厂,为后续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放使行业体系日臻完善。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已发展至大类行业26个(全国41个),中类行业40个(全国134个),小类行业74个(全国665个)。大类产品60余种。引进项目,促进了鄂尔多斯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成为了世界上现代煤化工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开放助推了转型升级。2006年引进了第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荣成华泰,开启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里程,随后,奇瑞、中兴、精恒等整车制造及欧意德、瑞隆、可挺、研高等汽配企业相继落户,装备制造业提速发展, 培育出中国民营500强乃至世界级企业集团。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鄂尔多斯作为“能源聚宝盆”,是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地级市,是保障京津、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

扬独特优势,走好多元发展之路

发挥比较优势,铸牢经济发展基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资源优势并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相反还存在着“资源诅咒”。从城市能源发展战略的推出,到“鄂尔多斯现象”的形成,再从“鄂尔多斯模式”的升级到“能源城市发展标本”的确立,这个过程绝不是化茧为蝶的简单变异过程,而是要求鄂尔多斯市从传统的原料输出型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轨,走出一条处理好产业规模与产业价值链、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转变的发展道路。1995年,鄂尔多斯市就针对煤炭经济总量小、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以及管理粗放、增收缓慢、环境污染和浪费严重的问题,确立了“高”字打头的新思路:“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和“大”字当家的新理念:“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载能”,立志在鄂尔多斯开拓一条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发展战略决定着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鄂尔多斯市关闭小煤矿的速度比国务院确立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先进产能。

推进经济转型,做好现代能源文章。鄂尔多斯认识到,作为资源型城市,只有在产业布局上跳出当地视野、在发展思路上跳出传统思维、在对外开放上树立世界眼光,才能破除依赖资源的惯性思维,做好现代能源经济大文章。鄂尔多斯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下大气力引导推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方式转变。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建设绿色矿山,推进煤炭洗选配一体化和清洁化生产,先进产能比重提高到70%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0%。如今的鄂尔多斯,初步形成了煤、油、气、醇、醚、风、光、水、火、生(物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输送、供用结合的现代能源生产供给消费体系。

转换新旧动能,构筑现代产业体系。鄂尔多斯在积极推动绒纺、陶瓷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极作为谋未来长远之举,及早布局建设高新区、装备制造基地、空港物流园区、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集聚平台,吸引高端项目来兴业,煤老板和开发商再创业。补新兴产业之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从无到有、风生水起。37万辆汽车、45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81万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件、186吨蓝宝石晶体、1.1万吨多晶硅、150万吨PVC、14条陶瓷生产线和1385万件羊绒衫产能,将昔日“煤城”改写为“现代制造业之城”。同时,出台扶持文化、旅游、金融、物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系列政策,设立15亿元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立现代服务业之位。2012年以来,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7%,旅游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6%和25%,被列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开始转入多元发展新阶段。

树企业文化,厚植持续发展沃土

铸企业之魂,践行核心价值观。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价值观。鄂尔多斯企业文化体现最多的文化精神就是家国情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向社会负责为己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鄂尔多斯集团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报效祖国、荣辱不惊、装点家园、铸造人生”,体现出的企业精神是“集智、放胆、拓荒、创新”“讲忠诚、讲责任、讲追求”,企业的使命是“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幸福企业”,理想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伊泰集团凭借着“艰苦创业、诚信报国”的文化信条踏上了创业之路,“诚和文化”“我的伊泰,我的家”是伊泰集团企业文化的支点,提出了“价值源于责任”和“思进取勇担当”,“以价值创造者为尊”的文化导向,“百年伊泰、用心传递能量”的文化价值点和文化支撑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伊泰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形成了“诚行天下,创享未来”的核心理念。久泰集团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并遵循着“以人为本共赢共享”的企业价值观,关心关爱员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强担当厚德奉献”的企业精神。满世煤炭集团秉承“诚信务实,拼搏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企业”为宗旨。汇能煤电集团秉承“源自客户、成就彼此、共创生态”的核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整体解决方案及一体化服务,共同成就一个清洁、绿色的未来世界。亿利资源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生态惠民,绿富同兴;厚道、共赢、领导力”,企业精神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锲而不舍,忠诚执行”,发展使命是“绿化沙漠、美丽中国”,提出了做“全球沙漠绿色经济的领导者”和“企业引领沙漠绿色经济,开拓人类绿色空间”的企业使命和愿景。鄂尔多斯企业人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落实企业的文化精神,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利益绑在一起,这在激烈竞争的当今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展旗帜之彩,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没有优秀企業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亿利集团的王文彪、鄂尔多斯集团的王林祥和伊泰集团的张双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决定着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个性,他们的社会名望和社会影响往往是某种企业文化向社会的辐射,他们最大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他们创办了企业,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家精神及思考方式的形成、发展、升华和再造,塑造了企业文化。鄂尔多斯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敬业精神,是拼命拼出来的,这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聚向心之力,强化职工主体作用。在久泰公司,始终坚持并遵循着“以人为本、共赢共享”的企业价值观,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竭力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及成就感;在大路煤化工基地,公司累计投资超过3亿元高标准建设了职工小区和配套生活设施,整洁有序的单身公寓、温馨舒适的家属楼,家具、电器全部标准化装饰配置,实现全免费拎包入住,打造了职工的温馨港湾和创业者的美丽家园。整合重构员工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是企业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对此,鄂尔多斯的优秀企业非常重视。比如,伊泰集团公司党支部创建“秉承工匠精神、频添党旗光彩”党建品牌,坚定地举文化旗、打品牌战、走特色路,激励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施品牌创新战略,有效提升竞争能力

创名优品牌,展示企业美丽形象。企业品牌传达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念及对消费者的态度。“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不仅扩大了企业影响力,也树立了鄂尔多斯城市的美丽形象。亿利集团在库布其书写的绿色传奇,在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同时,也成为亿利集团最响亮的品牌、最亮丽的名片。2016年鄂尔多斯市煤炭成功注册“鄂尔多斯煤”地理商标,品牌的优质使“鄂尔多斯煤价格指数”已作为中国国内首个品牌煤价格指数正式发布。此外,伊泰集团的“伊泰”商标,鄂尔多斯天骄资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沙棘类产品的“天骄”品牌,内蒙古东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东达蒙古王”羊绒系列品牌,博源公司高原杏仁露公司的 “高原露”品牌,可汗苏力迪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可汗苏力迪”商标等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美誉度。

重创新驱动,蓄积企业发展后劲。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形成。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意味着成倍增加了我国的铝土矿资源量,建成世界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和我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项目,对平衡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汇能煤制气项目填补了国内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煤制气的技术空白,易高煤制乙二醇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剂及相应成套工艺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石油法相比制造成本大大下降。在鄂尔多斯由企业承担的国家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技术,许多已推广应用到国内其他地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发布实施IWTO国际标准1项,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截至2016年,在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累计建成各类研发机构85家,其中国家级7家,自治区级78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3项,为鄂尔多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积蓄了发展后劲。

做善为政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营造优良环境,助推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是地区内有效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者和保护者,特别是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考验着地方政府是否善于作为的决心和能力。改革开放之初,鄂尔多斯率先提出“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吸引了众多国有企业和外埠企业投资兴业。神华集团的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项目能选择在鄂尔多斯落地就是鄂尔多斯优良营商环境的有力佐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起点谋划,引领集约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伊克昭盟打破了千百年来“以农牧业为主”的思维定式,提出“三开、一治、一转换”战略,通过规划引领,政策调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经济逐步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党的十四大之后,鄂尔多斯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抓住国家能源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启动实施了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推动企业集团化、民营化,并探索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企业,在内蒙古率先实现企业上市,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世纪之交,鄂尔多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提出“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党的十八大以后,鄂尔多斯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事关全市当前和长远发展战略问题,开启了“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第三次创业,提出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使鄂尔多斯市实现了经济总量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历史性转变,产业结构、产业形态渐次优化,企业规模、企业品质快速提升。

强化政府服务,推动持续发展。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能源是鄂尔多斯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但资源优势并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为此,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坚持“越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主动转型”的理念,加大服务力度,多措并举发展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极作为谋求未来长远之举,及时布局建设了一批高端产业集聚平台,补新兴产业之缺,从战略高度,立现代服务业之位,扬绿色农牧业之长。现代物流、旅游成了发展最快的产业,农牧业由当初单一的农畜产品经营发展到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仓储、休闲采摘、旅游养老等系列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深化改革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不断推动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企业继续保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优化布局,引领集中发展。2005年,鄂尔多斯市就提出实施“轉移收缩、沿河开发、循环发展”三大战略,将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投向有空间、有优势、有潜力的地区、产业和项目,坚定不移地走一条具有鄂尔多斯区域特色的集中发展道路。截至2017年,鄂尔多斯市共建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循环经济、高新技术、轻纺等工业园区17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7个,累计建成面积53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81家,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59.4亿元。其中,9个园区产值超过百亿元,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大路煤化工基地两个园区产值突破500亿元。园区的快速发展,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更趋优化。奠定了鄂尔多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举光辉旗帜,加强党的领导

发挥国企党建之优,铸强发展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鄂尔多斯市委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大政治原则,按照必须一以贯之要求,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管理体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牢记时代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民营企业中的党组织是加强党对经济社会领导的特殊力量,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鄂尔多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持之以恒抓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再次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比如,鄂尔多斯集团党委作为企业的政治核心,统揽企业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则为企业文化提供了地位保障,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充分发挥组织资源的优势,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组织保障,特别是集团非常注重企业员工经营管理和国际意识的培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再如,伊泰集团转制为非国有企业后,张双旺董事长针对当时干部群众的思想波动,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在公司党支部创建“秉承工匠精神、频添党旗光彩”党建品牌,公司党支部被评为“鄂尔多斯市非公企业先进党支部”和“非公企业党建典型示范单位”,共荣获国家、自治区、市、旗级荣誉40多项。

加强个体私营党建,夯实党的领导基础。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做出一系列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决定和意见,在《党章》中做出明确规定,并转化为《公司法》的具体要求。总结鄂尔多斯市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探索历程,可以得到5条基本经验:其一,始终把壮大力量作为开展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的基础,坚持多措并举,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路子;其二,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理念,初步探索出了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其三,始终把强化保障作为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环节,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初步呈现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良好格局;其四,始终把务实创新作为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初步形成了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运行方式;其五,始终把加强领导作为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齐抓共管,初步构建了党委领导、组织部门主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

鄂尔多斯的实践启示我们: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担当作为,敢拼才会赢。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导向、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赢得市场机遇和实现经济自主增长的关键;推动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发展,要借助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延伸比较优势。要根据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将投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经济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可以反过来推动经济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无形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要以质取胜,高质量发展;以质取胜,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资源型城市企业的长远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家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定力量;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必须政府善为,发展企业实体。特别是在当前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服务上主动作为,发挥好市场作用,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企业跳出“资源陷阱”;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各类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立足新时代,只有坚 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地区改革发展全过程,才能引领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企业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作者系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企业文化
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