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AP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03-27 01:13林玉玲魏鑫鑫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炎症性鼻息肉鼻窦炎

许 欢,林玉玲,魏鑫鑫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近年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2010—2017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平均发病率可达372-484/万左右[1],特别是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率具有进一步的上升趋势[2]。不同的病理性因素均能够促进鼻黏膜上皮细胞的持续性增殖,促进间质成分的纤维化,导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3,4]。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蛋白是重要的神经肽物质,其表达浓度上升能够参与到炎症性反应、自身免疫性损伤等病理进程。PACAP还能够抑制上皮细胞的DNA持续性扩增,从而降低良性增生性疾病的发生率[5]。有研究者报道PACAP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低表达趋势,认为PACAP蛋白表达的缺失能够显著促进疾病的发生[6]。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鼻内窥镜手术获取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为样本,探讨PACA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指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鼻内窥镜手术获取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40例为病例组、正常鼻黏膜组织2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2岁,平均(41.5±13.0)岁,其中吸烟13例,饮酒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2-60岁,平均(43.0±14.8)岁,其中吸烟7例,饮酒10例。纳入标准:(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2)年龄19-65岁;(3)正常鼻黏膜组织来源于因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实施手术治疗获取的标本;(4)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凝血功能疾病、血液系统疾病;(2)伴有恶性肿瘤;(3)具有放化疗史;(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疾病。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组织标本经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厚度约为4 μm,采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法 (SABC法) 染色,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PACAP蛋白、CD4+蛋白、CD8+蛋白通用型二抗以及SP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阳性片及PBS代替一抗分别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高倍显微镜下观察PACAP蛋白、CD4+蛋白、CD8+蛋白的表达情况,具体染色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鼻黏膜组织中PACAP蛋白、CD4+蛋白和CD8+蛋白表达情况

病例组鼻黏膜组织中的PACAP蛋白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鼻黏膜组织中的CD4+蛋白、CD8+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两组鼻黏膜组织中PACAP蛋白、CD4+蛋白和CD8+蛋白表达情况值)

2.2 两组鼻黏膜组织中IL-4、INF-γ表达情况

病例组鼻黏膜组织中IL-4、INF-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A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B为正常鼻黏膜组织,可见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PACAP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显著(×100倍)。

表2 两组鼻黏膜组织中IL-4、INF-γ表达水平比较

2.3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黏膜组织中PACAP蛋白与CD4+蛋白、CD8+蛋白、IL-4、INF-γ表达相关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黏膜组织中PACAP蛋白与CD4+蛋白、CD8+蛋白、IL-4、INF-γ表达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18、-0.558、-0.492、-0.614,P<0.05),表3。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是导致鼻黏膜恶性病变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在病程较长、治疗后复发次数较多的人群中,远期鼻黏膜上皮病变的风险更高[7,8]。临床上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常规治疗措施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率仍然较高,治疗后疾病的临床症状仍然无明显改善[9,10]。

PACAP表达浓度的上升能够通过激活下游的生理性信号通路,维持上皮细胞的活性,减少上皮细胞在炎症因子浸润下导致的增生和息肉形成。PACAP对于局部鼻黏膜上皮细胞摆动能力的维持,能够减轻纤毛生理功能异常导致的粘液阻塞,抑制局部炎症细胞的富集,减轻局部上皮细胞的堆积和间质细胞的纤维化改变[11]。基础领域的相关研究认为,PACAP能够调节局部鼻黏膜组织的炎症性反应,拮抗Toll样受体的激活,减轻嗜酸性粒细胞富集导致的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和息肉形成[12]。部分研究证实了PACAP的表达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关系,认为PACAP表达阳性率下降能够促进鼻息肉的复发,导致鼻黏膜炎症性改变[13],但对于PACAP的表达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INF-γ、IL-4的关系研究较少。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的分析方法研究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发现,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病灶组织中PAC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低于正常的鼻黏膜组织,差异比较明显,提示PACAP蛋白的表达缺失能够显著促进疾病的发生。通过分析不同的文献,笔者认为PACAP的表达缺失主要通过影响到下列几个生理病理机制进而促进了疾病的发生[14]: (1)PACAP蛋白的表达缺失导致局部上皮细胞在外界因素刺激下持续性的增生,基底组织代偿性纤维化等,均能够促进局部鼻息肉的发生;(2)PACAP蛋白的表达缺失能够导致p38MAPK下游因子浸润程度的增强,造成鼻黏膜腺体细胞的炎症性损伤。吴敏曼等[13]研究发现,在鼻息肉患者中PACAP蛋白的表达缺失率可达35%以上,同时在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或者病程较长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PACA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可进一步下降。CD4+蛋白、CD8+蛋白是评估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病例组患者病灶组织中二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上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亢进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局部的鼻黏膜损伤或者反复发生的鼻息肉能够诱导局部黏膜部位的树突状T淋巴细胞功能激活,提高了其抗原提呈作用导致CD4+、CD8+的上调。IL-4是Th2 淋巴细胞分泌的因子,INF-γ是Th1 淋巴细胞分泌的因子,病例组鼻黏膜组织中的IL-4、INF-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Th1/Th2 平衡紊乱能够显著影响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过程,这主要是由于Th1/Th2 平衡紊乱能够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富集,导致黏膜基底细胞的过度增生和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改变[15]。相关关系分析可见,病例组患者体内PACAP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具有密切的负性相关关系,提示PACAP蛋白的表达可能影响到患者免疫功能的平衡问题。

猜你喜欢
炎症性鼻息肉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